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假“老壺”鑒別36法
鑒別紫砂器:
第一要了解藝人的手法,一個人有一個手法。經(jīng)常真品與假品對照
第二看泥色
第三看圖案,仿古的東西一般一件東西一個圖章款
明代紫砂壺上無圖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清代早期壺流里的眼都是一個大眼。幾個細(xì)密的眼在時代上就晚了。就與民間使用泡茶有關(guān)系。
乾隆紫砂壺器表紋飾微微凸起,是將調(diào)好的泥漿用筆慢慢堆畫出來的。泥漿必需研得與墨一樣細(xì)膩,然后用毛筆畫,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陳鳴遠(yuǎn)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術(shù)上是個了不起的人
紫砂包金漆的東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現(xiàn)的
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壺為乾隆時期的風(fēng)格
紫砂胎描金漆竹節(jié)式壺,為太平天國時期的
紫砂泥料比例的多少決定胎色
20—30年代時顧先生等人在上海做過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南京、揚(yáng)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壺真品,是出土的,它們的風(fēng)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壺的氣魄大,胎泥粗
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詩句壺,為假品。此壺底款“蔣貞祥造”,蔣貞祥是晚清光緒人,與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看了許多陳曼生刻詩的壺,底款多數(shù)篆“阿曼陀室”,沒有寫過“陳曼生制”,這點(diǎn)應(yīng)注意
古代人作壺的款時,字頭對頭流,字尾對著柄
“宣統(tǒng)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壺,壺柄尾部分別有“大生”“裕林”“迪恩”“東溪”“壽珍”等名款。這些人都是光緒時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關(guān)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壺
嘉慶四年款紅砂小壺為真品
“松鶴軒”款紫砂壺,為民國時期作品。“松鶴軒”是上海一個鋪?zhàn)拥拿Q。此壺刻字人叫“若水”,號叫姚壽銓
“黃玉麟”款紫砂樹根式壺是真品,為晚清同治光緒時的
“陽羨邵友蘭制”款帶屜詩句紫砂壺,是真品,清道光年的
“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壺。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壺是造型碩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風(fēng)格。但壺身文字為后刻。“適園主人”是誰不清楚
“楊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壺。楊彭年是嘉慶、道光時人。此壺為真品,泥色較標(biāo)準(zhǔn),胎泥及做的工藝,都具有楊彭年制壺的風(fēng)格
“志遠(yuǎn)”款陰陽文紫砂扁方壺。清道光真品。壺底有“茶熟香溫”款
“國良”紫砂提梁式過。晚清時作品。國良原名為俞國良,1938年歿,死時60多歲
“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壺,邵亮生是晚清人
“笨巖”款紫砂扁壺,是清同治作品
“味泉”款黑砂竹節(jié)式壺,清嘉慶作品
“赦記”款紫砂雷紋螭紐壺,作者是邵權(quán)衡,清同治時人。他曾孫現(xiàn)在還在宜興紫砂廠里工作
“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詩壺。“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壽珍,為清同治時生民國二十幾年歿
“康熙年造”款黑砂銅提梁壺,清光緒作品。這類壺宜興燒好后,到煙臺去燒黑
“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壺,壺蓋里有“宜興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現(xiàn)到清晚期了
“宣統(tǒng)元年”款米色砂小壺,壺柄有“寶鱗”二字,是宣統(tǒng)時工匠姓宗
王南林是清乾隆時藝人,給宮廷里做過御器
“項(xiàng)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為假品。圣思何時人不詳。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史寶豐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慶、道光時作品
紫砂掛釉器皿從乾隆時開始的。共燒二次,先燒胎,要1000多度。器里掛白釉的東西,掛釉后再燒700多度
清乾隆紫砂畫彩山水大筆筒,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為避免磨傷,刷一層黑漆。乾隆紫砂筆筒有的器表開小紋片,其原因是原來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層稀的細(xì)泥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