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和高尿酸血癥也逐漸和我們拉近了距離,很“光榮”的擠入三高之后的第四高。有很多人問我痛風可以治愈么?很遺憾的是痛風不能被治愈,但是好消息是痛風患者通過飲食、生活習慣可控制疾病的發展,控制好的話甚至終生不會發作。出此文章的目的正是要幫助大家認識、預防痛風,并在飲食上控制病情,讓痛風不痛。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反復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腎炎和痛風石的形成,嚴重的伴有關節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結石。多見于男性,占95%,而女性多見于絕經期后發病。
痛風和飲食結構、生活習慣有莫大的關系。當今社會,肉食隨手可得,美酒千杯不醉,肉食屬于高嘌呤,美酒會增加尿酸的形成并削弱尿酸的排出,尿酸高了,痛風不找自來。
一項針對三萬名經常跑步的健身者的跟蹤研究顯示:
每天攝取10克酒精,痛風風險上升19%;
每天多吃一份(80克)紅肉,痛風風險上升45%;
每天多吃一個水果,痛風風險下降27%;
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痛風風險增加18%;
腰圍每增加1cm,風險上升6%;
日常跑步每增加1公里,痛風風險降低8%。
看了這項研究結論,也就能知道怎樣的生活有利于控制尿酸,預防痛風了。
按照我國膳食指南,結合患者病情,痛風急性發作期不應食用肉類,緩解期或高尿酸血癥狀態時,每天平均的紅肉類攝取量應當控制在50克以內為好。
每天保證2000——3000毫升水的攝入,液體可以是礦泉水、蘇打水、果汁、菜汁等,禁忌純凈水、濃茶水、咖啡、可可等飲料。
屬于此類的食物有蔬菜,水果、海藻、紫菜、海帶等,增加堿性食物的攝入,使尿液ph值升高,有利于尿酸鹽的排出,西瓜與冬瓜不但屬于堿性食物,還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治療有益。
另外,嚴格戒酒,不喝甜飲料。
除了急性發作期外,平時適度增加雜糧薯類比例,減輕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狀態。
肉類先煮,棄湯后再行烹調,此外,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均能興奮自主神經,誘使痛風急性發作,因此應避免。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以嘌呤含量來選擇食物的話,你會走進“吃白糖比吃小米好,吃黃油比吃豆制品好”這樣的誤區。白糖嘌呤確實為零,可他的營養價值也是零,黃油嘌呤含量也非常低,但是它是導致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這類說法缺乏依據,因為粗糧中的小米、玉米等雜糧嘌呤含量與大米相當,而且這些雜糧所含的鉀元素是精米的5倍,B族維生素也是成倍的含量。這些營養素對痛風患者非常有利。
除了海鮮,豆制品也被認為是一大禁區,每100g大豆含嘌呤116.5mg,屬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但是大豆做成豆制品如豆腐,豆漿則不然,豆漿嘌呤含量每100g只有3.3mg嘌呤,而豆腐,特別是含水量較多的南豆腐,其嘌呤含量僅有13毫克左右,遠遠低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品。但不建議選擇干豆類和油豆腐、油面筋等食物。所以“談豆色變”不可取。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海產品我們都知道屬于高嘌呤食物,絕對是禁忌,同為海產品,嘌呤含量差異很大,海參和海蜇就是海鮮類中的“異類”,嘌呤含量相當低,除了急性發作期患者,對于控制良好的痛風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所以痛風病人不能吃海鮮,不能一概而論。
急性發作期只能選用牛奶、雞蛋、精制面粉,含嘌呤少的蔬菜,多吃水果及大量飲水,禁食一切肉類,任選以下附表中的第四類食物。
第一類(禁用):
沙丁魚,鳳尾魚,魚子,肝,腎,腦等動物內臟,肉汁等
第二類(每周可選用1次,每次不超過100克):
扁豆,鯉魚,鱸魚,牛肉,鴨,鵝,鴿子,鵪鶉,兔,鱔魚,鰻魚;
第三類(每周可選用4次,每次不超100克):
蘆筍,花菜,四季豆,青豆,菜豆,花生,鮮蠶豆,菠菜,蘑菇,麥片,雞肉,羊肉,麩皮面包
第四類(任意選用):
谷類:精米精面,玉米,小米,餅干,饅頭,面條,豆漿
蛋類:各種蛋及蛋制品
乳類:各種鮮奶及奶制品
蔬菜類:卷心菜,胡蘿卜,青菜,黃瓜,茄子,萵筍,甘藍,南瓜,西葫蘆,冬瓜,番茄,蘿卜,土豆,雞毛菜,雪里紅,各種薯類
水果類:各種鮮果及干果,果醬、果汁
您的糙米會做出什么花樣?拍美照,并發送到美味101公眾號~如果沒有靈感,回復“糙米”照著做~我們將選出3名優勝者,送出貼心禮物,活動截止時間4月25日中午12:00,快來曬圖吧!
點擊即可獲取↓↓↓
春季食譜:
保養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