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哪些城市跑得最快?中西部跑贏沿海,北京跑贏上海,省會跑贏地級市
過去10年跑得最快的分別是長沙、重慶、武漢、貴陽、南寧與西安等城市。增速前十名中,除了天津位于環渤海地區,其他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區。長三角城市與珠三角城市的增速普遍位居中游,東北地區的城市沒有一個進入前十名。顯示“中部崛起”與“西部大開發”已經卓有成效,唯有“東北振興”宣告失敗。
增速表現不佳的城市可以分為這樣幾類:第一類是曾經的明星地級市,比如佛山、東莞、無錫、溫州等;第二類是處在資源依賴型或者重工依賴型地區的城市,比如太原、石家莊、沈陽、長春、大連;第三類是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
哪些城市的增量最大?不能僅看增速,還要看增量
有時候,不能只看增速,還要看增量。例如,北京上海的增速表現雖然較差,但是在過去十年的絕對增量仍然稱霸全國。相反,那些增速超群的中小城市雖然在速度上領先北上廣深,但在總量上其實與后者越來越大。所以,如果只看增速,會對北京上海的認知產生誤解。
當然,這不是說速度不重要,而是說,速度與增量都很重要。同等體量的城市,可以只看速度,但是體量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的城市,看增量比看速度更重要。
哪些城市的名次變化最大?長沙武漢上升最快,溫州東莞無錫寧波下降最多
33個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長春六個城市的名次沒有發生變化,其他城市的名字都發生了變化,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長沙與武漢,長沙從2005年的第24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14名,武漢則從2005年的第15名,擠進第八名。考慮到TOP10高手如云,武漢這個超車的難度比之長沙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名次下降最大的佛山、寧波、溫州、東莞、無錫與石家莊。其中,石家莊處在能源與重工雙重依賴地區,且減負著為首都降PM2.5的重任,其名次下降可想而知,本文的數據沒有統計到唐山,但其實唐山最近10年的經濟增速比之石家莊還要差,顯示河北經濟的減速之明顯。
佛山、東莞、無錫、溫州則是響當當的明星地級市,尤其是無錫,自晚清民國開始,就從一個縣城躋身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新中國成立之后,無錫在蘇南地區率先設市,并在其后的大部分時間里,無錫經濟總量都處在中國城市的TOP10榜單,在長三角城市群內與杭州不相上下。
最后來看看第一財經日報制作的這個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