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要降溫了?長沙“秋老虎”為何賴著不走?專家回應!國慶期間天氣……
9月28日
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
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
在光明日報、中國經濟時報公布榜單
發布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
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
長沙縣
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排名情況~
星沙城區。盛磊 攝
近年來,長沙縣以領跑三湘的團隊、領先中部的擔當、領軍全國的作為、領向世界的胸懷,接續奮斗、逐夢奔跑,綜合實力持續攀升,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排名均上升至第5位,穩居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實力百強第4位,均居中西部第一。
長沙縣攝影家協會楊宇雄 攝
作為全國五強縣、中西部第一縣,長沙縣是全省實體經濟的排頭兵,也是全國工程機械、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如今,已有超3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長沙縣布局落子。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經開區、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中心、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黃花綜保區等一批國家級平臺相繼集聚于此,賦予其“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的神圣使命。
長沙縣在“2020中國未來投資潛力百佳縣市”中居第3位,上榜《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在全國營商環境百強榜中位列第12,居中部第一,獲評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示范縣。在實體工業、臨空經濟、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會議會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重特大項目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將“一事一議”給予扶持。優越的區位、活躍的經濟、發達的產業、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有識之士投資創業創造了各種機遇。
長沙縣攝影家協會 莫湘雄 攝
近年來,長沙縣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治廁,農村旱廁實現全面清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分類減量治垃圾,縣民共建縣級“四藍”體系,大多數鎮街垃圾排放量呈負增長;標本兼顧治水,將近6萬處小微水體全部納入河長制責任范疇。水污染綜合整治提升了全縣水環境質量,2020年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近年來,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日均空氣質量優良率由72.3%提高到91%,PM2.5年平均濃度由56ug/m3下降到34ug/m3;瀏陽河、撈刀河長沙縣國控、省控、市控斷面水質達標比例由75%提高到97.2%;全縣已建成“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1個,獲評“全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全國十佳案例”“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
為爭當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先行示范,長沙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好科創政策、環境、人才“組合拳”,縣內企業創新實力顯著增強,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長沙縣區在踐行“三高四新”戰略中,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搶先布局5G、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增長極。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長沙縣、長沙經開區,以山河智能為代表的一批“湘”字號企業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聚焦攻克了一大批“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造就出這片土地上產業磅礴發展之勢。
近一年來,長沙縣涌現出一批科技成果:2020年9月,鐵建重工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下線,是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2020年11月,山河智能旋挖鉆機已實現全球首創5G智能遙控下的精準施工;國科微固態硬盤控制芯片GK2302,連續讀寫速度達到500MB/s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頂立科技的高純碳粉,突破了6N的技術指標,形成了每年10噸的生產能力……
在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型挖機裝配車間,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生產的挖機。 盛磊 攝
數據顯示,去年9月以來,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預計達89億元,同比增長約17%;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566家,同比增長約39%,新申報255家,同比增長56.8%;技術合同交易額達64億元,同比增長約10%。值得一提的是,科技企業承擔實施省市重大科技項目的實力愈顯強勁,2021年全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有5個由長沙縣龍頭科技企業承擔實施。
這樣的長沙縣,愛了!愛了!
這一份國家級榮譽
屬于每一個長沙縣人!
擴散讓更多人知道
一起為家鄉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