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曾說過:“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本拖褚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人眼中,會被解讀為不同的意思。
原因出在看的人身上,也出在表達的人身上。
因為感覺到自身寫作水平有限制,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月看一本寫作指導類書籍的目標,就在上個月看了《金字塔原理》后,我意識到一件事:
有時候,被誤解可能不怪理解的人,許多人作為表達者,從一開始就沒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講清楚。
就像我時常會有種感覺,覺得寫出來的東西比實際內心想的內容差很多,好比腦子里想空中樓閣,寫出來的東西卻是豆腐渣工程。
事實上,一篇文章寫得好與不好,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因為好的文章都有一個共性:思路清晰。
如何寫出一篇思路清晰的文章?是《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致力解決的問題。
《金字塔原理》簡介:
這是一本講解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的書籍,作者芭芭拉·明托,畢業于哈佛大學,是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顧問。
從業以來她致力于利用自己的寫作特長幫助麥肯錫員工提高寫作能力,《金字塔原理》的內容就是旨在幫助讀者將思考的內容有條理地用說話、寫作的方式展現出來。
書中提出了幾個在寫作中很實用的步驟及規則:
1、梳理邏輯,得出中心思想
文章寫得好不好,撇開文筆不談,最主要還是要看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
就像小時候語文老師一直強調的:立意很重要。一篇文章寫下來,必須要有一個中心統領起文中的所有內容,這個中心思想就好比金字塔塔尖,落筆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了服務中心而存在。
思路清晰的情況下,寫文章好比串珠子,一顆一顆縱享絲滑,作者寫起來得心應手,讀者讀著也不費力;如果思路不清晰,不僅作者寫著吃力,讀者通篇看下來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梳理文章邏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自下而上法,就是將所有想到的想法觀點都先寫下來,再觀察所有觀點中間的內在邏輯,找出共同的觀點,存同去異,形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另一種是自上而下法,就是先有一個確定的中心,再從這個中心往下一級一級發散觀點,直到發散出來的觀點能將這個中心思想闡述清楚。
作者同我都更傾向于第二種,其不論是提高寫作能力還是鍛煉思維都能比第一種方法更有效。
2、把握開頭,寫好序言
開頭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不用說,大家都懂。從前的文章就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到了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讀者看文章,對開頭不感興趣就直接劃掉了,因此,如何寫好一個開頭顯得更為重要。
至于怎么寫,作者給出了一個萬能的序言套路:背景-沖突-疑問-解答。
簡單解釋一下:因為事件A導致出現了事件B,讀者對事件B產生了問題C,作者要對問題C做出回答D。其中A就是背景,B是沖突,C是疑問,D是解答。
A、B、C組成了一篇序言,并在序言結尾引出了文章占最大篇幅的內容——對讀者可能提出的疑問,作者進行解答,也就是D。
這樣的開頭方法雖然比不上爆文作者們各式炫麗的開篇,但卻勝在簡潔實用。對于實在想不出怎么寫開頭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訓練方法。對于公文類的實用文章尤為有奇效。
3、兩個維度把握內容
一篇文章最基礎的結構是『總-分』或『總-分-總』結構,按金字塔原理來拆解的話,就是『中心思想-論點-論據-總結』這樣的結構。
除開中心思想和總結部分,由論點和論據組成的文章主體內容也大有搞頭。
就像一個人的職業規劃分為縱向的自我發展和橫向的行業趨勢兩大塊一樣,文章的內容也會有縱向和橫向兩大維度。
縱向指的是內容的深度,提出的論點和論據要在邏輯上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最常見的寫作方法是『疑問-對話式』,簡而言之就是作者拋出一個讀者可能會感興趣的問題,然后在下一句話對此進行解答,也就是自問自答。
橫向指的是內容的廣度,從不同方面對中心思想進行闡述。評價一樣事物時我們往往不能過于片面,就像我們評價一種食物好不好吃,往往會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來展開,“色香味”,也就是視覺、嗅覺、味覺這三個維度組成了食物評價最基本的廣度。
書中也列舉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演繹推理』,這種推理我們在生活中很常見,舉個例子:
小明喜歡吃甜食→糖是甜的→小明喜歡吃糖
這種邏輯推導模式就是『演繹推理』中的一種,可以用于比較簡練的觀點闡述。
還有一種是『歸納推理』,就是從事物的現象中總結出共同規律的歸納過程。舉個小學數學的例子:
三角形內角之和的推理
這種推理過程在寫作中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很多講解步驟、流程的文章也會用這樣的邏輯來結構文章。
雖然這本書更多的是針對公文和商務文寫作,卻對我的寫作思維有很大啟發。
寫作這件事,從本質上是一個人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作者寫下來的每一字都代表了他的思維方式,展現著他的邏輯水平。也正因此,很多人都將寫作視作訓練思維、梳理邏輯的一個絕途徑。
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在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
1、要先想好自己想說什么,才能真正說出來
在剛開始寫東西的時候,誰都逃不過寫流水賬這一關。小時候老師提倡的“我手寫我心”,往往到最后都會變成生活瑣事大全。
那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生活的表象,卻沒有真正思考過內里的原由。
就像小學生日記寫“今天種的花開了,我好高興”就沒了,但后面為什么花開了我就那么高興,在花開之前我經歷過什么,才讓我從花開了這件事中獲得幸福卻沒說,而往往就是這背后的原因更讓人感興趣。
所以當想清楚后,這句話可能會變成“細心照顧3個月,今天我種的花開了,我很高興,因為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進而聊聊自己在種花時候收獲的喜怒哀樂。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遇事的時候多想想,抱怨事情本身并沒有用,想想發生的原因以及怎么改變才能對你的人生起推動作用,而那,才是你真正要說的東西。
2、開個好頭很重要
大部分時候,我寫開頭都是很隨心所欲的,想到什么寫什么,一心奔著寫內容去。寫完內容就取標題,很少有改開頭的情況。
但其實寫開頭就跟取標題一樣重要。標題決定了讀者會不會點進來看,而開頭決定了讀者會不會繼續往下讀。
事實上,文章的每一個部分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一個地方是應該被忽視的。
開個好頭,既是對讀者的責任,也是給自己的一份信心。
3、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也是在表達你的真心
面對不同的人,說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其實寫文章也是如此。
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寫出來,效果卻是不一樣的。
只有想著盡力將自己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不藏著掖著,才更加能獲得世界上其他人的共鳴,在寫作一事上你是孤獨的,但在世界上,卻有著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你的文字,而感同身受。
這難道不覺得很美好么?
《金字塔原理》思維導圖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寫作的指導和思考的方法,但它其實還強調了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論是寫作、說話、思考,其實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精神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循環,通過一次次的內省、嘗試,最終那些能夠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他們的人生定會受益良多。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