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堡壘甕城,其建筑規模僅次于通濟門(現已不存),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
中華門二至四道輔助城門為二層結構,上面有木質城樓,下層為磚石結構。
城門設置有三道甕城、四道券門,呈“目”字形結構,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
中華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可容納三千人。
明代洪武年間建造聚寶門城門樓的時候,意外發生,城門樓建造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個城門樓倒塌,而且是沒修一次就塌一次,當時真是愁壞了。
后來經過大師說的,征收來聚寶盆后,將聚寶盆埋壓在城門基礎的土層下面,結果城墻基礎沒有再次下陷,保證了城墻沒有再倒塌。
中華門歷經600年風雨滄桑、戰爭洗禮,至今仍屹立不倒,保存完好。如今城門磚塊上的名字還依稀可見。
中華門廣場和鎮淮東、西橋的建設,改善了交通狀況、美化了中華門古跡的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