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凡夫步入圣者》法談部分完整版


《從凡夫步入圣者》

 

隆波帕默尊者開示

2013224日 泰國皇家體育健身俱樂部

 

    各位吉祥如意!

    這是隆波第一次在賽馬場講法,宣判佛法為獲勝方。

    大家看起來并不像是賭馬客,根據隆波的觀察,今天的大部分聽眾在社會上都擁有舒適而優渥的物質條件,有身份、有地位,生活相當不錯。這是我們以往累積善行而得到的果報,至少是自己打拼過來的。我們不斷累積各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今天才能夠在社會上獲得舒適的一席之地。

    生活過于舒適,有時候反而容易疏忽,有人會想——目前生活無憂無慮,等以后遇到困難了再去修行,現在只當先聽聽罷了。

    如果今天只是先來聽法,等到哪天生命出了問題再考慮修行。這就好比是盤算著要等到落水之后再學習游泳。來不及的。

    我們必須在落水之前就訓練自己精通水性。也許根本不會落水,可是萬一哪天碰到了,就可以游泳自救。如果等到生活出現了特別嚴重的問題才開始修行,就太過于疏忽大意了,或許屆時會徹底沉入水底。

    即便生活舒適,苦也可能隨時現身,并不是有地位的人就毫無憂患。有些人只是例行身體年檢,就發現了癌癥或怪病。現在患上怪病且很快去世的人非常多。

生命之中充滿了不確定。或許我們正在經營生意,以為一切會一直順利,一旦政治略有變動或世界經濟稍有起伏,就可能傾家蕩產。生活有的只是不確定。

即便我們可以管住自己,家庭仍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丈夫變心、妻子出軌、孩子吸毒、子女賭博等等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因此,縱使今日衣食無憂,地位顯赫,也無法保證能永遠快樂下去,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我們沒有疏忽大意,就會早作準備,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倘若生命沒有遇上任何問題,算是額外的收獲。比如學會了游泳,即使沒有遭遇落水或沉船,也毫無損失,因為會游泳本身就是收獲了。

所以,今天學法就要從今天開始正確理解,趁苦尚未如猛獸來襲之時。只有這樣,方能在某日痛苦來勢洶洶的時候戰勝它,比別人更具有優勢。

學法是投資——給生命注入原始資本,我們學法就是給自己的生命增加原始資本。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努力學習,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為生命注入資本。如果與此同時,我們能夠見法,更將獲得無窮的利益。這是令生命獲得安全與穩健的原始資本,勝過人壽保險。參加人壽保險的人能夠不死嗎?無論如何保險,都難逃一死,對吧?

生命是無法確定的。如果修行——活著,就能快樂的活著;臨死時,也能快樂的死去;即便必須與所愛的人分離,也不會過于痛苦;即使遭遇不如意之事或發生了嚴重問題,也能從容以對。

要讓心做好準備,不要疏忽大意。倘若認為生命會永遠順遂,就過于大意了。無論是誰,有一天都必然遭遇最大的損失——失去生命。我們必然會死,有些人在死之前就失去了愛人和財產,有的全是不確定!

因此,隆波邀請各位先來學法。在尚有精力、身體也健康時,就開始學習。

在佛陀的時代,佛陀舉過一個實例:在寺廟門口,有一對乞討的夫妻。若這對夫妻在年輕時聞法,可以體證阿羅漢;若他們在中年聞法,會依次體證二果、三果;可如今他們太老了,已經財富耗盡,成為乞丐,現在即便聞法也一無所獲,只能乞討至命終。此生注定下墮,損失極為慘重。

而我們目前還很健康、還有機會,如果已經聽聞了正確而殊勝的法,并且開始實踐,那么當修行正確且達到一定的量之后,或許今生就能見法開悟。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真實不虛的。當修行正確且達到足夠的量,就有機會抵達那樣的境界。

