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散文里的湘西》第17期已上線! 呂洞山,疑是仙境落人間/ 龍清彰,敬請關注!



龍清彰

有位朋友從呂洞山游覽歸來,逢人就說,呂洞山美,簡直是個神仙住的地方。

說得不錯。筆者曾聽苗寨里的一位老阿公講,呂洞山原是天上的仙山,盤古開天的時候,苗族的首領悄悄把呂洞山從天上搬下人間。從此,天上少了一座仙山,苗鄉多了一座圣山。

呂洞山原來是從天上搬下來的,怪不得那么的雄奇和壯美。

落入保靖南部的呂洞山,在保靖、花垣、吉首、古丈的交界處,隆起一刃刃山脈,蹬出一槽槽峽谷,放縱一條條河流。其間,處處撒播的山峰、絕壁、臺地和平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接著,再穿幾個洞,再掛幾條瀑,再傍層層疊疊的梯田、黑壓壓的村寨和綠油油的茶園,更顯得容光煥發、神采飛揚了。再接著,放飛一首首苗歌,敲響一陣陣苗鼓,走出一隊隊苗族姑娘,引來一群群苗族小伙子。至此,呂洞山,誰能不醉?誰不著迷?

美是要拿出來分享的,呂洞山也不能例外。朋友,讓我們結伴同行,一起去享受呂洞山的美吧!

武陵出奇山    神話傳千年

云貴高原東邊,武陵山脈深處,山峰矗立,無以計數,峽谷縱橫,難以理清。這里有令人不敢相信的美景,不可想象的風情,以及生生不息的苗族人。

  如果能在這片土地上擁有自己小小的位子,就已實屬不易了。如果想要在數不清的山頭中脫颕而出,受群山尊崇,群峰朝拜,那就非比尋常了。

  呂洞山,就是一座非比尋常的山。它是上蒼的杰作,大地的傳奇,苗族人心中的“苗祖圣山”。

  兩條南北走向的山脈正心馳神往奔向遠方,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嶺無緣無故橫插過來,平平淡淡的山梁上陡然凸起一堵絕壁,像一顆巨大的頭顱直插云天。這顆頭顱由三把寶劍合在一起,剛好并成一個“山”字,難道倉頡造字的時候,來過呂洞山么,否則,他怎能造出那么像呂洞山形狀的“山”字,讓子孫后代讀寫不停。這顆頭顱上還長有一雙亮堂堂的眼睛,一大一小豎起來穿透堅硬的絕壁,正好把“呂”字向左推倒了九十度。因為山崖上穿通兩個洞,洞又生得像半倒的“呂”字,人們就順口叫它“呂洞山”。

  穿通一個洞的懸崖,天底下容易看到;穿通兩個洞的懸崖,除了呂洞山,再沒聽說過。不知什么原因,呂洞山的眼睛是豎著的,那一大一小的模樣,看起來總有點高深莫測的樣子,莫非是在思考著古往今來的重大命題么。這雙眼,把遼闊江山盡收眼底,讓冰冷的崖壁有了生命的溫度;這雙眼,讓遠徙的苗族人,時時沉浸在故鄉的目光里;這雙眼,是蒼天的恩賜,大地的饋贈,苗鄉的福氣。

  上蒼在造呂洞山的時候,就已考慮給它配一個伴,莫讓它孤懸于天地之間;于是,在它的西側又造了一座山,為了讓這座山看起來更秀麗、更端莊,天神不斷地往山上添石加土,不知不覺把它壘得比呂洞山還高出一個額頭。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這兩座山始終相偎相依,形影不離。苗族人傳說,這兩座山是他們的祖公祖婆化成的,呂洞山上的兩個洞,是他們的祖公在保護祖婆的時候,被敵人射穿了兩箭,倒在祖婆的懷中;從此化為山,生生世世永不分開。于是,東側的呂洞山成了他們的祖公山,西側的山成了他們的祖婆山。在祖公山和祖婆山的守護下,苗族的子孫后代長河奔涌、延綿不絕。

