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白茶從幾年前的無名小卒逆襲成了如今茶界的“高富帥”。白茶產地主要在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其中又以福鼎白茶、政和白茶最為代表,那么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有什么區別呢?
.......
關于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源于何時,茶學界觀點不一,至今尚無定論。茶葉專家張堂恒《中國制茶工藝》中明確:清嘉慶元年(1796年),福鼎茶農采摘普通茶樹品種的芽毫創制白毫銀針,茶業界公認此為現代白茶誕生的標志。因此,現代意義上的白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福鼎:1885年,茶商陳煥將福鼎大白茶從太姥山移植到柏柳村后,便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單芽試制銀針。試制成功后,于1890年開始外銷。
政和:1880年,政和對良種大白茶樹加以大量繁殖,于1889年正式開始采制白毫銀針。
福鼎:依山傍海,大多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氣溫18.5℃,年平雨量1669.5mm,土壤以紅、黃壤為主。
政和: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紅、黃壤為主。
政和的環境更偏于高山,更有益于茶樹的生長,因此總體而言,政和的茶葉種植環境優于福鼎。
福鼎:以福鼎大白茶(華茶1號)、福鼎大毫茶(華茶2號)為主。
政和:以政和大白茶(華茶5號)、政和小茶、水仙白為主。
由于茶樹樹種的不同,福鼎生產的白毫銀針更肥壯、滿披白毫,成為其主打產品。政和生產的白牡丹,茶芽披毫、葉部灰綠,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受歡迎,成為其主打產品。如果選白茶,建議福鼎的白毫銀針或是政和的白牡丹。
制作工藝要從傳統工藝和新工藝兩個方面來說。新工藝白茶是福鼎的特色工藝,政和是沒有的。新工藝白茶是在傳統工藝中加入了輕揉的步驟,使得茶湯會更甜、更柔、湯色橙紅。而傳統工藝方面,兩地的制茶步驟都是采摘、萎凋、烘干,區別大的地方就在萎凋。
福鼎:主要是日光萎凋,簡單說就是——曬。有太陽的情況下,需要萎凋10多小時。這種萎凋方法效率高,但對天氣難以掌控,如果日光很強烈,還要在頂棚上的加黑色網紗;如果陰天,萎凋時間就要相應延長。
政和:主要是室內萎凋和復式萎凋。室內萎凋,說得口語些,就是陰干。而復式萎凋,就是將室內萎凋和日光萎凋結合起來,簡單說就是先陰干再曬,室內萎凋48個小時以上,然后再進行日曬5個小時左右,既能加快走水,日光和溫度還能提升茶葉香氣。
* 干茶
福鼎: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色澤偏黃白色。
政和: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色澤偏灰綠,沒有福鼎的白。
從外觀上來說,福鼎茶葉更漂亮。
* 茶湯
福鼎:傳統工藝的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新工藝的味道更甜、更柔,茶湯橙紅。
政和:茶味醇厚,花果香清鮮,湯色更濃。
從口味上來說兩者各有千秋。如果是自飲,喜歡清淡口味的,可選擇福鼎白茶;喜歡濃厚一點的,可選擇政和白茶;喜歡香甜一些的,新工藝白茶也是很好的選擇。
* 轉化
福鼎:轉化相對較快。
政和:轉化需要更久的時間,但味道要強于福鼎白茶。
如果老茶客想存一點茶葉,等著白茶慢慢陳化,選擇政和白茶可能更合適。如果想買回來坐等升值,那要考慮更全面了,如質量、價格、存儲條件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