涅槃真的存在。涅槃不是理想,不是烏托邦。它是真實無欺的。

離苦且離于造作的涅槃,真的存在。當我們遠離了掙扎與造作,就能日日夜夜,無論是醒是眠都具足寧靜與祥和。內在擁有幸福與喜悅,無與倫比,無窮無盡。這樣的境界真的存在!而通往這個境界的路——體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的路——仍然存在,親見涅槃的路依然存在。那是佛陀為我們指引的路。問題取決于我們是否充分學習了。

隆波不建議大家以博采眾長的方式學法。有些人喜歡這里聽法,那里參禪,不斷變換,到頭來卻一頭霧水。學法應該一門深入,直至真正領悟。如果牢牢掌握了修行的原則,開始正確的實踐并且達到一定的量——就像是參加特別嚴格的課程,在這段時間必當全力以赴。如能順利通過這段時間的考驗且投入足夠的量,就會有次第地收獲清涼與喜悅的成果。這是非常值得的!

修行如同逆水行舟——需要一鼓作氣越過水流湍急之處。如果劃劃停停,船進進退退,最終會毫無進展。我們需要忍耐與堅持,直至涉水越過急流。一旦跨越,水流就不再湍急如前。

一門深入的逐步用功,讓法抵達我們的心。若明白方法,體證初果須陀洹并非難不可得。須陀洹圣者知道什么,我們也如是知道,便也會成為須陀洹圣者。

須陀洹圣者照見真相:并非真實存在——身非;苦樂非;各種記憶與界定非;演繹善或造作惡,貪、嗔、癡,統統不是;知道色、聲、香、味、觸,以及所思所想等所緣的心,也不是

須陀洹圣者會照見沒有一個在五蘊之中,也沒有一個在五蘊之外,根本沒有在任何地方,這就是須陀洹洞悉到的真相。何時我們也能如此照見,何時我們就證得同樣的法。

就像持守五戒便得到人之法。五戒圓滿,便無愧為人。五戒有缺失,便無異于餓鬼、阿修羅、地獄眾生、畜生,只不過徒具人形。如果符合作人的標準——五戒,就是完整的人。

如果有慚愧心——一旦造惡就羞愧;即便是預備行惡也已生羞愧;做完了,會害怕果報。這稱之為天神之法。符合如此之法,就是天神。

如果擁有寧靜的心且能夠進入禪定,就獲得梵天之法”——慈、悲、喜、舍。獲得梵天之法——身是人,而心處于梵天境界。

同樣的,若得到初果須陀洹的法,就成為須陀洹圣者。盡管身體還是平常的樣子,人也依然存在長相美丑之別,然而心會抵達同樣的純凈無染,擁有同樣的品德。

修行到最終,心將抵達與佛陀同樣的純凈無染。那時將會明白佛、法、僧,即是心的純凈無染。

當心抵達純凈無染,心即是僧。心擁有圓滿的法,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心與佛陀無別。

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就要開始實踐。否則就太遲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須陀洹的法

在成為阿羅漢之前,必須先成為須陀洹。有些人急于求成,去問師父如何能斷除淫欲?若要斷除淫欲,必須成為三果阿那含。如果尚未證到須陀洹,先別急于和淫欲交手,那是以卵擊石。

    目前階段,能守好五戒就已經極有福報了。大家能否很好地持守五戒呢?戒若不圓滿,就要努力持守。五戒是非常卓越的,它不是為了自我折磨,相反,它是為了更快樂地生活。

    當具備慈悲心而不傷害他人與眾生時,心就有快樂,意欲傷害他人和其它眾生是不會快樂的。一個不想占有他人財物的人,會很快樂。愿意慷慨解囊的布施者也會快樂。忠于自己配偶的人,會快樂。直來直往、實話實說者,比虛偽狡詐者更舒心。