  山守護著人,人牽掛著山。如果說祖公山和祖婆山是苗族遠古的兩顆大樹,苗族的子孫就是那些散開的枝枝葉葉。不管走多久,行多遠,他們的心永遠系在祖公山和祖婆山上。
峽谷落瀑布   懸崖群峰立
  山脈雄壯豪邁,峽谷深險曲折,臺地盡情舒展,平壩使勁伸開。呂洞山的兒女們,有的騎著高山奔向遠方,有的潛入深谷匍匐前行,有的仰在臺地上看日月星輝,有的臥在河壩里守望歲月。

  呂洞山的美無處不在。龍虎、格入、龍潭、矮坡等山脈,是呂洞山舞動的一只只衣袖;大峰沖、夯沙河、金落河、黃金河等峽谷,是呂洞山劈開的一條條通道;十字坪、黃土坪、茶坪、紅坪等臺地,是呂洞山擺設的一張張玉盤;夯沙、葫蘆、中心、水田河等壩子,是呂洞山攤開的一面面明鏡。

  呂洞山的景無處不美。這里,以瀑布為裙,以河流鑲邊,把苗鄉打扮得美輪美奐;這里,以山峰為柱,以懸崖作墻,為苗族人搭起了一座世外桃源。朋友,如果你被呂洞山的美弄得不知所措了,那么筆者勸你從瀑布、山峰看起。

  南面的大峰沖里,藏有一枚戒指,戴在一躍而下的瀑水上,苗族人說,他們的祖婆捧著瀑水洗臉,一不小心,指環卡在瀑布上,再也取不出來了。指環瀑布,億萬年之水穿巖鑿石打造出如此奇妙的瀑布,有誰見過?大峰沖里,還躲著一只躍躍欲飛的鴕鳥,這只鴕鳥從腰間拋下一束白紗,飛飛揚揚,飄飄灑灑,一波三折。苗族人說,鴕鳥峰瀑布是鴕鳥為祖公身穿兩箭化為呂洞山而哭下的眼淚,這么美麗而傷感的瀑布,怎不動人?大峰沖里,還有像帕子、簾子、墜子、帶子等形狀的瀑布,這些瀑布把一條懸巖對峙,起起落落的峽谷,打扮得像一個盛裝的苗族女人,銀光閃爍,舞姿翩翩。

  北面的金落河畔,站立著兩排懸崖,如兩堵高聳入云的墻,把所有的目光全鎖在峽谷里和頭頂上的一線天空。崖中崖底,石柱突起,石峰矗立。有的像苗族婦女,眺望遠方;有的像苗族男人,舉劍刺天;有的像神龜探海,像擎天一柱,姿態萬千,且隨著方位的變化,不停地改變形象。其中有兩尊石峰,從哪個方向看,都是挺胸抬頭、高大威猛、直視前方的模樣,苗族人稱它們為“將軍峰”和“元帥峰”。它們在站崗放哨,護衛在懸崖背后沐浴的金洛姑娘。金洛姑娘是苗鄉最美的女人,她臉若粉黛、膚如凝脂、腰如細柳,亭亭玉立似仙女下凡。她很喜歡沐浴,她躲在懸崖后面沐浴的時候,“將軍峰”和“元帥峰”牢牢地守在崖前,億萬年來,從沒有人越過懸崖一步。

  有山就有峰,有谷就有瀑;有山就有神話,有峰就有傳說;有谷就有神話,有瀑就有傳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呂洞山雕刻成一幅奇美的風景。現在,這幅奇美的風景掩映在莽莽林海和早霞晚霧中,不管季節如何更替,始終等待著你。       

肥泥沃土厚   苗寨多風情

  環呂洞山而居的苗族人,據說在兩千年前遷徙至呂洞山后,就再也不想走了。從那以后,他們在呂洞山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因為,他們看上了夯沙、葫蘆、中心、水田河等壩子的田,還看上了十字坪、黃土坪、茶坪、紅坪等臺地的土。有了這些田土,他們可以從從容容度過歲月,從從容容養兒育女。

  土,深不見底,捏一捏就散了。苗族人在這樣的土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上幾千年,還是一個樣,因此稱為“千年土”。田,泥巴柔軟,捧也捧不住。開在河谷邊,水井旁,干了灌水,澇了排水,旱澇保收,因此稱為“萬年田”。“千年土”、“萬年田”,苗族人的命根子,苗族人生存的依靠。

