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西醫治病的區別
西醫的治療是用替代,抑制,控制這三種方法、四大手段消炎、止痛、退熱、切除,進行強制性的處理疾病的癥狀,
抑制療法;只是抑制細菌,不能解除生成細菌的根源,控制療法;只是控制病毒和細菌,不能消滅細菌的產生和發展。替代療法;只能替代器官的功能,代替身體消滅外來致病因素,不能把器官的功能恢復正常,不能有效的對抗疑難病和慢性病。并且在控制和抑制病毒和細菌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傷害了身體,損傷臟腑功能有時是無法擬補的。
比如感冒,西醫認為,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有些醫生、更可甚的是患者自己就要抗菌素,這是最大的錯誤,抗生素只能對付細菌,而對任何病毒都不起作用。現在一般都采用抑制方法,即阻止身體自然排毒。利用毒素,削弱你的抗體,使你的身體無法對抗病毒,要知道,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各部和任何一方面都是相互制約、相互滋生、相互防護的,所以不會做出任何對自己不利的事來,
發燒、咳嗽都是一種自然抵抗疾病的防御現象,發燒得越利害,說明你的抗體越強,同時也說明病毒也越利害,是身體邁向調和,實現自我改善的過程。發燒,就是身體利用高熱燒死病毒;咳嗽,就是身體利用震咳的方式將體內的污濁排出。可想而知抑制就是不讓這種現象表現出來,就像不讓人哭,不讓人出汗,不讓人排大小便一樣,抑制的結果就是使病情向縱深發展、使病情更加惡化,而是破壞你的抗病能力,破壞你的免疫力,使你的身體無法發動對病毒的攻擊,從而,給人一個假象,似乎病已經好了。由于體內的病毒沒有排除,病毒就會向其它方向轉移,于是就轉向鼻炎、喉炎、肺炎,這時西醫就采用控制的方法,消炎止痛是西醫最常用的手段。再沒治好,又向鼻癌、喉癌、肺癌轉化,最后就采用切除修復的手段,就是修復的再好也是破壞了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損傷了機體的正常生存條件,損壞了機體完整的運行生存性,嚴重降低了生命質量。西醫就是這樣,使你越治越病,從而,他獲得可觀的利潤。
當你再有鼻炎、喉炎、肺炎而向醫生詢問時,醫生會說是病毒細菌引起的,實際上,這些都是過去用藥抑制的結果。
有多少因為感冒用藥,導致鏈球菌進入心臟,最后轉變為風心病,心臟被挖出而換入人工瓣膜。
有多少因小時候因為感冒而上醫院打抗生素,結果變為風心病,小小的年紀就死了。
有多少因為感冒,扁桃腺被切除。沒了扁桃腺,就等于撤掉了防守大門的兩個衛兵,敵人可以任由出入。
有多少因多年的感冒無法治愈而轉化為癌癥,最后痛苦地死去了的。
有多少因感冒而上醫院打點滴,一個星期竟用去了幾千元不等。你想想,如果你不用藥,會有這樣的結局嗎?這樣做值嗎?
說到這里,也有人會問,我也患過感冒,也用過西藥,為什么沒向癌癥轉化呢?這不是治好了嗎?其實,這是你身體自己治好的,那是自身相當強大的免疫系統的自衛結果,與用藥無關。而你的身體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是要消耗“軍隊”的。
由上可以看出,西醫治的是“癥”,癥狀,即所謂的“對癥治療”,發燒、咳嗽就是一種癥狀,是發病的表面現象,西醫治的就是這個,而你感到不適的也就是這個。至于病情能不能好,就不關他的事了,那是你的體質的問題了。所謂體質的問題,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遺傳的,那是先天的,不可改變的;二是自身的,其實就是你的自身免疫力,來自營養方面的,那是后天的,可變的。說來說去,還是臟器的問題。遺傳是不可變的,而身體和臟器是可改變的。
從上我們還可以看出,西醫在治感冒上,實際上實行的是一種對病毒妥協的投降主義的路線,甚至還為虎作倀,充當病毒的幫兇,與病毒一樣共同破壞你的身體、為病毒進一步侵入你的身體大開方便之門.
中醫藥的治療講究標本兼治的。主要是增強免疫力,增強抗體的抗病能力,發燒咳嗽的現象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祖國醫學的中醫更強悍的原則,是以整體統一性的中醫學原則、綜合調整的模式、獨特的理論體系、靈活的辨證方法、“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不治人有的病,治有病的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特殊治療手段、科學的藥物配伍是西醫西藥所無法取代的優勢。藝術的治療任何一種疾病,可以治療現代醫學感到無助的疑難病和老慢性病,這就是繁衍和維護中華民族的祖國醫學,也是受到一些國內外醫藥人士贊揚的中醫藥學。這種獨特的理論分析的是疾病的實質,這種特殊的手段治療的是疾病的根源,這種靈活的方法對于疾病的處理很藝術且自然,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就是自然,人的健康最好也是自然維護,那獨特靈活、整體綜合、優勢辨證、以預防為主、調理治療的方法達到“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理想成度。那就放開思想開動腦筋、克服、避開那些不利的生存條件,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的智慧避免疾病的發生吧,朋友們!大家一起努力讓疾病永遠的遠離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