須陀洹的五戒是圓滿的,我們也要有五戒,向他們學習先做到基本的部分。每天用心持戒:一早醒來就提醒自己。三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守五戒,即便被噎死也會心滿意足的帶戒而死。閻羅王問你具備哪些良善的品質?你回答:我有五戒。你就會被閻羅王趕出地獄,因為有五戒者無法待在那里。臨睡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防止自己再也醒不過來。如此反復提醒自己持戒。

須陀洹有五戒,我們也訓練自己有五戒。須陀洹圣者相信業報和果報,不會愚癡與愚昧。我們也要檢視自己是否仍有愚昧的信仰,是否行善之后還希求善果。

有人供齋給僧眾,祈愿考試順利,真是愚癡啊。供齋給僧眾與考試及格之間有何關系呢?還有人去求僧人給予祝福,讓自己能夠晉升。大約30年前,有位高級軍官去頂禮隆布提安長老,請求賜福:我做上校已經很久了,請讓我當一回將軍吧。長老回復說:你這么笨,難怪沒有升職。想當將軍要去請求上級領導,怎么來求出家人呢?僧人并不是審批人事的,對嗎?因與果要匹配。

一定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隨順因緣。是我們的所做所為為自己帶來結果。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如果誠實守信,就會得到信賴。實話實說,別人就會信其所言。種如是因,結如是果。

一切都有因果可循。佛教沒有祈禱央求,只有造何等業,結何等果。 這對人類來說是最高榮譽,我們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而非上帝或神。

主宰生命的,正是自己。我們必須有意識的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好——讓戒與法越來越好,快樂才會越來越多。

要相信業報,相信果報。佛教不存在僥幸,也沒有所謂碰巧。有的只是依靠自己去爭取。比如聽隆波講法,期待某日豁然開悟,不用實踐便頓證須陀洹、斯陀含。未免太天真了,無論聽多少年都不會有結果。如果聞法之后,明白了修行的核心就開始踐行,不久便會有所體證。7天、7個月、7年,應該能夠收獲些什么。收獲隨身攜帶的成果,并不難。

須陀洹圣者清除了有存在的邪見,這是重點。感覺到了嗎?我們認為內在有個,現在的與孩提時代的是同一個人。身體在不斷變化,面容也不同以往。色身在不停變化,我們基本可以看見色身不是永恒的。

可是心生滅的速度比身更快,更難得見,因為它非常精微。心始終處于生滅之中,我們卻毫不知情,認為心是恒常的,有個真實存在:現在的與兒時的是同一個;今天的與明天的是同一個;此生的與來世的還是同一個。我們感覺有一個存在。

    何時證得初果須陀洹,何時就再沒有一個,有的只是五蘊在不停工作。 須陀洹圣者依然有欲望、有煩惱。有作為,但沒有作者。一定要如是照見,才能證得初果須陀洹。

    如何才能清除存在的邪見呢?事實上,修行不是為了清除掉,因為本來就不存在,只是由于界定和見解發生錯誤,才會感覺到有

消除邪見的唯一方法是正確的看見。何時正確的看見,何時就不再有邪見。邪見認為存在。我們來看實相——這個身體真的是嗎?生活中生起的所有苦樂真的是嗎?所有生起的善惡、煩惱,真的是嗎?這個心,真的是嗎?

    讓我們洞察實相吧。修行并不是為了清除掉,而是為了清除邪見——以為存在。并不真實存在。只存在于邪見中。何時能夠正確的洞悉、能夠沒有錯解,何時便不復存在。

    須陀洹圣者已經清除了邪見,他知道不存在,只有身在工作,心在運作。身不是,心也不是

    體證阿羅漢,則是另一番情形。比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會照見:有作為,但無作者。而阿羅漢則既無作者,亦無作為,有的只是五蘊的自然活動與反應。那是截然不同的——階段不同,境界也不同。

讓我們從基礎開始,以正見清除我存在的邪見。 正見,即正確的看見。

我們感覺什么是?無外乎身是,心是。所以,讓我們觀察身的真相、洞見心的真相,看看究竟真實到何種程度。若想觀察到自己的身與心,前提是別走神。走神了,就會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