  田從河邊開起,一丘接一丘,漫過坪壩,漫過村寨,再漫上重重疊疊的山坡,直至懸崖邊上。水流到哪里,田就開到哪里,始終水汪汪的。土從房前屋后出發,爬上緩坡,爬上臺地,再向開闊地帶擴展。沒有固定水源,土只能靠天上的雨來滋潤。

  苗族人一代代在田土里播種、收割,寒來暑往,從沒錯過一個季節。苗族人祖祖輩輩在田土里犁地、耙田,起早貪黑,從沒誤過一茬莊稼。苗族,養育禾苗的民族,禾苗養育的民族。呂洞山的肥泥沃土,把他們養得吃苦耐勞而又勤奮努力。

  經過苗族人的手,黑瓦、黑柱、黑板壁組合成五柱八卦、五柱四卦或三柱四卦的木房子,木房子一棟接一棟,沿著石板路向外延伸,十幾、幾十或上百棟木房子粘在一起,就組成了呂洞山的寨子。

  木房子依山傍水、隨坡就勢或沿臺地鋪排,就構成了河谷、山坡和臺地上的一個個苗寨。清一色的木房子,清一色的苗寨,在鋼筋水泥攻陷一座座村莊時,呂洞山的苗寨依然固守著傳統式樣。他們的固守,化為絲絲縷縷、綿綿不絕的鄉愁,吸引著一群群游人去品嘗和懷舊。

  木房子里,住著穿對胸衣的男人和頭戴高高帕子的女人,他們是呂洞山的男人、女人,苗族的男人、女人,能歌善舞的男人、女人。逢場過節,男人修理得索索溜溜、神采奕奕,女人打扮得花香鳥語、銀光閃閃,相約朝鄉場、山坡、河谷匯聚。場從年頭趕到年尾,節從挑蔥會趕起,一直趕到四月八、吃新節、六月六、趕秋節、苗年節等一個接一個到來。

  他們捏一片樹葉含在嘴里,苗嶺的曲調就從他們嘴里一曲接一曲飛出來;他們握兩根鼓槌,八合鼓、撼山鼓、迎賓鼓、豐收鼓等苗族鼓舞,就“咚嚓咚嚓”舞起來;他們一開口,《遷徙歌》《呂洞山神話傳說歌》《敬酒歌》《攔門歌》等苗歌,似江河滔滔,豈止十萬八千籮。

  朋友,如果想住木房、唱苗歌、打苗鼓,體驗苗族的農耕生活;呂洞山,你不能不來。

馳名黃金茶   旅游繪藍圖

  苗族人說,一千年前,有只白鴿銜一枚茶種飛過呂洞山東邊的山脈時,看到美麗如畫的風景,禁不住開口贊嘆,茶種掉了下來。后來,這枚茶種長成一株茶樹,茶樹的種子被苗族人摘來種茶,慢慢地茶樹一坪接一坪栽起來,此地就被人們稱為“茶坪”。

  茶坪下面的河谷里有座苗寨,苗寨里長有很多古茶樹。明朝時期,有位路過此地,回京述職的官員,把古茶樹的茶葉帶到京城,進貢給皇帝。皇帝品嘗后,神清氣爽,精神百倍。于是,龍顏大悅,賞該官員一大塊黃金,并頒發圣旨稱長古茶樹的苗寨為“黃金村”,古茶樹出產的茶葉為“黃金茶”,年年進宮進貢。黃金茶,就是從白鴿嘴里掉下來的那枚茶種長出的茶樹的后代。

  現在,呂洞山區乃至保靖、吉首、古丈、花垣等數萬茶農,扦插數十萬畝黃金茶。黃金茶,成為許多農民的致富產業,更成為呂洞山區無可爭議的當家產業。

  “香、綠、爽、濃”的保靖黃金茶,近年來,以“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價值和“中國最好的綠茶”的聲譽,在市場上風生水起,廣受消費者和各方“茶博士”的青睞。

  隨著保靖黃金茶市場的不斷擴大,茶農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民種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茶園面積成倍擴展,呂洞山區變成名副其實的“黃金茶世界”。

