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工作了幾年,我越來越覺得迷茫,不開心
不止一個朋友跟我說過這句話,說自己對現狀不滿意,過的不開心、很壓抑。這里面有技術工作者、有營銷人員、也有管理者。
當工作了幾年,你對這份工作已經游刃有余,而這時候工作本身已經不在新鮮,也不能給你帶來成就感了,這時候就到了一個瓶頸期。
深入的去探討這個為什么不滿意、為什么不開心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共性,那就是重復單調的工作帶給自己的成就感越來越低的同時,這個人還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喜歡的東西,生活缺乏樂趣和活力。
沒有興趣愛好,沒有喜歡的東西,便沒有圈子。沒有圈子就缺乏社交,缺乏社交就會成為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只是在狹窄的井底想象。而想多了就會對現狀不滿,會認為改變外部環境就能改變現在的心境,比如辭職啊、換個城市啊、換個工作崗位啊。短期內可能會覺得新鮮刺激,仿佛得到了改變,然而再過一段時間,又要重復迷茫、重復厭倦與不開心。
因而,這個問題的解決關鍵是—去找你的興趣點,去找你志趣相投的圈子,豐富你的生活從而豐盈你的內心。
為什么我看起來好像很了解的樣子?難道說因為我是心理咨詢師的緣故?當然不是呀!心理咨詢師沒辦法看透你,放心噢!事實是因為我就是用了幾年的時間,一步步這樣走來的啊,都是血淚史!
那就開始來自我暴露了吧。(自我暴露:心理學術語)
上面所說的迷茫、不開心甚至抑郁焦慮,我全部都有,而且很嚴重的樣子。這跟個人氣質類型和性格有關,也跟個體的思維模式有關。很長的一段時間,過的不開心,封閉自己,當時就覺得每天都是復制粘貼般的生活。
當時,我的歸因也是跟大多數人一樣出了問題,認為這種局面是因為工作的單調乏味和無意義帶來的。于是,我做了很多嘗試,去更換不同的崗位,嘗試不同的生活。短期內很刺激很有動力,但是長期又開始焦慮。
每天上班疲累、下班癱軟,吃飯睡覺,購物看劇,空虛無聊,生活周而復始、乏味單調。我想,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狀態,甚至正在經歷這樣的狀態。這時候的人是非常“滯怠”的,沒有激情和活力的,似乎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焦慮久了,加上排除了外部原因,就開始不同的嘗試,開始慢慢歸于內部查找原因。才發現,自己沒有興趣愛好,沒有特長!
哎喲,這個問題真大了!原來一路走來,上學時候只會讀書考試,工作之后只會工作,并不會生活啊。沒有興趣點、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沒有特長。
當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后,我找朋友、同學、同事一一的去聊,發現這是大部分80后的共性。我們成長的時代和環境讓大部分人只是在接受應試教育,而沒有注重全方面的發展。而興趣愛好也是需要從小培養和習慣的養成。
這樣我就更焦慮更急了,開始尋找興趣愛好,尋找突破口。這個過程也是走了很久,也有很多彎路,比如運動啦、學中醫啦、學穿搭啦、研究奢侈品啦、時尚美容啦等等。但是,沒有一個能堅持。因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舍棄掉之前的舒適慵懶得到成長,這本身就需要非常強的意志力和勇氣。
經過了一年的找尋,我決定要考心理咨詢師證書,作為一個嘗試與突破口。下決定的時候還是一種嘗試的態度,為什么選擇這個呢,是因為高中的時候喜歡過而且當時還考慮過大學讀心理學。所以這個決定既是嘗試也算對未竟事件的完成吧。
現在,我堅持學習、不斷成長并且充滿活力和正能量!我不在慵懶滯怠,開始做很多積極的嘗試,我的心態開始改變,焦慮癥狀慢慢消退,也學會了自我減壓。我明白做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動力,尤其是內驅力,有內驅力才會堅持。
因為有了內驅力,我才能不斷高效工作并坦然接受挑戰。因為有了內驅力,我才能克服懈怠,堅持周末和晚上的課程。因為有了內驅力,我才能寫下這些文字,只為用生命影響生命。因為有了內驅力,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合理分配時間,并積極鍛煉身體。
感謝焦慮,讓我擁有了改變的動力!
感謝焦慮,提醒我自己還有變的更好的可能性!
我可以,相信你也一定可以!現在就開始,靜下心來,向內關注,尋找你的興趣點,發揮你的特長,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加油!我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