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非秦始皇與劉邦莫屬。始皇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從此華夏民族開啟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時代。而劉邦的功績也不遜與秦始皇,他親手締造的“大漢王朝”,最終形成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漢”。時至今日,漢文化的影響依然活躍在華人世界的方方面面,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不得不給劉邦點個大大的贊!從古至今,對劉邦的評價也頗高,什么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云云。但是我卻說劉邦是個陰險毒辣的小人。為什么這樣說呢?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漢初,最有名的三大戰將就是: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別稱:黥布)。這三大戰將為西漢王朝建立了赫赫戰功,然而劉邦在獲得天下后,卻將這三位大將一一除掉,罪名都是同一個“謀反”。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韓信劇照(網絡圖片)
韓信出身賤民,每日衣不暖體、食不果腹。如果不是河邊的老婦人可憐他,賞他幾口饃饃吃,想必早就餓死街頭了,哪里還有后來的“拜將封侯”。但是韓信志向遠大,胯下之辱對他來說,更是激發了他成就一番事業的決心和毅力。
秦末暴政,陳勝吳廣首先起兵反秦,接著項梁、項羽叔侄也在楚地發兵抗秦。韓信心想大丈夫既生于亂世,豈能辜負這堂堂七尺之軀?于是,韓信便在項梁帳下做了個默默無聞的小卒。項梁死后,韓信又歸屬項羽統率。但是“羽哥”卻瞧不上咱們“信哥”:一個小小的郎中,還敢教我用兵之事,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幾斤幾兩?之后劉邦被封為漢王,率領眾兄弟前往巴蜀之地。韓信心想:“羽哥神勇,小信子我就不伺候了!”,隨即便轉投邦哥去了。起初,劉邦也沒當韓信是回事兒,多虧蕭何極力舉薦,劉邦才對韓信刮目相看,遂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諫言:“今大王舉兵東進,三秦可定!”于是楚漢爭雄的序幕便拉開了。韓信不負眾望,平魏擊趙,攻齊下燕,最后將項羽困死在垓下。
然而劉邦建國后,韓信的命運卻急轉直下。首先邦哥以“有人告你謀反”為理由,將韓信給下了,并剝奪了楚王的爵位,降為淮陰侯。之后,呂后和蕭何合謀,將韓信騙至長樂宮,一刀就將“信哥”給剁了。劉邦聽聞韓信死后,卻云淡風輕地“又驚又喜”——呵呵,甚合孤意!
“有人告你謀反”就這六個字,連罪證都沒有,一代兵仙就被咔嚓了。厲害了,邦哥!
想當年,你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齋戒、沐浴、設壇,那時是何等地器重人家信哥嘞?哦,那時候咱邦哥手里無名將,敵不過項羽啊。
還有嘞,你劉邦和諸侯相約合兵擊楚,諸侯沒一個搭理你的。你那時候咋就舍得封韓信為“齊王”呢?哦,情勢所迫嘛!別說一塊地皮了,就是要我馬子,我劉邦也舍得。
韓信常說項羽是“婦人之仁”,其實他自己有時候也是“頭發長,見識短”。當初楚漢僵持不下,韓信投楚則楚勝,投漢則漢勝,楚漢均不投則三足鼎立爾。可韓信深感劉邦恩德,道:“邦哥給我房子車子,給我穿的,給我吃的,我怎能不仁不義,背叛他呢?更何況我為國家建立了汗馬功勞,邦哥怎么可能殺我呢?”韓信之心,怎么干凈的像個孩子嘞?孰不知功高蓋主,必遭殺身之禍!所謂的“仁義道德”,那是專屬于小老百姓的,在權力的漩渦里如何講得“仁義”二字嘞?
彭越劇照(網絡圖片)
彭越原是強盜出身,原本不打算領兵作亂的,駕不住兄弟們強請,最后聚集了千余人起兵反秦。最初,彭越和兄弟們約定第二天日出時集合,但是有十幾個哥們卻姍姍來遲。彭越一聲令下,斬殺了最后到的那個人,頓時樹立了軍威。彭越率眾與劉邦合兵擊楚,在梁地開展游擊戰,截斷了項羽的糧道。兵盡糧絕,項羽不得不和劉邦簽訂鴻溝協議。隨后劉邦撕毀協議,敗項羽于垓下。建國后,彭越受封為梁王。
后陳豨叛漢于代國,劉邦親自將兵平亂,特向彭越征兵。彭越稱病未去,只派了個將軍帶兵迎駕。彭越家奴太仆誣告彭越“謀反”,劉邦便趁機偷襲了彭越,將他囚禁在洛陽。獄吏以“已有反叛跡象”為由,將彭越定罪判刑。邦哥還假發慈悲,赦免了彭越的“死罪”,將其貶為“庶民”,流放到四川。呂后覺得彭越是一員猛將,流放到四川,實為自留禍害。于是便將彭越從四川帶到洛陽,并諫言劉邦殺了彭越。于是呂后安排彭越身邊的小人,再次誣告其謀反。劉邦便下令殺了彭越,滅其族,除其國。
如果當初不是彭越在梁地打游擊,騷擾項羽,并截斷了楚軍的糧道,恐怕劉邦也是沒有機會贏得最后的勝利的。但是等到天下平定后,劉邦便擔心起這些“猛將”了。就算不謀反,也要想方設法給你安個“謀反”的罪名。邦哥確實深得帝王權術的精髓:“莫須有”。話該怎么說,還不是上下牙齒一碰的事情。
英布劇照(網絡圖片)
英布原為“刑徒”,故又稱“黥布”。當初英布可是項羽麾下一員猛將,連項羽都要敬畏三分。劉邦派隨何說服英布叛楚降漢,致使項羽無法進攻漢軍,楚軍被英布活活拖死。建國后,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
英布懷疑自己的小妾和賁赫通奸,想要殺掉賁赫。賁赫便跑到劉邦那里告狀說:“英布要謀反”。英布聽說賁赫已狀告他謀反,索性便真反了大漢。劉邦遂親自將兵攻打英布,問道:“你為何要造反呢?”英布答道:“我也想當皇帝??!”。英布兵敗,被騙至南越,最后被番陽人殺于荒郊野外。
最初英布看到韓信被殺、彭越被殺,于是就開始擔心自己也會被劉邦干掉。所以當劉邦開始懷疑自己謀反時,英布就索性起兵造反了。前車之鑒,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他自己的結果了。與其被人污蔑而死,不如起兵與劉邦爭上一爭。難道這江山只能是他劉氏的嗎?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既生布、何生邦”?。?/p>
漢初三大名將,都是因“謀反”而死。不得不說,劉邦在天下太平后內心就開始擔心這些“虎將強兵”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國之內,豈能猛虎林立?君王之心深不可測,帝王之術至黑至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