  綠油油的茶園,一片片、一行行、一廂廂、一壟壟,涌向河谷、山坡和臺地。綠油油的茶園,從村莊綠到田野,從眼前綠到天邊,從年頭綠到年尾。黃金茶改變了土地的顏色,改變苗區傳統的耕作方式,也改變了苗族人的生活———走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畫家聞美而來,作家尋找靈感而來,攝影愛好者披星戴月追霧而來,眾多游客絡繹不絕慕名而來。雄奇壯美的呂洞山,引來了著名作家譚談,引來了著名畫家李自健、曾山、胡久義,引來了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的采風團等。

  祭祀祖先的儀式年年在呂洞山前舉行,尋根問祖,緬懷先人,觸動了苗族人相同的神經,遠徙的苗族歸來了,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攏來了。叩一個想家的頭,喝一碗故鄉的酒,從此,不管千里萬里,故鄉永遠在他們心中。苗族農耕文化節年年在呂洞山腳舉行,趕這個節,讓那些成天待在鋼筋水泥堡壘中的城里人,找到了釋放空間,他們在桃紅柳綠的時節來到呂洞山中,親自動手耕田、采茶、捉魚及學習打鼓、唱歌,爽朗的笑聲,在峽谷深處經久不絕。

  旅游業正朝呂洞山大踏步走來,旅游業發展的藍圖正在如火如荼繪制之中。州委、州政府把呂洞山區列為高海拔貧困片區,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先后聯系呂洞山扶貧,給呂洞山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保護和開發原汁原味的古苗寨、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神秘神異的苗族風情,打造旅游精品線,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老木房在抓緊維護,游步道在向景區延伸,服務條件在改善,招商引資在進行。還有,德夯至呂洞山的公路,吉首城區至呂洞山的公路,保靖縣城至呂洞山的公路,花垣縣至呂洞山的公路,按高標準籌劃或修建中。旅游大巴匯聚呂洞山之日,就是呂洞山旅游騰飛之時。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呂洞山美。呂洞山的美,美在山水中,美在苗寨中,美在風情中,美在各方的努力中。朋友,人間仙境呂洞山,你千萬不要錯過。



彭梁心

在古鎮的附近,是一條河,河是酉水河,河水映著兩岸青山,那山的輪廓在碧綠的河水里隨著粼粼波光細細地搖來晃去。陽光明麗的時候,兩岸的青山在碧綠的河水里更是綠得醉人。河水很大,波光瀲艷的。山是青山,山雖然較遠,但站在河岸上看水中的山,那山也便近在眼前。
綠水青山,用在這里自然貼切不過。陽光下站在河的兩岸向那河中望,水中的山青了一片,水綠了一片,那柔柔的波光眨著人的眼,人便不知不覺地醉在那些波光里。偶爾水中的河岸邊飄過一片紅影或者綠影,那身著紅色或綠色裙裝的女子,沿著河岸慢慢地款款而走。女子毫不知覺,可她卻把望向水中的目光全掠了去。

