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窮人變成富人固然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是比起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窮。
窮人思維是什么?
先講個故事好了:
有個非常窮的人,一個富人看見后覺得他太可憐了,發了善心,想幫助他致富。于是就送了窮人一頭牛,讓他認真開荒,等來年春天,再送些種子給他,到了秋天時就可以擺脫這個窮字了。
有了富人的幫助,窮人也仿佛看到了希望,開始了自己的奮斗生涯。但是幾天過去,沒想到的是,多了一頭牛要吃草,日子反而比從前更加艱難了。
窮人忍不住就想了,不如把牛賣了,換幾只羊回來,這樣可以先殺一只吃了改善生活,剩下幾只還可以下小羊,又能賣錢了。窮人果斷這么做了,沒想到吃了一只羊后,小羊遲遲沒能生出來。怎么辦呢?再吃一只羊吧。
窮人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不如把羊換成雞吧,雞每天都能下蛋,這樣就可以每天都賣錢了。窮人立刻去照辦了,只是和之前一樣,生活沒有任何改善,又忍不住把雞殺了。慢慢地雞被殺得只剩一只了,窮人徹底絕望了,反正致富是不可能了,把雞賣了喝酒吧,一醉解千愁啊。
很快,春天到了,富人興致勃勃給窮人送種子來,卻看到牛不見了,屋子里還是家徒四壁,窮人卻坐在桌邊就著咸菜疙瘩喝酒。富人轉身就走了,窮人就這么一直窮下去了。
許許多多的窮人都曾有夢想,很多人還有過機遇,甚至不少人也有過行動,但卻少有人堅持到底。據一個投資家說,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
再講個故事:
有個窮人吃不飽穿不暖,到佛祖面前訴苦,每天累死累活卻掙不到錢,哭了半天后他抱怨道:“這個世界太不公平,憑什么富人每天悠閑,而窮人就只能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問他:“那你覺得怎樣才是公平的?”
窮人說道:“如果富人也和我一樣窮,每天要干一樣的活,如果他還能是富人,那我就覺得公平了”
佛祖答應了,于是富人變成了一樣的窮人。
他們每天做一樣的工作,要在一個礦山挖煤,只有挖出煤才能換來錢賣食物。一個月要把這座山挖完。
窮人干慣了粗活,這種事實在是小菜一碟,很快挖了很多煤,賣了錢都換了吃的。
富人平時沒干過什么重活,挖得很慢,一天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饅頭,剩下的都留了下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很快,一個月過去了,窮人盡管很努力,但也只挖了山的一角,錢幾乎都揮霍一空。而富人早早指揮工人挖光了礦山,又用賺來的錢做起買賣,又成了富人。
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
學會借力吧,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找到那個杠桿的支點,你可以撬動地球!
窮人思維到底是什么?短視?盲目?貪婪?
再講段故事:
在股市還很好的時候,A炒股賺了錢,被B知道后就問A:“你是怎么做到的?”A就給B詳細講解了,B雖然對股市不了解,卻也動心,“我現在投10萬,什么時候能翻一翻?”A表示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B就跟著A進股市,第一個星期,有4天上漲,1天下跌,B還是挺滿意的,收益差不多到了20%。于是B請A吃了頓大餐。第二個星期,形勢有點不對了,只有兩天是上漲的,3天下跌,B的收益不到20%了。B有點急了,問A:怎么會這樣?A說,我的也跌了,我也不知道原因。最終,B的股票虧了30%,10萬塊錢只收回了7萬。一說起這件事,B就開始抱怨:我還以為A是股神,沒想到也不靠譜,害我虧了這么多,以后真的不能聽他的了。
這個故事里,窮人思維在B的身上顯露無遺:
短視:股票一漲就吃大餐,一跌就焦慮無比,只看到短期利益,毫無長線思維,這樣缺乏耐心一定會錯失翻身的機會。
盲目:一個對股市毫無了解的人,一看到別人賺錢就急忙進場,結果成了接盤俠,割一茬漲一茬的韭菜。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永遠沒有自己的判斷,只能處于被動,人云亦云。
貪婪:還沒入市就想著翻倍,不能根據形勢做出變話,無法及時收手,后果只能是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