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個詩人,名叫杜默(1021-約1089),字師雄,宋和州(和縣南義鄉豐山杜村人)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以特奏名獲進士出身,任新淦(今江西新干)縣尉。
杜默可不簡單,尤其是他的老師,他是道學三先生之一的石介的學生。慶歷二年,石介主持太學,杜默與他辭別還鄉,石介作《三豪詩》贈別,詩稱“曼卿(石延年)豪于詩,永叔(歐陽修)豪于詞,師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
但杜默這個人卻有這樣毛病,他為詩多不合律,作詩從來都是隨心所欲,不守文理。而當時的名家蘇軾等人,對這種行為卻是看不過,對他多有詆諷。而杜默卻堅持認為:“為詩貴在意境,不可以詞害意。”雖然在當時的大家眼中,杜默寫的詩詞就是狗屁不通,但杜默還是著有《詩豪集》一卷傳世。
不符合主流風格,自然就迎合不了大眾口味。于是,漸漸的,人們把看到的不好的詩詞都說那是杜默寫的詩。于是,便誕生了一個經典的形容詞——“杜撰”!一直到現在,人們把那些信口開河,毫無依據,不遵循文理的行為都稱為“杜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