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見過傍晚余暉的霞光魅影,可你觸摸過窯火幻變的溫潤絢麗嗎? 也許你曾讀過杜甫詩歌里的石渚窯,可是你感受過匠心造物的精巧細膩嗎? 不是天賦異稟霸得蠻無視窯火烈焰的炙烤,而是溫潤敦厚耐得煩經年心血煞費的浸潤。
如此心傳手造的陶瓷器物,才能在時光淘洗中顯現出歷久恒新的價值,并給予現實的啟示。 千峰翠色如青瓷,潔白霜雪如白瓷。在那個“南青(越窯青瓷)北白(邢窯白瓷)”一統天下格局的年代,長沙窯首創釉下多彩,從眾多名瓷中脫穎而出,標榜千秋。
釉下多彩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工藝?歷史淵源和流變是怎樣的脈絡?在世界陶瓷史上產生多大影響,本文試圖打開釉下多彩的奇妙世界,為你一一揭曉。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歷史發展規律,大體說來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發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發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斗彩等彩繪瓷品種。 從夏、商、周開始,有灰陶、白陶、印紋硬陶、原始瓷等的同時或相繼產生,極少量的釉陶也在商代的有關遺址中發現。兩漢時綠釉陶、黃釉陶、茶色釉陶等不斷問世,并且釉層的厚度越往唐代越有明顯的加厚趨向。考古資料顯示,在三國東吳的青瓷器上已有釉下褐彩出現。 六朝時期,浙江的青瓷也偶見釉下彩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瓷器燒制中釉色不一的不足,但都沒有形成連續的發展系列。 唐朝當時瓷器的主流格局是“南青(越窯青瓷)北白(邢窯白瓷)”,隨著人們審美觀念與審美情趣的不斷發展變化,以“白瓷類銀為美,青瓷似玉為佳”的審美風尚逐漸發生變化,單色釉瓷器逐漸失去活力而衰落下去,風靡一時的越窯青瓷也注意到了技術上的改進,不斷采用金彩、扣金邊、施褐彩等新工藝來裝飾瓷器。受這種變革之風的影響,長沙窯吸取越窯青瓷之精華不斷大膽創新,發明了青瓷釉下彩、白瓷釉中掛彩等新工藝。 研究指出,當時,長沙窯釉下彩的陶瓷工藝本身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水平。 首先,當時釉下彩的燒制條件已逐漸成熟,南方地區較為普及的龍窯的使用為瓷器的釉下彩成功燒制創造了物理條件,制作者往往選擇有一定坡度的自然地形挖溝建筑龍窯,以便充分利用窯爐坡度的自然抽力,使窯內氣流和溫度可以自然上升。龍窯一般為長條狀,此種形狀升溫較快且使窯溫分布均勻,窯溫可高達1300度。 另一個特點是能比較迅速地冷卻,此種特點正好符合青釉瓷燒成工藝的要求。青釉的釉料中所含鐵分較高,宜于在還原火候中燒成,并要求快速冷卻,以減輕鐵的二次氧化,保持較為純正的顏色。 其次,原料得到了保證。釉、瓷胎、彩料為釉下彩的制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長沙窯瓷胎成分構成較為復雜,主要有赤鐵礦、石英、長石、云母、玻璃相、莫來石,屬黏土石英母系,胎質含鐵量比較高,待燒成后往往出現紅褐色或灰色,便先在瓷胎上涂一層化妝土再繪制圖案,最后施釉燒制而成。由于其釉的溶劑主要為氧化鈣,其含量在14%-21%之間,其透明度較高,因此能有效起到顯現釉下彩畫面的作用。銅和鐵作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各自焚化成綠色的氧化銅或褐色的氧化鐵。” 什么是釉下多彩?所謂“釉下多彩”,簡單說來就是“一器多彩”,在同一個瓷器上的釉下繪制多種顏色。長沙窯瓷器的胎質較粗,根據科學檢測,其胎中氧化鐵(Fe2O3)含量大于1.5%,致使胎體白度不高。為了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長沙窯瓷匠多在胎上施一層白色粘土,俗稱“化妝土”,再用釉料在化妝土上涂畫,最后罩上一層透明的青釉,保護釉料顏色。 長沙窯制釉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青釉、顏色釉、釉下彩三大階段。早期的長沙窯繼承岳州窯的特點,以燒青瓷為主。 至盛唐以后,逐步燒制白釉、綠釉以及釉下彩繪瓷。其彩瓷裝飾由燒制青釉褐彩,發展到燒制青釉褐綠彩,以及白釉綠彩和白釉褐綠彩。其釉下彩階段,是指大約從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至晚唐,并延伸到五代。 以鐵和銅為主要著色劑,長沙窯燒制出的釉色主要有青、褐、醬、黑、白、紅、綠、赭,這幾種色彩的交替或重復運用,使彩色產生多變效果,并利用釉料在高溫中與瓷胎相互滲透的原理,富有深淺濃淡的層次變化,并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有意識的持續的紋飾創作,中國陶瓷釉下多彩裝飾由此才算真正成熟。 著名考古學家周世榮將長沙窯彩瓷比喻為“像一位絢麗多彩、才華橫溢、國色天香的湘妹子”。長沙窯彩瓷的蓬勃發展,是中國陶瓷史上開始進入色彩繽紛的“彩瓷百花園”的轉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釉下多彩的發明,在瓷器裝飾領域開啟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大千世界,是一座里程碑,打破了以往“南青北白”的格局,開創了中國的彩瓷時代,以富于變幻的釉下多彩和絢麗多姿的裝飾藝術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從此,瓷器生產進入了青瓷、白瓷、彩瓷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自唐以后,我國瓷器從品種上來說,青瓷、白瓷、彩瓷門類齊全了。從風格來講,五代秘色瓷,宋代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瓷,元代樞府瓷,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紅、五彩、粉彩、斗彩、琺瑯彩、素三彩、墨彩等,都能出奇制勝,著力于釉彩藝術效果的追求,精工于裝飾技法的創新,這些都可以看出長沙窯曾經獨步一時的深遠影響。
我國已故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在《三十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獲》一書中高度評價“長沙窯是我國釉下彩的創始地,對宋以后瓷窯有極大的影響??為天下第一,也不過分。”
創古藝 創新品
府窯陶瓷匠心傳續千年窯火,古法造物,融入現代生活,質造《傳世系列》陶瓷茶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