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八家” —— 王石岑
王石岑的繪畫生涯
王石岑(1914—1996),安徽合肥人。擅長中國山水畫。
20 世紀40 年代師從中央大學教授、著名畫家黃君璧。
1957 年后任教于安徽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安徽藝術學院、合肥師范學院,歷任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導師。
曾任首屆中國畫研究院院委、安徽省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詩詞協會顧問、安徽省文聯委員、安徽省政協第三、第四屆常委。
作品多以黃山及長江三峽為題材,具有堅實的傳統功力,生活氣息濃厚,時代風貌鮮明。筆墨酣暢淋漓、蒼勁厚重、郁邃空靈、氣韻渾弘,風格秀雅、奇峭。
數十年辛勤創作和教學,對安徽新山水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品《黃山》《關山萬里圖》《黃山療養院》《清溪歸牧》《山村秋夜》《地上天河》《曉霧初開》等參加全國美展。有《江上點帆——王石岑畫集》行世。
王世岑的藝術事跡
40年代在四川師從中央大學教授黃君璧(有嶺南派文化背景);
建國后繼承和和弘揚新安畫派傳統;
1959年完成豎2.5米、橫4.5米的巨幅國畫《迎客松》,以其為樣本制作的鐵畫迎客松至今陳列于北京大民大會堂;
70年代所作巨幅壁畫《梅嶺初睛》,長期懸掛在合肥駱崗國際機場候機大廳。
有些作品長期陳列于我國駐英國、法國大使館,作品多次被選送到意大利、日本、美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因此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
曾任首屆中國畫研究院院委。長期在安徽從事高等美術教育,80年代中期還抱病培養出安徽省首屆山水畫研究生。
王石岑的繪畫藝術及其貢獻
王石岑是安徽現代藝術史上一位有重要建樹的山水畫大家。
他是在黃賓虹之后,傳承弘揚新安畫派優秀傳統,兼容并蓄海上畫派、嶺南畫派創作之長,創作“新山水”畫的代表性畫家,也是將傳統水墨寫意推向新境界的重要畫家。
他對中國山水畫藝術發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影響也是潛在而持久的。
王石岑的山水畫尤其是中晚期作品,從總體風格講,是“古雅格調,現代風韻”,屬于“新學人畫”(有別于舊文人畫)范式。
王石岑的山水,給人的感覺是:既古雅又清新,既傳統又現代;既是沉潛玩賞,又是抒發表現;既重自然之形神,又重筆墨之理趣。沒有荒寒、冷峻、野逸、孤寂避世 ,卻有奇麗、峻俏、超然、坦蕩奔放。不乏陰柔之氣、秀美之趣,更具陽剛之氣、壯美之風。
他是“入世”學人,而非“出世”文人,在這一點上他接近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諸大師。
從藝術傳承看,王石岑汲取新安畫派的豐厚營養,受到黃賓虹的影響與啟迪,屬于廣義上的“新徽派”之列。
在構圖和筆墨上,他深受梅清、程邃影響,他下功夫臨摹二子,尤其梅清的“凝煉遒勁、淋漓流麗”的筆墨風格,程邃“干裂秋風、潤澤春雨”筆墨境界,成為他的師法范例與長期追求。他厚古不薄今,黃賓虹的“意遠境深、渾厚華滋”的繪畫境界,及其筆法墨法效果,他平生學而習之,筆耕不輟。
對古代繪畫優秀遺產,他是全面學習,有序傳承;對近現代繪畫杰出成果,他是廣泛涉獵,博學約取。因此,他的山水似古人又絕不似古人,有自家面貌,悠古而彌新。
從創作實踐看,王石岑繼承了“師法自然”中國繪畫傳統。他的一些有影響的主要作品,都是在寫生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精心創作的結晶,他入選全國美展作品《關山萬里圖》《黃山》《黃山療養院》《梅山水庫》《清溪歸暮》《山村秋夜》《地上天河》,由文化部推薦出國展出或成列的作品《黃山蓮花峰》《黃山百丈泉》《曉霧初開》《望山度千山》,其它一些影響較大作品如《九華天臺》《梅嶺初晴》《群峰競秀》《巫山登龍峰》等都無不如此。
按他自己說法,“不在書齋里討生活,要到自然現實中尋生活?!?/strong>然而,他決不摹仿自然、照搬自然,而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中融入對自然山水的沉潛體驗、領略感悟、理解、愛戀、情思,用心靈與詩請去裁剪、熔鑄、表現自然和生活,以達到“化景物為情思”“為靈想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之境界。
王石岑作為美術教育家和畫家,講究理法,注重修養,著力技藝,是將形上之“道”與形下之“技”貫通,人格與藝格融匯,文化意蘊與技法表現統一。
他繪畫以理擇法,以物理、事理、情理、畫理來選擇、運用和統領技法。在他的畫作中可見出對漸江、石濤、梅清、程邃、戴本孝的師法臨習,還可見出對黃賓虹、傅抱石等人的學習借鑒,他熱衷于中國繪畫傳統技法,但不排斥西方繪畫寫生、造型、色彩技法,所有這些均為我所用,追求“我有我法,我用我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石濤語)的境界。
王石岑的山水無論大幅還是小品,均格調高雅,意蘊深邃,不同流俗,耐看耐品。
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其畫面形象生機勃然,布局虛實相生,運筆不溫不火,墨色相宜諧和,不見浮躁,卻顯沉靜。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中期作品與極左政治保持一定距離,而晚期作品在市場大潮下仍保持藝術獨立性。
他創作態度嚴謹,不事應酬或敷衍,即便贈朋友學生,也是精心佳構。他平生淡泊名利,心態平和,德藝雙馨,這使其作品脫盡俗氣,超然灑脫,彌漫著難以言表的魅力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