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吃貨,往往見微知著
真正的美食,往往返璞歸真
湖南人在吃這件事上就是兩個字
霸蠻。
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
對于美食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
每個湖南人都是標準的吃貨
對于湖南人來說
吃辣就是一件霸蠻的事
不管身處何處異鄉(xiāng)
湖南人都會帶著一瓶家鄉(xiāng)的辣椒
“旅次經(jīng)寒食,思鄉(xiāng)淚濕巾”
湖南人不哭
寧愿被辣哭
只有辣起來才能最解鄉(xiāng)愁
湘菜代表著湖南的味道,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jīng)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qū)和湘西山區(qū)三種地方風(fēng)味為主。
湖南是近代史名人最多的地方大省,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田漢、譚嗣同、黃興、魏源、曾國藩、宋教仁、左宗棠、齊白石可謂是群星薈萃,這些人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把湘菜湘味帶到了全國。只是那些年代,全國都不算富裕,人們剛剛解決好溫飽問題,地道的湘菜也只是在小范圍內(nèi)被人享用。
2000年后,湘菜開始在全國攻城掠地,最早是火遍全廣州,接著是北上北京,和川菜分庭抗禮,接下來愛甜味的上海人也愛上了火辣辣的湘菜。而現(xiàn)在長沙被稱為口味之城,遍布全城的大小食肆,每天都上演著火爆的味道制造,為全國食客們所艷羨。
湘菜歷來重視原料互相搭配
滋味互相滲透
湘菜調(diào)味尤重酸辣
因地理位置的關(guān)系
湖南氣候溫和濕潤
故人們多喜食辣椒
用以提神去濕
用酸泡菜作調(diào)料
佐以辣椒烹制出來的菜肴
開胃爽口,深受青睞
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飲食習(xí)俗
同時,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戲
湘菜最能下飯
如果光吃菜不吃米飯那對湖南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幾道好的湘菜配上幾碗香噴噴的白米飯
才是湖南人的最愛
無湘不成軍 無辣不成席
碰到什麼大事首先是吃
在湖南,“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意義。
首先在湖南人的婚嫁喪娶這類大事中,總是以吃作為第一重要的事。結(jié)婚稱“吃喜酒”;喪事大辦,也要海吃一通;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滿月酒”;過生日,則要吃荷包蛋,吃“壽面”。其次,“吃”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見面,第一句問候常常是:“恰了飯嗎?”去朋友家做客,能夠吃到10樣或12樣菜,就意味著受到了主人最熱情的款待。
壇子菜
湖南人喜歡吃壇子菜,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根據(jù)季節(jié)時令來制做一些腌菜、干菜、泡菜、酢菜、臘菜。每逢客至,總要端上桌來顯示主婦的手藝和持家能力。小時候,一到秋天,左鄰右舍就要為了壇子菜大戰(zhàn)一番,腌黃瓜、腌豆角、腌酸菜、腌刀豆、腌辣椒、酸蘿卜、腌茭頭。五花八門,整個冬季到開春,飯桌上永遠不缺下飯的菜。
怕不辣
“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湖南人好勇斗狠,從吃辣上可見一斑,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湖南人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湖南吃辣椒是怕不辣,唯恐菜里面沒有辣椒。
