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怖癥本質上也是一種強迫癥,有社交恐怖癥的人不見得有強迫癥,但強迫癥患者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社交恐怖癥。其實幾乎所有神經癥都具有強迫癥的性質,或者可以說,諸如社交恐怖癥、疑病癥、驚恐障礙、焦慮癥等神經癥都是強迫癥的一種具體癥狀表現。甚至包括失眠和抑郁癥在內,本質上也是一種強迫癥。
關于社交恐怖癥到底如何解決,有這么一個故事:當初在日本,有一個人際恐怖癥患者片面地理解了森田正馬先生的教導,他聽森田先生說“只要你拿出豁出性命地勇氣,你的癥狀就會消失”。于是他為了鍛煉和向自己證明自己的勇氣,便打算冒著死亡的危險去非洲獵殺一頭獅子,最后他還真的成功了。回國后被報紙媒體大肆報道,儼然成了一個英雄。他自己也暗自慶幸:這回我連死都不怕了,我還擔心什么社交恐怖嗎。剛回來的那段時間還可以,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便驚恐地發現,雖然他可以去冒著生命危險去殺死一頭獅子,但在一些社交場合在一些人面前,他還是控制不住內心的緊張、不安和恐懼。即使拿出再大的勇氣和意志力都感到無濟于事。——在強迫癥的治療上,即使你有鋼鐵般的意志也會被拗裂”,這句話同樣適用是社交恐怖癥患者。并不是說解決“社交恐怖”不需要意志和勇氣,但社交恐怖者最容易走入的誤區就是把“勇氣”和“不安”、“恐懼”對立起來。認為勇敢者就不應該有內心的不安和和恐懼存在,只有消滅了恐懼才稱得上勇敢。殊不知,在戰場上,那些勇敢跳出戰壕去沖鋒陷陣的戰士的內心就沒有恐懼存在嗎?真正的勇士并不是沒有恐懼,真正的勇士懷著恐懼而前行——別人都沖出去了,我們還一個人躲在壕溝里“勇敢地”和內心的恐懼搏斗…… 那個獵獅者可曾醒悟到自己面對獅子時是否內心毫無恐懼,如果他知道真正的勇敢是接納恐懼而行動,就不會為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不安和恐懼而哀嘆——而我知道的是,那些發展到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和正常社會生活的社交恐怖癥患者,他們98%的恐懼是因為恐懼而產生的恐懼,98%的不安是因為不安而產生的不安。當你能接納那些恐懼和不安,當你和恐懼不安之間的沖突消失,那么這些因恐懼而產生的恐懼、因不安而產生的不安就會隨之逐漸蛻變消失,那么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恢復到一種自然和諧的社交生活。
曾經一個心理學教授,他把一些社交恐怖癥患者集中起來,讓他們到大街上去,以前越是怕什么就越是去做什么?甚至在大街上大喊口號,故意讓路人側目,以便鍛煉他們的膽量和勇氣,你們是怎么看待的?
光有這種“革命熱情”是不夠的。真正的勇敢并不在于這種外在形式上的張牙舞爪,有時候你越是這樣虛張聲勢,就越是表面你內心的恐懼和無助。我們接觸過一些經過類似“錘煉”的社交恐怖者,他們表面上看似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但在待人接物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唐突、作做、不合時宜的舉止,有一種非常明顯的故意和牽強在里面。其實你很容易感覺到他們內心依然存在的緊張和不安。等過一段時間,那個激昂的革命熱情消退后,他們又逐漸恢復如初,甚至比以前變得更加的恐懼、回避和怯懦。
對于社交恐怖癥狀,真正的轉變應該是一個有機的轉變,轉變成一種自然而隨意的社交情態。而不是通過這樣一些簡單粗暴的手段讓人變成一個無知者無畏的“大傻”。作為一個正常人,該害怕的地方還是要害怕的,該婉轉的時候還是要婉轉的。
通過多年來的咨詢治療實踐,我可以說,不管是強迫癥還是社交恐怖癥,它們的蛻變過程永遠是一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獨自旅程。這個過程應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而不是一時沖動,刀光劍影的。我們不贊成任何缺乏自我理解而過于機械地依賴某種外在形式的治療。只有在水中才會學會游泳,患者所處的現實生活環境就是蛻變癥狀的最好環境。
目前有很多社恐朋友刻意的在公眾面前演講,和陌生人主動說話,做一些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來挑戰自己,認為如果我連這個都可以做到,那么我見到人還有什么恐懼的,還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實這種做法的本質就是一種極端的抗拒,就是不接納,不可能從本質解決你的問題,就像文中的那個日本青年僅僅過了幾個月,他卻發現自己依然是社交恐怖的,在公眾場合,在與人交往時依然感到恐懼和心悸。
本文章節選《醒悟療法》教材,如需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