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丁
猴年正月初七是春節黃金周的最后一天了,恐怕今天微信里面發的最多的圖片就是“返程”場面了。飛機、高鐵自不必說,最熱鬧的莫非高速公路了,假如我們能夠搭上一架直升飛機,沿著各地的高速公路特別是東部地區的高速公路查看一下,一定會看到壯觀的“返程”車龍。
滾滾的返程車流人流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出游玩后歸家的車流人流,另一類是回家過春節后返回工作地的車流人流。在返回工作地的車流人流中間,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工作地有常住戶口的返程者,另一類是在工作地沒有常住戶口、屬于外出打工的人,他們也許在工作地已經就業,但還沒有進行人口登記,現在是返回工作單位,也許是尚無工作,準備前往工作地尋求就業,總之,他們及其同行的家屬都屬于人口統計中的“流動人口”。
根據全國1%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全國流動人口數據不斷上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外出尋求就業的人數不過200多萬,幾年后的1984年,這個數字就猛增到2000多萬。1995年,又增長了三倍,達到8000多萬,2000年超過1億,2005年達到1.47億,到2014年,流動人口已經達到2.53億,占全國總人口13.6億的18.6%。
我們常常把流動到外地、國外、境外尋求工作和發展的人稱為“漂族”,比如,漂在北京的人被稱為“北漂”;漂在香港的人被稱為“港漂”,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常年有一批年輕人希望尋求加盟影視圈,他們被稱為“橫漂”。前幾天還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在香港工作了七年的內陸“港漂”,在即將能夠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的時刻,放棄這個權利,依然來到深圳,重新開始在深圳的漂泊生活。放眼全球,凡是大城市,都有數量不等的外來人“漂”在那個城市的一角,希望有一天能夠被那個城市正式接納。這種“漂”的現象,是世界經濟文化開放發展過程中必然大量伴隨的現象,從古至今,從未中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這種現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已經在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當今世界上,中國無疑是“漂族”人口最多的國家了。其中,僅廣東省內的流動人口就占全國的20%以上,因此,廣東又是中國“漂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在廣東,深圳的流動人口最多,目前大約有1000萬左右,占廣東流動人口的大約20%。除了這么多流動人口外,還有大約700萬至800萬居住證人口,這類人口被列入常住人口,但他們沒有正式戶籍,與350萬的戶籍人口還有一道坎。這700—800萬的居住證人口雖然在國家統計性質上不屬于流動人口,但由于沒有戶籍,他們的身份屬性是分裂的,在法理上,既是深圳人,又是家鄉人,這讓人想起國外的雙重國籍,這叫“雙重地籍”。從某種意義上說,居住證人口也具有一定的“漂移”性,畢竟他們的戶籍還在原籍,很多福利政策還是要在原籍對口,這讓他們在深圳有一種無根的感覺,就是“漂”的感覺,在這點上,他們和龐大的流動人口又接近了。所以,說起“漂族”,我們可以說深圳有1000萬+800萬=大約1800萬飄族,如此龐大的人口同時“漂”在一個城市里,大家可以查一查歷史,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深圳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漂族”城市,也可以說,世界上最大的“漂”是“深漂”!
