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學習套利之前,我研究過半年左右的技術分析方法,希望能彌補價值投資的缺點--無法有效控制回撤 。但后來發現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有些時候容易沖突,比如在股票低估且是技術指標的買點時,買了股票,但之后股票沒漲反而下跌了,卻出現了技術指標的賣點,這時就有沖突,按價值投資思想應該加倉買入,按技術分析卻應該賣出,自相矛盾。結果后面進了私募,學了套利的知識,發現套利更適合我,于是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也都暫時放一邊了。
不管怎樣,過去學習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的經歷,多多少少還是有用的(特別是價值投資),起碼讓我對投資的理解更全面,不容易偏激,也更容易理解這個市場上的人都是怎么賺錢的。像雪球上一些人說可以靠日內或者超短賺錢,我選擇相信,但他們應該有一套策略和邏輯在里面,需要嚴格執行,不了解的人做的話可能會錯的離譜。
很多技術指標,事后看往往很準,但實際上往往是人選擇性的看到了正確的時候,忽視了錯誤的時候。
以前我在驗證一個技術指標是否有效時,一般會用以下兩種方法判斷:
1、經過一輪或者幾輪牛熊能跑贏大盤,起碼應該是正收益,日K線買賣點太多,月K線買賣點太少,周K線可能比較合適。
2、隨機選10只個股,一輪或者幾輪牛熊下來,平均漲幅能跑贏個股漲幅,起碼應該平均是正收益。
通達信軟件有幾個專家系統,就是按幾種技術指標提示買賣點,很直觀。下面是2005年以來滬深300的周K線圖,以及MA、MACD、KDJ、BOLL、RSI這幾種技術指標的專家系統所提示的買賣點。
MA均線
MACD
KDJ
BOLL
RSI
從這幾張圖里可以看到,MA和MACD很好的跟隨了趨勢,做到震蕩市里虧小錢,牛市里賺大錢,而且我統計過,周K線的MA和MACD策略過去是跑贏滬深300指數的,雖然跑贏的不算太多;而KDJ、BOLL、RSI都和超買超賣有關系,在大牛市或者大熊市時,指標容易鈍化,出現多個買賣點,如果是按第一個買賣點來買入賣出的話,在大牛市時往往賣的過早,在大熊市時卻往往買的過早,導致容易賺小錢虧大錢,從這幾圖直觀的看,如果嚴格執行策略的話,周K線的KDJ、BOLL、RSI策略肯定跑不過滬深300,甚至很可能是虧錢的(沒有做詳細統計)。
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我不懂的技術指標,上面列的幾種技術指標也可以做交叉分析。雖然我對技術分析的理解尚淺,但我認識一些鉆研技術分析多年的朋友,其中一位甚至都出過技術分析方面的書籍,最后卻都轉向了價值投資,可見完全靠技術分析賺錢還是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