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自古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理念,古人認為財不外露、謙虛謹慎才是為人處世之道。低調做人,百忍成精,對許多歷史名人觀其一生,發現他們都無不對自身的行為嚴格要求,更有甚者對自己的親人和下屬亦是如此。作為現代社會中的普通一員,我們在追求事業成功時或許更應該學習古,以低調作為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西漢末年,馮異全力輔佐劉秀打天下。一次,劉秀被河北王郎圍困時,不少人背離他而去,而馮異卻更加恭維劉秀,寧肯自己餓肚子,也要把找來的豆粥、麥飯進獻給饑困之中的劉秀。河北之亂平定后,劉秀對部下論功行賞,眾將紛紛邀功請賞,馮異卻獨自坐在大樹底下,只字不提饑中進貢食物之事,也不報請殺敵軍功。人們見他謙遜禮讓,就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綽號。爾后,馮異又屢立赫赫戰功,但凡議功論賞,他都退居廷外,不讓劉秀為難。
公元26年,馮異大敗赤眉軍,殲敵八萬,使對方主力喪失殆盡,皇帝劉秀馳傳璽書,要論功行賞,“以答大勛”,馮異沒有因此居功而自做,反而馬不停蹄地進軍關中,討平陳倉、箕谷等地亂事。事后,朝中大臣因嫉妒其功而詆毀馮異,皇帝劉秀知道后反朝時,當著公卿大臣的面賜他以珠寶錢財,又講述當年豆粥,杯珍A/將他提升為征西大將軍,領北地太守,封陽夏侯,并在馮異之恩,令那些為與馮異爭功而進讒言者羞愧得無地自容。
不爭功名而得功名,這就是低調做人的哲學。在封建時代,件君如伴虎,如果處處出頭,處處爭功,最終的下場亦不會好。不管你是高官還是紳士,只要你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走路都是抬著頭,你會掉進下水道的。在現在競爭激烈的年代,我們更應該謙虛做)要不你就會被大家拋棄,被社會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