湖南人最擅長用青椒,燜是其絕活,青椒燜雞、青椒燜魚、青椒燜肚條、青椒燜蛇都是湘菜中的極品,食者無不稱快。
湖南人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fēng)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樣繁多。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并舉,謂之“麻辣”;將大紅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壇內(nèi),辣中帶咸,謂之“咸辣”;將大紅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壇內(nèi),食用時可干炒,可攪糊,謂之“鲊辣”;將紅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之“鮮辣”。
臘味
湖南人愛吃臘味,一到初冬,湖南各地的人們開始屋前屋后的忙碌了起來。宰一頭豬,取五花肉若干,用柴火小熏幾天,再晾于屋內(nèi)。柴火薰臘肉是湖南人冬季餐桌的一道主菜。湖南臘肉除了臘肉,還有臘豬腸、臘豬耳、臘豬腰、臘豬舌。
湖南臘肉以安化臘肉和湘西臘肉最為出名。安化臘肉,體形大,顏色黑,熏得干,肉質(zhì)細,味道香;湘西臘肉,色彩紅亮,煙熏咸香。
臘魚也是湖南臘味的重頭菜,一般以臘草魚為主,也有臘的小河魚,湖南春夏秋三季水多不缺魚,所以到了冬天河里不便打撈魚時,飯桌上也能吃到香辣的臘魚。
還有臘雞也是湖南人的絕活,取兩三斤重的公雞,殺后去毛去掉內(nèi)臟,用柴火熏干,晾之。食用時,一定要用茶籽油爆炒,佐以新鮮紅辣椒,好吃到爆。
那些在外地的湖南人,往往一到冬季就囑咐家人多薰些臘肉寄過來,每年春節(jié)返程時行李中也一定有幾大塊臘味。有了淘寶之后,整個冬天臘味都是湖南最暢肖的特產(chǎn),不知道累壞了多少快遞小哥。
河鮮
湖南的水資源、水生態(tài)、水文化都極為豐富,洞庭湖更是個盛產(chǎn)水產(chǎn)品的魚米之鄉(xiāng)。湖南的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湖塘溝渠比比皆是,從而使湖南的美食充滿了江湖的味道,湖南人烹制河鮮,把辣椒和河鮮進行了完美的結(jié)合,辣中有鮮,鮮中有辣。
湖南人好吃河鮮,比較有代表性的菜有黃鴨叫煮荷包蛋、小炒田螺、青椒燜魚、碎炒魚頭、香辣蟹,都堪稱一絕。近年來長沙流行吃碎炒魚頭(或叫碎炒魚嘴),其味甚至于在剁椒魚頭之上,為下飯之利器。
夜宵
湖南人酷愛夜宵,不論是省會長沙,還是各地市,都有數(shù)條蔚為壯觀的夜宵一條街,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酷寒的冬天,湖南的夜宵店總是擠滿了人。而且食客們喜歡大呼小叫,小小的夜宵店經(jīng)常人聲鼎沸。每一個夜宵店里都是三教九流混雜,光著膀子的大漢和衣著艷麗的女孩互不干擾,都安于埋頭做一個吃貨。
湖南的夜宵以燒烤和小炒為主,其中鹵菜是絕對的主角,品種繁多:鹵雞翅、鹵鴨掌、鹵豬尾、鹵豬耳、鹵豆腐干、鹵牛肚、鹵豬腳、鹵雞腳,每個夜宵攤都在門口擺上一大桌鹵菜,看著就令人唾液橫飛。
早餐
湖南人的早餐頗為豐富,早餐以米粉為主,以常德津市米粉、長沙扁粉和邵陽米粉最受歡迎。大多數(shù)湖南人早餐“嗦碗粉”或“來碗面”才夠韻味。碼子種類多,想得到的都有。
湖南人也較愛早上吃包子,有豬肉包、牛肉包、糖包子,小時候在街頭吃上一口滾燙的糖包子,就是對小朋友們最好的獎勵。另外辣椒包也為湖南一絕。一口咬下去,豬肉陷伴著辣椒油同時襲來,滿口余香之余,還辣爆嗓眼。
燒麥、油條、蔥油餅也是早餐的主力。湖南人較愛吃堿水面,臊子跟米粉差不多,近年來吃面的人也越來越多。
東安雞
始創(chuàng)于唐代的開元年間,由湖南省東安縣的一些酒家所發(fā)明,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又因用剛開鳴的小公雞烹制而成,故名。此道菜選用嫩母雞作原料,先將雞條、姜絲、干椒末煸炒,再放黃醋、紹酒、精鹽、花椒末,接著放入肉清湯,燜四、五分鐘,最后淋入麻油。
說實話湖南人不太會做雞,除了燉就是蒸,湘菜中也缺乏叫得響的雞。但是這道東安雞可以傲視中國地方菜的任何一種雞。