河岸的沙灘上,這里一片那里一片全成了花的海洋。那些白的花、紫的花、藍花、紅花在那些沙灘上開來開去,穿著艷麗服裝的女子在那花叢中如蝶般地飛來飛去,那光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可那些花不是開在植物上的,而是開在沙灘上,那些花是屬于鎮上的人家的,鎮上的女子們揪住陽光明媚的時候,取出家+中的那花的裙裾,那花的床被,那花的枕套,加上河灘上的艷麗的女子,河灘真成了一片花的世界了。
一些女人們在那河灘邊舉著棒槌起著個勁地捶來捶去,那水花便四散地撒來撒去了。一些男人立在船頭,手輕搖著船篙,目光卻離不了那水邊的女子,喜色盡在他們的臉上飛,船卻不知不覺地打起了旋兒。浣衣的女子抬起頭來,望見那打著旋兒的船,抿著個嘴盡在那兒偷偷地笑,其他的女人聽到笑聲抬起頭來正好看到在她們面前仍在打著旋兒的船,結婚的女人便膽大了起來,瞅準個機會揮起石頭向那撐篙人的船邊摔,隨后嘴里接著一陣地罵。男人聽著那些罵聲,竟也感覺著一種美,他們似乎專惹那些女人們罵似的。有些忍不住便敞開了自己的歌喉,直吼吼地沖著那天空里吼。女人在那調笑的歌聲里自是得意無比。
河面的船慢慢地多起來,大大小小的船從遠處望見那寬寬的河面的天光,手也慢慢地輕了起來。有些把船篙擱在船頭,騰出只手掏出掛在腰上的煙荷包,拿起一支精致的小煙桿含在嘴角。那煙徐徐地撩繞一番,那舒心也便從頭爽到了腳。船慢慢地向前游走著,那時的船全都是一點點地慢悠悠地游著。從船艙伸出個頭的人剛要責怪船夫的怠慢,人卻被面前的景象迷住了眼,那人也便鉆出船艙,立在船頭,伸著個頭驚咋咋地向那前面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們還真以為聽見的那些全是謠言。后來他們一個個地加入那些顯耀的人群,向那些沒到過古鎮河埠頭的人繪聲繪色地講,僅憑他們說著的那番神態也早就吊起了聽者的胃口,于是,那些來來往往的船只全要選在古鎮的河埠頭停泊。沿河的各處便全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木板船或者機帆船了。綿延四里的河面嫣然一處集市,這船挨著船的景象里各色的船也全收在眼底。水面因為船的緣故也就使那些來往的船只上的人望見了古鎮河埠頭水面上的船市了。

那時雖是黃昏,碼頭上卻仍鬧哄哄的一片。那些搬運的、裝卸的、下船的、上船的,人來人往。沿河較寬敞的一些沙壩上,叮叮當當的聲音此起彼伏地在那里起著個勁地敲。男人們赤裸著銅色的身子,汗滴在他們的身上晃過不停。一些男人站在他們的身邊,仔細地把那成形的或沒成形的船瞅來瞅去,臉上的欣喜一點點地漫上了身。有的慢慢地蹲下來,津津有味地直是眨著個舌,手掌不停地在那船身上摸來摸去。到了這里,傳言中的聲樂大合奏成了古鎮河埠頭上特有的一種風景。
傍晚時分,船只紛紛停泊了下來,古鎮河面的船市漸漸地大了起來,熱鬧了起來。要是湊上古鎮的集市,那些長長的停泊著的大小船只與鎮上的集市相互映襯,那“滿鎮商店滿鎮人,滿河綠水滿河船”的美麗畫面常常令那些過往的船只驚嘆不已。那些知曉船市奧妙的人也便吩咐船夫停下船來,聚集在這里感受一番古鎮船市的滋味。
在河中沐浴的那些人仍是賴在水中不想走。他們一點點地擦洗著自己那早已洗不出任何汗味的身子。即便遠處傳來呼兒喚夫的聲音,那些人全裝著不知地賴在水中。見有膽大的婦人走近來,一個鯉魚打挺又鉆進了水中。婦人站在河岸望著那冒著水泡兒的河面卻是嬌嗔地向那水中罵。婦人其實也不想走。夜色那時已一點點地光臨了古鎮的河面。她們是乘著尋找男人或兒子的借口來望那些船市的。
剛一入夜,那水面的船只便多了許多,船上打牌的、說唱的、拉琴的、玩笑的、猜拳行令的熱熱乎乎。鎮上的小販卻也會瞅準這些機會,沿河叫賣著香煙、桔子、花生、燒臘等等,船上人想要的他們全知道似的,盡在沿河兩岸高聲地叫喚。有些則是走上船來,熱情地向那船上的人們推銷著他們的貨,特別是鎮上的那些膽大的女人,她們的嘴不知怎樣在那時練得特別地甜,使得船上的那些男人全忍不住買去她們籃中的貨,把那些銀幣向她們的籃中拋。正在途中的那些船只,寧肯摸黑也要使勁地撐上幾篙,趕在古鎮的河埠頭里停泊。那日夜的孤寂到了這里全不知了影兒的。
夜色下的河面上,船上的燈火、鎮上的燈火直在那些水里晃,千家燈火一點點地多了起來,燈光點點的,碎碎兒的全映在河水里,搖搖曳曳的盡往人的眼里鉆。那船的倒影在河水的波光里,一紋一紋不知疲倦地移來移去。月光下的山影在那河水里卻是朦朦朧朧。歌聲、笑聲仍從水面上一波波地蕩來蕩去。因一些船挨著船,那些聲音飄到另一只船上,便聽有人在另一只船艙里應起了聲。偶爾傳來的一些笑罵聲,船上的人卻似乎全喜歡似的。突然有人從船上一躍,那水的波光顫了幾顫,水面又復歸了原樣。從波光里見到人影兒已然鉆進了那只烏蓬船,那船艙里的人聲卻是全往來的人的身上擠。
不管是跑遠的船還是跑近的船,都會瞅著個時間選擇在這里停泊。下行的船帶走的是山里的特產,那時運載得最多的是山里的桐油。山里的倍子、牛皮、豬鬃、生漆也被那些船只帶走。有些運往常德,有些運往武漢。然后將在那些地方買來的棉紗、棉布、綢緞、南雜、日用百貨、國藥和文具紙張等等運回。那些船只到了里耶古鎮,古鎮的繁華便一點點地聲名遠播。

