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兩儀乃太極原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幾千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生活觀與健康觀。老子《道德經》三十五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比藶槿f物之靈,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各部即有陰陽之分,健康運動養生自要遵循陰陽活動規律,調和陰陽,使人體小宇宙保持和諧的狀態,終將與大宇宙相合達到天人合一。下面簡述中醫對人體陰陽的理解:
1.命門
又稱為天根,位于人身正當中,前對臍,后對腎。清乾隆時期(1736-1795)武術家萇乃周認為:命門是人體的太極——陰陽的根源。
健身養體修煉的原則在于透過動作姿勢使陰陽兩氣交結,從而達到促進健康、延緩衰老之目的。
2.奇經八脈
“奇經”是指體內有八條經脈的循行分布是“別道奇行”的正經,故又稱“奇行之正經”,這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八條經脈。
其中督脈,行于背之當中,統領諸陽經;任脈行于腹之當中,統領諸陰經。所以人體背為陽,腹為陰。二經下交于會陰,上會于斷交。
運動時,俯勢為陰勢,卻是入陽氣,益督脈,領諸陽經之氣,盡歸于上之前也。仰勢為陽勢,卻是入陰氣,益任脈,領諸陰經之氣,盡歸于上之后也。
(萇乃周 ,《萇氏武技書》(臺北:逸文出版有限公司,1996),頁1-3 。)
3.十二經脈
又名十二正經,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它們分別隸屬于十二臟腑,各經用其所屬臟腑的名稱,結合循行于手足、內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據陰陽學說,給予不同的名稱。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韓衍金等通過對楊式太極拳摟膝拗步動作肌肉運動與經絡關聯的研究結論:結論:(1)左側摟膝動作主要與手三陽經相聯系,右臂屈肘外旋及推掌動作與手三陰、手三陽經相聯系。(2)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動作與足三陽經相關聯,右腿單腳支撐與蹬伸動作與足太陰脾經及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相關聯。
太極拳的每招每式都遵循著陰陽命理之道,因此,對人體的能量系統——經絡具有理氣疏導的作用,以促進血脈的周身暢通,保障身體各器官系統的能量供給及功能的健康運轉,實為健康生存提供了符合自然之道的養生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