武崗鹵菜
采用二十多味名貴藥材,用鹵鼎熬制成鹵水,將原料反復(fù)浸煮,涼干而成,屬“藥鹵”,武岡鹵菜常鹵常鮮,越鹵越香,回味無窮,這是其他任何鹵菜不可比擬的。武岡鹵菜少鹽、少油、少糖、符合合理膳食原則。武岡鹵菜味道純正,質(zhì)地筋道、耐人尋味。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獨特,回味無窮。
永州血鴨
色澤紅潤,鴨肉焦脆爽口,香辣酸咸兼?zhèn)?。做法:殺鴨時將血滴入盛有少許黃酒或醋的碗里,并攪動一分鐘,使之不凝結(jié)。鴨肉要切成帶皮肉片,入鍋先煸炒收干水分,再放茶油炒至八成熟,加生姜、干紅辣椒、蒜瓣一道入油鍋爆炒蓋煮,出鍋時糊上鴨血,淋以少量芝麻油。
剁椒魚頭
據(jù)說清朝時期雍正年間,黃宗憲途經(jīng)湖南一個小鄉(xiāng)村,借住農(nóng)戶家,農(nóng)戶的兒子從池塘捕回一條 剁椒魚頭河魚,女主人就在魚肉里面放鹽煮湯,再將辣椒剁碎后與魚頭同蒸,黃宗憲覺得非常鮮美?;丶液?,他讓家里廚師加以改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魚頭”。
豬血丸子
又稱血粑豆腐,是湖南邵陽地區(qū)的傳統(tǒng)家常菜。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制此品,以供冬春數(shù)月之需。傳統(tǒng)的豆腐丸子是以豆腐為主料,配以適量的豬血和豬肉制成。制好的豬血丸子可以炒臘肉,炒青蒜,醇香爽辣,一次能干掉好幾碗飯。
虎皮扣肉
五花肉為主料的菜品,色如虎皮,肉質(zhì)酥軟爛,口味醇厚,肥而不膩,宜于下飯。
虎皮扣肉是湖南人待客的大菜,也是春節(jié)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湖南的虎皮扣肉跟梅菜扣肉不一樣的是,扣肉下放的是雜菜(就是腌制的豆角),且每一塊都偏厚,肥瘦相間,一口下去,爽滑糯香,無比回味。
攸縣香干
攸縣香干具有鍋香濃、口感滑嫩、韌性足、口味純等優(yōu)點,是一個老少適宜的地方特色家常菜。水是有靈性的,攸縣的水質(zhì)好,極少污染;“攸縣香干”的加工工藝講究,做香干,用水最重要。攸縣香干的制作方法也是頗具特色,全過程傳統(tǒng)手工制作,其中個別環(huán)節(jié),讓人看得懂,做不成,其技術(shù)需要長期練習(xí)。湖南人愛吃香干,除了武崗的鹵香干和德字香干,湖南最好吃的香干莫過于攸縣香干。
辣椒炒肉
這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是湖南人每家每戶必吃的招牌“土菜”,是最具代表性的湘菜之一。主料是辣椒和豬肉,主要烹飪工藝是炒,其中辣椒一定要用足夠辣味的炒出來的辣椒炒肉才夠正宗。
臘味合蒸
湖南傳統(tǒng)名菜之一,是取臘肉、臘雞、臘魚于一缽,加入雞湯和調(diào)料,下鍋清蒸而成的臘味合蒸。對于湖南人來說,臘味就是冬季之神,一碗臘味合蒸,暖遍全身。
火焙魚
將小魚去掉內(nèi)臟,用鍋子在火上焙干,冷卻后,以谷殼、花生殼、桔子皮、木屑等薰烘而成的魚。這種魚不僅好吃,也便于攜帶和收藏?;鸨呼~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無論煎炒蒸都是開味的好菜。尤其是咱們?yōu)g陽、湘潭、岳陽平江等地都盛產(chǎn)火培魚,當(dāng)?shù)厝吮容^偏愛這道菜。
長沙臭豆腐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湖南臭豆腐早已成為湖南小吃一張名片。長沙市南門口名氣甚高,確實口味極好的高爹、五娭毑、四娭毑臭豆腐,一般都是排長隊購買;火宮殿、蓉園賓館就餐環(huán)境較好,口味不差;河西湖大計專旁“臭名遠揚”、八一橋附近臭豆腐、淘淘街羅家臭豆腐。
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原料:水磨糯米粉,糖汁;在湖南尤其是長沙一直是最受熱捧的小吃之一。據(jù)說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長沙人眼里都是奇妙無窮的。糖油粑粑,想恰的有木有?