    大家一天會走神幾次,知道嗎?誰一天只走神一次?幾乎整個會議室的人都是啊。一天走神一次,也就是說從醒來到睡著,心全天才走神一次。這樣的人一定沒有修行,因為心從早到晚一直處于走神之中。

    開始修行之后——心走神一小時才知道:噢,剛才走神了。接著再走神兩小時,再覺知一次。

    倘若修行進步——心跑掉的一瞬間就能及時知道。心稍一跑動,就能夠及時的覺知。心常常走神,可是走神時間很短,因為一走神就立刻知道了。看見走神的頻率越高越好,走神太久反而不好。

    普通人未曾訓練,一天只走神一次,從早晨醒來到晚上睡著。非常棒的修行人,一天心走神上萬次,走神的瞬間,立即知道。

    大家的心要常常走神,但別走神太久,要訓練讓心和自己在一起。如果走神了,就會有身卻忘記身。一旦忘了身體,便無法照見身體的實相。看不見身體的實相,就無法清除邪見——此身是。走神了,也會有心卻感覺不到心,無法照見心的實相——此心非

    因此,走神是修行者的頭號敵人。大家的心幾乎一整天都在走神。若無訓練,心將一直處于走神之中。要找到一個覺知自己的人,真的很難。我們醒來的只有身體,心并沒有醒,心一直迷失在念頭的世界里。走神的情形與睡著時做夢是一樣的。如果讓心醒來——不再走神到別處,不再迷糊與夢游。那時候,就能覺知到身,感知到心。

    因此一定要訓練——別讓心走神太久,而非不讓心走神。只須不走神太久即可,因為不讓心走神是不可能的,那不是我們的水平,我們還不是阿羅漢圣者,還有太多煩惱。

心整日在走神,我們要做的只是別走神太久,這是有法可循的,一定要訓練。無論做什么都需要學習,對嗎?訓練越多就越精通。比如開車,第一次很難,對嗎?久而久之就嫻熟了,不費腦筋就到家了。

    訓練心,也是同樣的,也要訓練到駕輕就熟。起步階段先練習一種禪法:念誦佛號也行;觀呼吸也可以,一般人都能夠觀呼吸;如果淫欲重,可以練習不凈觀;貪心炙盛就思維生無常而死必然,練習死隨念;嗔心重的人可以修習慈悲觀,將他人視為朋友,心就會慢慢清涼與寧靜,不會太散亂,會慢慢回來覺知自己。

如果想走捷徑,希望更快地覺知自己,就要及時知道心的迷失與走神。可以選擇念誦佛陀或者觀呼吸。

觀呼吸是最基礎的修行,誰都能實踐,沒有難度。因為每個人生來就有呼吸,只是一直不理會它。我們要做的只是:呼吸了覺知自己——呼,覺知自己;吸,覺知自己。持續覺知自己之后,常常看身體在呼吸,心是觀者。呼吸、呼吸,一旦走神去想別的,立即知道。或者配合念誦——吸氣,念;呼氣,念。訓練目的不是為了讓心寧靜。

    吸氣,念;呼氣,念之后,心跑去想別的,要及時知道。跑去想其它事情時,我們忘了佛陀,也忘了呼吸。就這樣觀照下去,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

    擅長觀腹部起伏,就去觀腹部起伏,但不是為了獲得寧靜。觀腹部起伏后,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到腹部,也知道。

    要及時知道心在跑來跑去。現在,每個人來試試:覺知自己的頭發,帶領心來到頭發上。然后感覺自己的大拇指,左手也行,右手也行。再然后,感覺自己的大腳指。最后,感覺自己的右耳。

