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包公戲”很多。但包公戲的演法南北卻不同。北派的包公從劉永春起,有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等人發展,到裘盛戎處形成了藝術高峰。
與北派包公由凈行不同,南派包公基本上是由做派老生承乏的。南派的包公演員有常春恒、李桂春、劉奎童、周信芳、李如春等名家,其中,李桂春為南派包公戲奠定了地位,李如春則把南派包公戲推向了高峰?!敖匣畎崩钊绱杭词趋枧扇胧业茏?,其所演的包公戲帶有濃郁的南派京劇的特色。
二十年代起,上海舞臺流行京劇連臺本戲,諸如《打鑾駕》、《鍘包勉》、《鍘美案》等以包公為主角的劇目,在舞臺上連綿不斷。每本戲既獨立成章,幾本戲又相互關聯。盡管臺上的配角不斷地變換,但老包卻帶著他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總是占據著舞臺中心。
李如春是名凈李長勝之子,他11歲開始登臺。13歲時,上海“天韻樓'排演《貍貓換太子》,包公一角由于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幾位前輩提議讓李如春扮演包公。
此時李如春正癡迷李桂春的三十六本包公戲,聽說“天韻樓”要讓自己一試身手,他高興的不得了,使出渾身解數參加排練、演出。大約是李桂春給人的印象太深了的緣故,人們一見這刻意模仿李桂春的“小老包”,叫好不斷。
李如春長期活躍在長江以南,他耳濡目染的是常春恒、李桂春、周信芳這樣的一批“南派”名家,自然,前輩們的創新精神也深深影響著李如春,這使得李如春的包公戲既兼有常春恒念白的剛勁有力、李桂春唱腔的高亢激昂、周信芳功架的豪邁灑脫等長處,又有大量的獨創的新的東西。李如春的包公戲從劇本、人物造型到唱念表演等自出機杼,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