“漂”這個字眼通常并不是一個很正的詞,例如,漂流四方、漂泊不定、漂浮人世,講的是無根性、膚淺、不穩定、辛酸。以此形容1800萬深圳漂族,是不是貼切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些道理,凡是來深圳打拼創業的外來人,他們一般都會遭遇不同形式的困境、問題和麻煩,他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無根感、無助感、無奈感,或者說,就是一種漂流感、漂泊感、漂浮感,這讓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對深圳總是有一種寄居的體驗,無法從感情上真正融入這座城市。但是,對所有來到深圳打拼的人來說,“漂”是不得已而為之,誰都不想漂,誰都想安定下來,誰都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深圳人。怎么辦?只有努力奮斗,洗心革面,走出“漂族”,別無他途。
應該可以看出來了,“漂”的正面價值很大很大。“漂”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動力,一種改變的動力,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正是由于“漂”的這種動力性,使得世界上“漂”情濃厚的城市都充滿動力感、活力感、開放性、發展性甚至創造性。從世界看,那些已經深刻影響全球事務的國際城市,如紐約、巴黎、倫敦、東京、法蘭克福、新加坡、香港等等,歷史上或現在,都是“漂”性十足的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從世界各地涌入這些城市,尋求發展的機會,用人口學的詞匯,叫“人口凈流入城市”,有那么多的人不斷前來,說明這個城市有前景,有活力,有價值。反過來,世界上也有一些城市,由于其發展價值減弱,人類在這里生存的機會減少,導致人口流失,成為“人口凈流出城市”,這種城市很少有“漂族”,也就失去了一種非常珍貴的城市動力,這個城市就很難堪了,很成問題了。最近的案例就是美國的底特律,曾經的全球風光汽車城,由于產業去勢,經濟走低,如今淪落到人口大量流失,城不像城的境地。
中國的情況也是這樣。從整體上看,由于城市經濟的活躍性高,在過去三十多年里,中國的城市都呈現人口的快速增長,其中外來人口的機械增長數量很大,也就是說,“漂族”大量存在,這導致中國城市經濟過去三十多年來常年處于活力期。但是,最近幾年情況正在發生重大改變,人口凈流人的情況在急速分化,由于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困難,增長乏力,已經出現一部分人口凈流入負增長的城市,與此同時,另外一部分城市由于經濟轉型形勢良好,經濟動力性仍然強勁,仍然在吸引大量外來人口進入,使得這些城市仍然充滿活力。在這些城市中,四大一線城市表現突出,尤其是擁有龐大“漂族”的深圳表現更為突出。
從國家統計局的人口統計看,北京上海的人口都超過2000萬,廣州人口也有一千幾百萬,唯有深圳人口不到1100萬。我們知道,這是常住人口統計,如果按照實際管控人口,也就是把“漂”的人口,即流動人口都統計進來,那深圳也超過2000萬了。這是什么概念?就是說,北上廣的人口更多進入了“常住”狀態,城市可以據此進行土地、資源、政策、公共服務配置,而深圳更多人口沒有進入“常住”狀態,城市能夠據此進行的各項配置就能力有限,但大量的非常住人口同樣存在,他們必然擠占為常住人口配置的各類資源,結果,深圳的城市問題就非常突出了,特別是土地緊張、學位緊張、醫院緊張、警力緊張等等,都浮在表面,躲都躲不過。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城市問題,而演化成國家管理問題了。
我們都曾經或正在“漂”在深圳,這個朦朧的“漂”曾經帶給我們太多的困境、苦惱甚至絕望,同時也不斷帶給我們想象、希望和收獲。深圳的成功,“漂族”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深圳就是一個“漂”起來的國際大都市,今后,深圳仍然會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漂族”涌入,因為這里充滿發展的機遇和動力,充滿創業的激情和勇氣。在深圳,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他們似乎可以平靜地享受生活了,可以遠離“漂族”了,然而我們發現,受這個“漂”性十足的城市的感染,這些成功人士仍然在“漂”,他們似乎永不滿足,他們說,發展沒有盡頭,同志仍需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圳就是一個“全漂”的城市,所有人都在積極向上的通道里,尋找下一步發展的目標。
看著春節過后再次涌入深圳的滾滾人流,我對這座活力之城充滿信心。感謝所有的“漂族”,是大家共同扛起了這座“漂”城,鑄就了東方魔都的無限魅力。未來,深圳仍有許多不確定性,“漂”性中的魔鬼力量也常常在涌動,比如,地下產業鏈、短期行為、產業空心化、投機炒作行為、違法犯罪等等。我們活在深圳,“漂”在深圳,就要有一份責任,發揮“漂”的正能量,推動深圳向更好更高的方向發展,而自覺地遏制一切魔性的沖動。
春節已過,深圳的“漂族”們,讓我們再一次“深漂”吧,為了我們美好的共同家園!
作者: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興華時代國際城市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國家高端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