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景區內現存10處明代石刻遺跡,根據《懷柔縣志》記載,此地原有九處刻石,多為明朝視察長城邊關防線的官員所留?,F保留基本完好的石刻有八處,2007年又發現了兩處,所以如今在景區中一共能找到十處摩崖石刻遺跡。
其第一處在進大門右側的崖壁上,因為來此旅游者多為開車,而停車場位于大門內數百米處,因此很多人往往錯過了此處刻石。此處摩崖刻石內容為觀瀾二字,旁邊有懷埜二字落款,埜為野的繁體字,有人認為懷埜是書寫人的名字,也有人認為是說在懷柔野外,具體如何不得而知。此石旁邊公路下為一山谷,谷內有溪水,想必古時候谷內必定水流湍急才刻此二字。
進入景區停車場后,下得車來往回走不遠可見路旁有一登山石階,此處即為另兩處石刻位置。先看到的是一塊橫臥的巨石,上面刻有秦皇舊址四字,左下有李逢時書四字。說實話如果不是查資料已經很難認清上面的字跡了,李逢時為明朝人,曾任監察御史,想必這是他來此視察或者游玩時題寫的,之所以說是秦皇舊址是因為此地有秦長城遺址。
如果此時折返就大錯了,繼續向上不遠還有一處豎刻秦皇舊址的摩崖石刻,不過這塊題刻沒有落款。
隨后進入山谷陸續會發現亟關遜險和無限華夷兩處摩崖,因為就在路邊,而且有指示牌或者油漆提示,所以比較容易發現,但是說實話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淋,上面的字跡幾乎已經完全看不清楚了。
在小路旁的河溝里也有題刻,因為這里是河道,所以題刻臨著水,但是走在山路上很難發現。這處題刻內容是蒼巖翠柏,其右首豎刻萬歷壬寅春,證明了此處摩崖石刻的年代,落款同樣是李逢時書,此處石刻相對保存完好,字跡基本清晰。
還有一處石刻寫的是如堆,如果不仔細尋找恐怕很難發現,標志就是這塊山巖,由于風化,山巖開裂成一塊塊巨石,仿佛是一塊塊堆砌起來的一樣。
這兩個字犄角君第一次去沒有找到,再去經過仔細尋找才發現的。
此處景點和北京周邊大多數山谷景區差不多,但是這幾處明代摩崖石刻使得景區多了些人文氣息,而在山谷間尋找石刻也很有趣,其他幾處犄角君在此就不具體透露位置了,對此感興趣的朋友有空兒不妨也去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