「藝術湘西」——巡回展作品選登之四



 作 品 欣 賞



雙龍鎮十八洞村梨子寨    劉曲毅  

苗寨英姿   劉  詠  

雅酉鎮捫岱村   劉  詠  

和美家園   向亞瓊  

守望   向亞瓊  

(上)

曾湘軍

吳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安徽全椒人,著名文學家,代表作《儒林外史》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范例,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歌舞地酋長劫營》講述了湯鎮臺率兵鎮壓貴州苗民起義的故事,書中描繪了雍正至乾隆年間湘黔邊區苗家的生活場景、節日習俗、服飾歌舞等。故事里的主人公湯鎮臺的原型為清雍正年間鎮筸總兵楊凱,書中故事的地點表明為貴州鎮遠野羊塘,其實是在湘西,再現了湘西改土歸流、苗疆三廳開辟那一段曲折的歷史。
州圖書館館藏《儒林外史》
楊凱其人

楊凱,江蘇儀征人,一生戰功卓著,但仕途不順,屢遭貶斥。

楊凱是康熙己丑(公元1709年)武進士,宿衛乾清門。弟弟楊謙,狀元。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楊凱外放鎮筸前營游擊,雍正六年參加桑植司改土歸流,任桑植副將,與同知鐵顯祖失和,被雍正帝斥責并去職,隨后起用,先后任永順、辰州副將。雍正九年任鎮筸總兵。五年中三攻苗寨,擒“兇苗”龍老四并正法。抓獲抗拒改土歸流的容美土司田旻如,田旻如畏罪自盡,其下轄忠建、散毛等十九土司悉數歸化。雍正十三年參加鎮壓貴州包利、紅銀起義。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任湖廣提督,次年被革職返鄉。貶為庶人后,與同遭貶斥的弟弟楊謙因戴為官員標志的花翎招搖過市,乾隆五年六月十九日,被兩淮鹽政武備院卿三保“為奏聞事”上折《奏為楊凱、楊謙在籍任意妄戴帽頂花翎請降旨治罪事》參劾,“照例擬罪”。

1751年乾隆南巡接駕,被賜蟒緞鮮魚,復補河南、河北鎮總兵。甫任事,河內、武陟兩邑河漲沖決堤岸,凱率官弁搶筑,一日合龍。巡撫鄂容安至,劾其干預民事,且以密旨示人,呈報罷職歸。辛巳(公元1761年)慈寧萬壽推恩,著降二級給銜。

楊凱雖由武進士入仕途,然幼時頗能作文,受到塾師的稱贊。他侍衛乾清門時,曾隨康熙帝從幸湯山,賦詩頗得康熙好評,命他與汪灝、陳彭年等人在武英殿編纂《物類輯古略》。楊凱還曾被康熙召入南書房,與何義門、蔣南沙等人同校書史。

