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靜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蘇淮安,浙江蘭溪游埠鎮里郎村人。他的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使他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熏陶。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沖洗和曬印技藝,于是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春樹奇峰 61×42.6cm 1934年
楓橋夜泊 61×37.4cm 20世紀60年代
郎靜山先生得意之作《湖山攬勝》,取傳統中國畫散點透視,人物、風景次第展開,一如中國傳統山水長卷,氣象開闊。
此攝影是山水集錦巨構,可說是郎大師運用國畫山水構圖方式,巧妙地運用在集錦作品中,從畫面最右邊涼亭老翁遠眺層巒云霧,到近景奇石叢樹,左邊孤舟,遠處村落及湖邊倒影,這幅美麗國畫山水景像,恰如如同大師一生胸襟開朗,寧靜和世無爭。
這幅攝影作品中的景物,據郎靜山先生所記:右起為法國巴比松樹石,接著為南朝鮮亭榭(亭中持書者為畫家張大千先生),江西廬山含都鄱嶺山坡,張大千在巴西的莊園———八德園上界三峰之石,黃山西海之峰(畫面上半部),菲律賓碧瑤之樹(畫面下半部),法國名勝處之石,最后為南京玄武湖之畔。作品左上角郎靜山先生親筆題寫“湖山攬勝”。這幅《湖山攬勝》是郎先生晚年“集錦”的巔峰之作,集大成之作。郎先生的許多山水作品都是靈活運用暗房技術,呈現出煙霧縹緲、扁舟入畫的奇景,精致地傳達出空靈高遠的水墨意境。
絕嶂回云 61×42.2cm 1942年
鹿苑長春 61×48.6cm 1956年
農舍幽情 61×48.8cm 1965年
山舍炊煙 27×36cm 1933年
慎獨無私 25.6×39.4cm 1928年
水岸人家 29.8×39.4cm 1938年
仙山樓閣 61×46.4cm 1956年
張大千 37.8×30.5cm 20世紀50年代
《云淡風清》 1953年
郎靜山 《云淡風清》除了以物來影射思想、感情,郎靜山的作品中還有許多人物景點。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胡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戲作的模特兒。在此郎靜山所關心的藝術語言是人的性靈與天人合一的觀念。以人物為作品內容的一部分后,往往也改變了整個作品的意義和感覺。
曉汲清江 61×43.1cm 1934年
雪映嶺浮空 61×49.1cm 1965年
煙江晚泊 30.5×40.5cm 1937年
遠山環繞亭可憩 45.6×61cm 1975年
郎靜山先生的攝影作品,多采用集錦攝影法,即“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他“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真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所以郎先生的作品師承中國繪畫古法而別開攝影之生面。
云峰鳥語61×49.2cm 1955年
郎先生是中國人,且又研究中國繪畫,因此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第一個人。
1995年4月13日,攝影大師郎靜山在臺北逝世,享年10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