    大家感覺到了嗎?心是會跑動的。比如去感覺頭發,對嗎?心好像就跑到了頭發上。 心還可以跑到手、腳、耳朵、胳膊、腿等地方。

    心可以跑動!這里的大多數人都可以看見心的跑動,可是少數人一無所見,因為他們不斷在想隆波教的是什么啊?要怎么做才對?想得太多了,直接感覺就行了。想得太多,學起來就難,而且要花很多時間。

    我們的心始終在跑動,比如看見佛像的時候。感覺到了嗎?看佛像的時候,心會跑到佛像上。除此之外,心還跑去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可能跑到心。心跑到心,就是心跑去想了。心整天在想,這是最頻繁的情形。因此,我們練習念誦佛號或者觀呼吸之后,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心跑動的情形,如同剛才試驗的心跑到頭發、手、腳的情形。

    常常訓練,并非要迫使心不跑,而是跑了,及時知道;跑了,及時知道。跑去想了,及時知道;跑去想了,及時知道。試著訓練看看,大約一個月就會獲得新生。我們會開始覺知自己的生命,仿若重生。我們會知道一直以來自己都活在夢里,而從未活在覺知自己的世界里。

    如果及時知道心跑去想了,心會毫無強迫地回來與自己在一起。有強迫,心就會緊繃。如果緊繃,就修錯了。善心是輕松、柔軟、溫和、靈敏的,心若沉重、緊繃、僵硬、昏沉、遲鈍,那就不對了,那屬于不善心。

我們要逐步訓練。每天觀呼吸,及時知道心跑去想了。如果不喜歡觀呼吸,念經也行,念南無達薩帕嘎瓦多,念著念著,跑去想其它事情了,要及時知道。如此訓練下去就會得到禪定

禪定就是安住的心。沒有禪定的心,會東奔西跑,不停的抓取不同所緣。有禪定的心,即安住的心,能夠覺知自己。一旦得到禪定,就是心跟自己在一起了,有身覺知到身,有心覺知到心——苦、樂、貪、嗔、癡,全都生起于心。我們會覺知到苦、樂、貪、嗔、癡等生起于心的一切。

因此,頭號大敵是心迷失于走神而忘了自己。一定要訓練讓心跟自己在一起。以上就是禪定的訓練,讓心跟自己在一起。

禪定意即安住。大家喜歡將禪定譯成寧靜,不妨去查查字典,禪定并不是寧靜之義,禪定的意思是安住。安住,意即心未迷失,未走神。

    心安住,就是心跟自己在一起。心跟自己在一起,才能夠看見身心的實相。走神了,就會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如果連身體都忘了,怎么可能照見身體的實相呢?如果連心都忘了,怎么可能看見心的實相呢?因此需要覺知自己。

阻礙修行的敵人有兩個:

第一個,迷失。對治的方法是及時知道。修行任何禪法之后,心迷失去想別的,要及時知道。及時知道迷失了,心就會跟自己在一起。

第二個敵人,強迫自己——打壓身,改造心。強迫身不動、心靜止。讓身受難、讓心受苦。

    我們一想到修行會怎么做?假設現在要打坐,你會怎么做?一定是先調整身體,對吧?擺好坐姿,這就已經改造完畢了。接下來再改造心——要一本正經。另一些人則讓心迷迷糊糊的,以為這樣會得到禪定,實則是南轅北轍。這些是屬于嚴重缺乏覺性的狀況。

    如果改造與強迫身體必須這樣走、那樣坐,身體會不舒服;如果強迫心,心會憋悶。何時覺得憋悶與不舒服,就說明太緊。何時走神忘了自己,就說明太松。

中道——不緊也不松,也就是既不緊盯也不走神。不強迫身、不打壓心,要做的只是覺知——覺知身,覺知心。不用緊盯于身,不必專注于心。

有些人喝水是極為緊盯專注的,緊盯到心臟病都出來了。還沒喝到水,就先脫水了。過度的緊盯與專注是讓自己受苦。此非中道。

中道——不走神,也不緊盯與打壓。只是如其本來的知道,只是醒過來覺知自己,讓心跟自己在一起,繼而看身運作,看心工作。

    身體始終運轉不息:時而呼氣、時而吸氣、時站、時走、時坐、時臥,持續觀下去,看著身體呼吸,心是觀者,我們會立即感到此身非。看見身體行、住、坐、臥,心是觀者,就像看著別人,即刻便感覺這個身體不是,心中生起此身非我的感覺。