據《儀征縣志》記載,楊提軍宅,在陳家灣晏公廟西,為今儀征大碼頭都會街。

苗疆勾良苗寨,清雍正年間勾補寨野牛塘之戰發生地,乾嘉苗民起義導火索石滿宜竊牛案也發生在這里。曾湘軍 攝
    楊凱與湯鎮臺

乾隆二年(公元 1737年),楊凱被湖廣總督邁柱參劾而革職,回到故鄉儀征閑居。楊凱雖是武職出身,卻喜歡舞文弄墨,交結文人。著名詩人袁枚常為楊凱府上座上客,為其大廳書寫一聯:“天祿校書名進士,岳陽持節老將軍。”

吳敬梓慕名前往拜訪,楊凱十分高興,邀請他去舍中飲酒賞菊,把自己在湘黔邊境帶兵作戰的經歷告訴了他。乾隆四年秋,吳敬梓再次專門拜訪了楊凱,并寫了一首五古《 贈楊督府江亭》對他進行贊美。詩云:

“狻猊產西域,本非百獸倫。一朝同率舞,圖畫高麒麟。

三苗昔梗化,戈鋌擾邊垠。桓桓楊督府,鉦鼓靖煙塵。

功成身既退,投老歸江濱。廉頗猶健飯,羊祜常角巾。

明月張樂席,晴日坐花茵。丹心依天桴,白發感蕭晨。

方今履泰交,禮樂重敷陳。天子聞鼓鼙,應思將帥臣。”

詩作先稱頌楊凱為杰出的才俊之士,介紹楊凱靖邊平亂事功。繼而用數典描述了楊凱被革職回鄉后雖失意尚思報國,“猶健飯”,“常角巾”,“張樂席”,交接文士,詩酒流連等的家居生活和思想情緒。詩的末聯化引《禮記·樂記》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期望當朝圣上重新起用楊凱。

吳敬梓并以楊凱為原型,精心塑造了《 儒林外史》湯鎮臺這一形象,從而成就了一段文士與縉紳締結交誼的佳話。

天目山樵(張文虎)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元1873年)識語:“汪容甫《述學》有《提督楊凱傳》,敘野牛塘之戰甚奇,與《外史》中湯奏事相仿佛,其姓名亦隱約相合,蓋其人矣。”

何澤翰《 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考證:“'湯’與 '楊’象形,'奏’與 '凱’成語聯屬”,其籍貫皆用儀征真實地名,認為《儒林外史》湯鎮臺原型為鎮筸總兵楊凱,是可信的。

《儒林外史》對湯鎮臺擅長文墨、交結才士的愛好和特點有所刻畫。如第四十四回:“湯鎮臺也不到城里去,也不會官府,只在臨河上購幾間別墅,左琴右書,在里面讀書教子。過了三四個月,看見公子們做的會文,心里不大喜歡,說道:'這個文章如何得中!如今趁我來家,須要請個先生來教訓他們才好。’每日躊躇這一件事。”

鳳凰新屯遺址。歐喬友 攝

吳敬梓《贈楊督府江亭》一詩有“羊祜常角中”之句,角中,古時隱士常戴的一種有棱角的頭巾,典出《晉書·羊祜傳》:“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在這里吳敬梓贊美楊凱淡泊名利,他還以此來贊美湯鎮臺。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余大先生道:'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將風度!’”

吳敬梓由于與楊凱交情不淺,對他的兩個兒子湯甲、湯寬的浪漫史很熟悉,寫出《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公子妓院說科場”的一幕,在作品里兩個少爺的名字一叫湯由,一叫湯實。由為甲的倒文,寬與實形似。

(未完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湘西這三個原生態苗寨,與世隔絕風光太好了,適合自駕去玩
挑蔥會
呂洞秘境·圣山傳奇
“十八洞村”名字是怎么來的
朵久央新創新唱“多彩的貴州”
茶旅世界·最美茶園參評丨保靖黃金茶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和顺县| 松潘县| 兰考县| 古丈县| 邯郸市| 德令哈市| 体育| 桂林市| 台北市| 黑山县| 文登市| 临海市| 电白县| 沙雅县| 肃南| 兴文县| 青海省| 德令哈市| 台中市| 灵台县| 武清区| 东辽县| 乌兰察布市| 广平县| 盐山县| 佛教| 天气| 区。| 都匀市| 平果县| 广宁县| 福鼎市| 东山县| 桐城市| 潜山县| 河东区| 两当县| 唐河县| 祁门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