前段時間氫燃料電池汽車概念借著冬奧會的東風,火爆得很。什么京城股份、雪人股份、美錦能源,致遠新能,全部漲的如火如荼。
最近氫能源概念稍微冷卻下來了,那這個時候寫這個文章,估計相對而言不會被猛烈抨擊。
本文觀點很明確,氫燃料電池汽車毫無前途,純粹的市場炒作而已。
一、
氫燃料電池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能在A股被拉出來炒作一番。
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氫的分子量最小,氫氣的質量能量密度最高(注意,氫的體積能量密度一點都不高,相反,很低)。從運載角度來說,能量密度越高,那么交通工具運動時,因自重帶來的能量損耗越小這樣也就越節能。
2、氫燃料電池最終排放物是水,沒有污染。
3、續航能力強,充一次氫氣,能跑很久
4、加氫速度快,加氫速度跟加油類似。
以上四點,就是看好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全部邏輯。
那么,是否基于這四點,就能判斷氫燃料電池有前途呢?
顯然是不能的。
為什么?
首先,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是多此一舉的騷操作!完全沒有意義!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雖然看起來是氫氣作為能源。但實際上氫氣是間接能源,直接驅動汽車工作的是電能。
也就是說,氫燃料電池汽車。
假如是綠色能源來制取氫氣,是先電能轉換成氫能,氫氣再轉換成電能,電能又轉換機械能;
假如是煤炭,天然氣等制氫,那就是化學能轉化成氫能(實際也是化學能),氫能轉換電能,電能再轉成機械能。
且不說第二種方式,跟直接的LNG比是否真的環保。即便是第一種,既然要轉換這么多次,那干嘛不直接開發氫氣發動機,直接跟天然氣汽車一樣,直接燒氫氣,直接一步由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不是更有效率?這個同樣很環保啊?
何必脫褲子放屁,要把氫變成電,然后電又轉換成機械能。多一次能量轉換,就多一次能量損耗。
那有人會講。因為后面汽車要智能化,要無人駕駛啊!發動機不合適了,所以必須還是要先轉換成電啊!
很好,如果認可這個邏輯的話,也就是說認可電能才是新一代汽車直接能源的邏輯,那就更不應該看好氫燃料電池汽車。
為什么?很簡單,既然電能是最終的直接能源形勢,那核心的一點,應該是圍繞如何更好的儲存電能這個方向來努力,怎么在一定的質量,一定的體積下,儲存盡可能多的電能。而不是先以另外一種能量形勢存在,然后再在使用時,現場化學反應,轉換成電能。
如果是以這種方式儲存電能,那必然存在多次能量轉換的問題,能量耗散必然大,必然不是終極能源存儲方式。
因為,一定會存在同樣清潔環保、能量密度比氫能更大、更安全的儲能方式!
舉個簡單例子,飛輪儲能,其是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其占用面積極小,理論上儲能容量可以非常大,并且完全無污染,很安全,那飛輪儲能是不是比氫能更好的儲能形式?飛輪儲能豈不是更適合作為汽車的終極能源形式?
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
那什么才是電動車能源儲存的終極形式?我認為現在誰也說不準。沒準未來無限充電普及后,電車根本就不需要儲能介質,直接在路上邊開邊充電,也未必不可能。
所以,老是將氫能美化成新能源汽車的終極形式,除了是為了炒作,看不出有什么意義。
二、
上述只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推演,意在說明氫能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更為主要的是,回到現實,一種新能源形式到底有沒有前景,簡單地從能量密度、從清潔環保等幾個角度,是沒有什么說服力的,最核心的還是要回到商業化來。
也就是說氫燃料電池汽車,到底具不具備商業化的可行性?
這涉及兩個問題:
首先,對于車主來說,開氫燃料電池汽車到底劃不劃算?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和燃油車以及鋰電池汽車相比如何?
第二,對于國家或社會來說,這類車推廣使用后,會帶來什么問題?環保問題?安全問題?
