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渡君:陸吾;美編:湯圓花生餡;
連隊主官指的就是連長、指導員。
連長、指導員可以說是連隊的“領頭雁”,戰士的“主心骨”,既要帶領全連官兵按綱抓建,開展好日常軍政工作,又要事無巨細的照顧全連官兵的日常生活。
曾幾何時,連主官在基層還是硬當當的一塊招牌,能干連主官的干部都不是無能之輩,敢把上百人的連隊交給你,絕對是領導放心的人。想干愿干連主官的也是大有人在,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
隨著這幾年一些新情況的出現,新局面的形成,連隊主官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甚至在一些單位是頻頻遇冷,哪怕是多拿800元崗位津貼,也沒人愿意接手,連主官的位置成了燙手的山芋。
我也曾經擔任過3年的連主官,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01 無形的壓力與責任倒掛,心累成為常態
連隊主官的壓力大,由來已久,軍報上曾經有個調研,對某部104個基層單位208名主官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00%的基層主官表示有壓力,其中22%的表示壓力'非常大',57%的表示壓力'比較大',14%的表示壓力'一般'.只有7%的表示壓力'較小'。
軍改后,連隊的任務比以前更加繁重,節奏也明顯加快,除了日常的訓練、教育外,各種大項活動、演練也紛至沓來,要求、標準也是一個高過一個。
隨著訓練任務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大幅的加強,訓練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其他工作也是高標準、嚴要求,甚至連續幾個星期都沒有休息, 基層官兵連軸轉的現象并不罕見,對主官工作統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連隊工作的方方面面,上級布置的林林總總,連主官都是最后的執行者。有的要親力親為、有的要籌劃部署、有的要檢查督促,稍有不慎,通報批評接踵而至。
隨著這兩年問責力度的加強,連主官更成了“背鍋”的最佳人選。
以前單位里有個領導“創新”了倒查四級的管理模式,只要連隊戰士犯了錯誤,班長、排長、連主官三級一個也跑不了,被通報、大會上做檢查一度時期成了主官必備工作。
當下,主官的責任被無限放大,問責是有增無減,連隊訓練成績上不去要被處分、出現安全隱患要做檢查、人員違紀、衛生檢查出問題、個人教育筆記本不完善、甚至是炊事班人員不穿工作服等問題也要主官出來說個一二三。
有時候看著手上拿著的成片的通報問題,聆聽著各級領導的教育批評,再看看身邊那些讓人不省心的戰友,主官是既生氣又無奈,既委屈也迷茫。很多時候,連隊已經做了具體的工作,已盡了應負的責任,主官牽連被處理、成績被否定、年終評先靠邊站、只能心塞、心累。
02 繁雜的事務,精力消耗殆盡
連隊主官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時刻警惕’,即使個人能力再強,精力再旺盛,也難以應對一個接一個的任務,難以招架各種各樣的會議、檢查。
“當前部隊經常是工作壓茬進行,各項任務搶時間、搶人員、搶保障。不光是基層,機關也像是“一輛失控的火車”,任務一項接著一項,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大家苦不堪言。
而主官作為具體執行者,一些事情是需要的是部署籌劃、而更多的事情需要的是親力親為,比如說參加各種會議,曾經最多的一天,我參加過7個會議,有上級的電視電話會議、本級的部署會議、營連的會議、業務口的會議,真是應了那句話: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對于基層連隊的官兵而言,其實怕的不是訓練有多苦、有多累,而是無窮無盡的折騰,各種臨時的任務安排。永遠翻不好的菜地、參加不完的活動、背不完的應知應會等等,這些很多都是臨時的任務,形式大于內容的折騰,干擾了連隊正常的工作節奏。
連主官在這些活動上不僅要帶頭參加,還要做好其他人的工作,調節情緒,很多時候上級不滿意,戰士有怨氣,往往受著夾板氣,有苦說不出。
03 晉升的優勢并沒有“傳說”中那么明顯
這幾年,上層對提拔使用干部的基層工作經歷和年限作了明文規定,沒有基層營連主官經歷,原則上不能有晉升旅團主官的資格;沒有基層主官的經歷,原則上沒有調機關的資本……如此種種。
在選任干部時,政策傾向基層,要求有基層的經歷,非常必要。
畢竟,沒有基層的經歷,永遠不會知道基層真正的樣子,“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在基層干過,進了機關才能會為基層著想,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制定的計劃、規定才不會好高騖遠。
但理想總是那么遙遠,我們的文件、規定永遠留了個后門,“原則”上更多的時候成了擺設。
這幾年,我見過一些優秀主官原地踏步五六年,也見過沒有一天基層經歷的干部在機關晉升提拔,甚至有一些“只見其名,不見其人”的基層“鍍金”干部,沒有在連隊出現一天,提職卻毫不耽擱。
連主官的優先使用,為什么有時候只是看上去很美?
關鍵還是在于人治的思維太重,連主官遠離領導,沒有機關干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工作中的問題更容易傳到領導耳朵里,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而機關干部長期在領導身邊工作,接觸多,自然感覺用的“順手”,習慣了以后,提職自然是水到渠成。
04 最關鍵的,得到與付出不成比例
連主官,能得到什么呢?最明顯的就是崗位津貼,這是當前連主官最看得見摸著的比他人要多的實惠,可這份800元的實惠究竟有多少吸引力呢?
相比得到的,付出的則更多。
軍人也是人,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在利益面前,也會有自己的考慮,這無可厚非。
連隊的正常運轉需要全連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連隊“帶頭大哥”的全力付出,不僅承擔著訓練、管理、教育等所有工作的責任,還要操心一百多號人的衣食住行,又當爹又當媽,耗費的精力絕非一點半點。
對于家庭,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對于兩地分居的家庭而言,從來都是手機里的“爸爸”,而且經常屬于“不在線”的狀態。即使是隨軍了,也是幾天見一面,照顧妻子、教育孩子,根本沒有那個時間。
在連隊,是單位領導,在請假、休周末、評功評獎等實際利益上,又得發揚多少風格,出讓多少利益呢?沒完沒了的督導檢查評比匯報,沒完沒了的整頓清查試點集訓,沒完沒了的考核比武拉動演練,又有誰關心過主官快繃不住的神經呢?還要時刻擔心手下給你冒了泡、闖了禍,忐忑不安的心理狀態又有誰了解呢?
五年的排長,八年的連長,未來的路一眼望到頭,繼續走下去只能是從失望到絕望,既然可以選擇,費力不討好的 “主官”位置還是不去也罷,或許,這正是當前一部分排長的心里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