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編撰的《2015石油基礎數據要攬》7月出版。書中集納了國內外主要能源經濟數據、油氣產儲量及消費量數據、石油天然氣貿易數據、主要大石油公司及技術服務公司經營數據,以及大量趨勢分析圖。《油氣經緯》將在近期以部分數據為基礎,推出行業趨勢分析,敬請關注。
我國能源現狀
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探明的煤炭儲量較為豐富,而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相對不足。隨著近年的發展,石油、天然氣及水電、核電、風電生產量大幅提高,盡管相對比例仍然低于30%,但總產量已從1990年的2.68億噸標煤提高到2014年的9.65億噸標煤。
中國能源生產量及構成
中國能源消費量及構成
過去25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費總量均大幅增長,產量從1990年的10.39億噸標煤增長到2014年的36億噸標煤,消費量同期從9.87億噸標煤增長到42.6億噸標煤,增速快于產量。
從消費結構看,我國目前仍以煤炭為主體,同時石油、天然氣的比重在逐年上升。煤炭從1990年的76.2%下降到2014年的66%,約合28.11億噸標煤;天然氣從1990年2.1%增長至5.7%,消費量從0.2億噸標煤增長到2.43億噸標煤;石油在消費構成占比中雖保持在16%~17%,但消費量大幅增長,從1990年的1.64億噸標煤增長到2014年的7.28億噸標煤。綠色清潔發展的理念正不斷深入人心。
我國石油消費現狀
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新常態”下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交通運輸業以及工業等主要用油行業增速降低,國內石油需求延續低速增長態勢。
2014年,受中國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內需動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原油及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呈中低速增長態勢。與2013年相比,主要品種表觀消費量變化:原油增長5.8%,成品油增長5.6%,汽油增長12.6%,煤油增長4.4%,柴油微增1.9%,燃料油減少10.8%,潤滑油增長2%。
從1993年起,中國就成為成品油凈進口國,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而且進口量持續攀升,在2014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
我國鉆機數量與鉆井情況
隨著世界范圍內油氣資源消耗的遞增和陸地原油開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領域內的油氣勘探開發已成為新的焦點。但是,我國海上石油鉆井技術發展程度與陸上鉆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氣候環境,相對于陸地鉆探,海洋石油鉆井平臺在設施、裝備等許多方面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海上鉆井的單井成本遠遠大于陸上。
“三桶油”表現
綜合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石油產量、天然氣產量、煉油能力、油品銷售六項指標,2014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國石油位列第3,中國石化位列第19,中國海油位列第31。
根據各公司年報和財務經營報告:
本文數據來自ETRI《2015石油基礎數據要攬》
提供:鄭玲玲 制圖:孟瑩、時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