先看第一個。眾所周知,當前氫燃料電池使用成本極高,不僅氫燃料電池汽車造價很高,同時使用氫氣的價格,也遠高于燃油車和鋰電池汽車。
未來是否有很大的降價空間,以至于氫氣的使用價格會低于燃油車或鋰電池汽車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當前制取氫能的方式,無非是兩種。
一個是綠氫,就是直接用光伏和風能發的電,電解水制取氫氣。既然這個是用電來制取氫氣,其最終的使用成本,怎么可能會低于電呢?這還不考慮大頭,那就是氫氣的儲運成本。
有人會說,這個用的是棄風棄光的電啊,幾乎不要錢啊。棄風棄光現在規模不小,是因為當前儲能和風光電上網架構還不完善。如果以后這兩方面都解決了,哪里還有那么多的棄風棄光?
有人會說,無論儲能和電網架構怎么完善,肯定會存在棄風棄光的。這個說的沒錯,永遠會有棄風棄光的地方,但以后不可能有大規模的棄風棄光。也就意味著沒辦法大規模的采用不用錢的電來制取氫氣。
因此,綠氫成本要想低于電的成本,那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是灰氫。也就是工業副產品氫和采用煤炭、天然氣等制取的氫氣。首先,工業副產品氫規模不大,可以不做大規模使用時的考慮。而煤炭和天然氣制取氫氣,這個環不環保先不說,這個怎么著比煤炭和天然氣直接發電的成本要高吧。因為這個是相當于把煤炭和天然氣轉換成氫氣,然后氫氣再通過氫燃料電池轉換成電,那還不如直接煤炭和天然氣燃燒轉換成電。
所以,即便是灰氫,其制取過程環保性還不如火力發電,而其綜合成本仍然要高于直接用電力驅動的鋰電池汽車。
綜上所述,無論是怎樣制取氫氣,即便不考慮氫氣儲運的成本,氫氣的綜合使用成本也不可能低于電動汽車?而氫氣的儲運成本比制取成本要大的多。
在這種情況下,氫氣有何性價比可言?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的前景何在?
這是第一點,從車主的角度考慮。
第二點,再從社會角度考慮。這個氫燃料電池汽車普及后,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安全隱患極大。氫氣是非常容易逃逸的氣體。在開闊空間還好,一旦在密閉空間,如果幾千輛汽車停在一個車庫,其中一部分汽車發生泄漏,由此造成爆炸,那么其帶來的危害簡直是毀滅性的。
這也是政府不允許氫燃料電池汽車停在密閉空間,加氫站都要建在很遠地方的原因。
綜上而言,無論是從車主角度考慮的性價比,還是從社會角度考慮的安全性,氫燃料電池汽車都實在是看不到任何的前途。
三、
所以,綜上而言,就這樣的一個產品,這樣的一個技術,幾乎看不到前景,為什么仍然會有很多人對他情有獨鐘,前仆后繼的把它想象得非常美好?
為什么就沒人去想象諸如飛輪電池汽車,諸如核反應堆汽車,諸如隨時跑隨時充電的無線充電汽車,諸如氨燃料電池汽車等等,而是就始終揪著氫燃料電池汽車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氫氣實在是太熟悉了。80年代,水變油的夢想曾經風靡一時,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其實是極大的滿足了“水變油”的幻想。
想想看,水電解后,成為氫氣,然后氫氣通過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動汽車往前跑,而最后生成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干凈的水,這不就是直接拿水當做石油來使用嗎?
全世界的水到處都是,能將水通過一定的形式變成氫氣,驅動汽車跑,這不就是“水變油”嗎?多好的事情啊!
所以,當年青年汽車的龐青年,能在洛陽建成一個直接加水讓車跑的項目,并且讓市長直呼“very good”,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同樣滿足了很多人最樸素的“水變油”的幻想。
因此,說一千道一萬,氫燃料電池之所以屢屢在市場上能夠掀起波瀾,真不是這個東西多有前途,而是他滿足了人類最樸素的幻想。
但幻想畢竟要照進先是。回到現實,我們將發現,這就是一地雞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