常德津市牛肉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聞名的一種地方風(fēng)味小吃。常德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食用米粉;外地來的客人,也以能品嘗常德米粉為一大樂事。津市是常德代管的縣級市,津市牛肉粉是常德米粉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常德米粉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津市牛肉粉味道鮮美,香滑不油,吃起來潤滑可口、風(fēng)味獨具。
嗦螺
嗦螺是湖南的風(fēng)味小吃,流行于長沙及周邊地區(qū)。盛夏時節(jié)的夜晚,市民成群結(jié)隊到街邊吃嗦螺,喝啤酒。味香辣,紫蘇香味濃郁,不含泥腥味,嗦之肉出,欲罷不能。廣東也有嗦螺,但放了糖和不辣的青椒,吃起來是甜味的。
醬板鴨
湖南辣醬板鴨是湖南一絕名菜,是經(jīng)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余種香料、經(jīng)過風(fēng)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yǎng)胃、美容之功效,是風(fēng)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fēng)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禮佳品。產(chǎn)品香、辣、甘、麻、咸、酥、綿適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膩,
檳榔
湖南人愛吃檳榔主要是長沙、湘潭帶起來的,長沙的大街小巷滿是口嚼一口檳榔,眼神誰都不屌的男人,擦身而過時,一口濃郁的檳榔味撲鼻而來。對于湖南男人來說,吃檳榔是有癮的,一口檳榔一枝香煙,就是長沙德哥的標配。
甜酒糍粑
湖南農(nóng)村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用自釀甜酒。說是甜酒,也可以叫醪糟或酒釀。在物質(zhì)貧瘠的年代湖南對甜酒的喜愛無以復(fù)加。
一般只有過年才能喝到甜酒,而且是酒桌上很重要的頭菜。大人小孩們都覺得甜酒是世上最美味的飲料之一。
湖南人吃甜酒主要是兩種,一種是甜酒沖蛋,一種是甜酒糍粑。甜酒的酒精度極低,味道香甜,微酸,老少咸宜,最能喝出團圓合歡的氣氛。
刮涼粉
每當(dāng)夏天來臨,湖南各地的大街小巷的刮涼粉攤子陡然增多。白嫩光滑、如玉如緞的涼粉,像一塊小小的白玉,端端地放在紗籠里,旁邊擺著醬油、醋、麻油、小蔥、蒜末水、榨菜、干辣椒粉等調(diào)料,散發(fā)著誘人的光芒。
口味蝦
湖南特色小吃,以小龍蝦制成,口感麻辣鮮香,20世紀末開始傳遍全國,成為人們夏夜街邊啤酒攤的經(jīng)典小吃。隨著湖南人遍布全國推廣湘菜,特別是湖南衛(wèi)視的傳播,口味蝦一時風(fēng)靡全國,眾多演藝明星來湖南做節(jié)目時必然忘不了吃口味蝦。這種色澤紅亮香辣鮮濃的口味蝦傳到北京、上海等地,讓那些不太喜歡辣椒的人都變得異常瘋狂。
酸蘿卜
湖南的酸蘿卜別具特色,醮著鮮紅的辣椒吃腌酸蘿卜片,酸中有甜,甜中帶香,再加上特制辣椒的辣味,這味道讓人欲罷不能。泡制酸蘿卜,淡鹽開水冷卻,倒入酸水壇中,將洗凈的紅蘿卜切成塊狀,放入酸水壇中腌泡,同時放一些花椒、大蒜,蓋好,過一兩星期即可。酸蘿卜炒豬大腸是湖南人餐桌上的一道土菜,酸臭結(jié)合,暢快淋漓。
產(chǎn)品|傳家日曆
產(chǎn)品|節(jié)氣作業(y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