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文旨在通過對《傷寒雜病論》中白術應用特點的研究以及結合古今歷代醫家及學者對白術的認識及運用研究,來明確白術的功效,配伍應用范圍,及劑量、禁忌、炮制要求等,以期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方法:
1.通過對歷代文獻研究,分析白術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使用、劑量、禁忌、炮制、后世發揮及古今醫家醫案。
2.本文主要對仲景運用白術進行研究,具體是從白術所在的方劑來研究,而這些方劑全部來自《傷寒雜病論》。(1)找出《傷寒雜病論》中含有白術的方劑;(2)分析《傷寒雜病論》中白術的單藥功效及主治;(3)《傷寒雜病論》中仲景用術有赤白二種,對其進行討論分析;(4)找出并分析《傷寒雜病論》中和白術配伍的常用藥物;(5)找出并分析《傷寒雜病論》中白術的劑量、禁忌及炮制;(6)白術方劑的后世發揮;(7)醫案舉例。
結果:
1.張仲景在治病中廣泛使用白術,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用白術的方劑有30方(除去《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重方及書后雜療方)之多,《傷寒論》中有10首,而《金匱要略》中則有25首。方劑名為:麻黃加術湯、防己黃芪湯、白術附子湯(去桂加白術湯)、甘草附子湯、侯氏黑散、桂枝芍藥知母湯、天雄散、薯蕷丸、人參湯(理中丸)、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五苓散、茯苓戎鹽湯、枳術湯、茵陳五苓散、黃土湯、豬苓散、茯苓澤瀉湯、當歸芍藥散、當歸散、白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桂枝人參湯、真武湯、附子湯、麻黃升麻湯、《近效》術附湯、《千金》越婢加術湯、《外臺》茯苓飲。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因證而加白術的,如當歸生姜羊肉湯。
2.白術單用有祛風逐濕、安胎固胎、補脾利水、化飲消痰、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除熱、止嘔除渴、溫中止利、潤腸通便的功效。
3.配伍使用,根據頻數分析得出與白術配伍的常用藥物依次為甘草、茯苓、桂枝、生姜、芍藥、附子、干姜、人參、澤瀉、大棗、當歸、川芎、黃芩、麻黃、防風、豬苓、干地黃、阿膠、牡蠣、石膏、杏仁、知母、桔梗、枳實、蜀椒、黃土等。如配甘草,健脾益氣;配茯苓,健脾化飲;配桂枝,健脾溫陽除濕;配芍藥,疏肝健脾;配附子,溫陽除濕;配干姜,溫中健脾;配人參,健脾益氣;配澤瀉,健脾化飲止眩;配大棗,健脾益氣;配黃芩,健脾安胎;配麻黃,健脾宣肺消腫;配防風,健脾祛濕;配豬苓,健脾利水;配枳實,健脾消痞;配蜀椒,溫中除濕;配黃土,溫陽健脾攝血。
4.在劑量上,仲景有嚴格要求,最大劑量是治療“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的桂枝芍藥知母湯,用量達到五兩。仲景用于祛風勝濕則重用白術,用于消痰化飲則量輕,白術用散劑、丸劑的劑量小,而在湯劑中應酌情調整劑量,余者中等劑量。陰虛血少及津虧精乏者、脾胃實而腹滿者、腎氣動而臍上筑者忌用白術。另外仲景多用生白術。
5.后世仿仲景立法者頗多,如痛瀉要方、附子理中丸、四君子湯、異功散、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舉元煎、玉屏風散、歸脾湯、八珍湯、四苓散、春澤湯、實脾散、半夏白術天麻湯、大安丸、枳實導滯丸、健脾丸、枳術丸、枳實消痞丸、理中安蛔湯等。
結論:《傷寒雜病論》一書中,仲景廣泛將白術運用到臨床各科多種疾病,療效甚好。正因如此,我們應將其發揚光大。本文通過對古代文獻和現代醫學研究的整理分析,將《傷寒雜病論》對白術的運用進行系統化的歸納總結,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取長補短,以期進一步提高對白術的臨床應用,更好的治療疾病,有所裨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