    苦樂生起的時候,心安住成為觀者就會看見:苦樂時而生起在身,時而生起在心。在身體生起的苦樂,不是身也不是心,心只是觀者。在心里生起的苦、樂、不苦不樂,也不是,它們只是臨時混進來的,來了就走,來了就走。

    若要學習最簡單的禪法,最有趣也最基礎的是及時知道心里的感覺。無需很多,只需要覺知三樣:心快樂,及時知道;心痛苦,及時知道;心不苦不樂,也及時知道。有快樂生起,要知道有快樂,有痛苦生起,要知道有痛苦,心不苦不樂,要知道不苦不樂。這樣就足夠了。

    若是如此練習,體證初果須陀洹并非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禪法的形式多到不勝枚舉,因為每個人的秉性都不一樣。而用于體證道、果、涅槃所需的禪法卻不多,每個人只要一丁點就夠了,掌中之葉足矣,無需擁有整片森林。

那就是觀照自心。有快樂生起,及時知道;有痛苦生起,及時知道;不苦不樂時,也要及時知道。就只是知道,不用干擾與對治。

不用強求快樂,也無需阻止痛苦。需要做的只是——快樂生起,知道;快樂消失,也知道。痛苦生起,知道;痛苦消失,也知道。不苦不樂生起,知道;不苦不樂消失,或變成苦、樂,也知道。

    就只是試著如此訓練3個月,這是起碼的標準。通常只要一個月,許多人就懂得如何修行了。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并不是做不到。現在來向隆波做禪修報告的人,在一兩個月就可以做到的比比皆是。他們能修到什么程度呢?他們開始看見身與心是兩個不同的部分,身與心不是一回事:身體移動,心是感覺身體移動的觀者。他們看見苦、樂與心也是不同的部分,看見一切煩惱——貪嗔癡與心也是不同的部分。看見心是無常的,時好時壞、時苦時樂,時而跑去看,時而跑去聽,時而跑去想。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洞悉到這樣的真相。

    如果已經看見一部分,就一再重復地去看,心只是舒服的觀者,繼而就會感到:這個不再是。它就像是一部機器或是一個外殼,僅僅是被心覺知的對象。當苦樂生起,我們會知道苦樂不是心,苦樂也不是,仿佛是從門前經過的人,來了去,來了去。

    我們看見所有在生命中出現的現象,無論名法與色法,無一例外都是來了就走,僅僅只是從家門口經過的過路者。我們坐在家門口看著馬路,一會兒這個人來了走過去,一會兒那個人來了走過去。我們看見一切都是來了就走,并沒有一個沒有在家門口走動,只是觀者。

    慢慢的練習與用功,等到智慧具足了的時刻就會看見實相:不存在。身只是物質元素,就像是別人的東西;心會造作苦、樂、善、惡,而苦、樂、善、惡也不是。一切都是來了就走。不存在。

    等到成為須陀洹,就會照見不存在。身非,心非。苦樂非,貪、嗔、癡非,各種感覺均非,只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就是這樣持續訓練。如果能夠這樣用功,等到老的時候,就不會苦。因為是誰老呢?是身體老,對吧?身不是,所以不老。生病時是誰在病?身體生病,對嗎?身病,不是病,身不是。臨死時,是身死,不是死。

我們之所以能夠脫離老、病、死,是由于心沒有黏著于它們。老了不苦悶,病了不難過,即便要死,也不沮喪,都可以平靜的從容以對。即便要與所愛的分離——比如年輕人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某天父母去世。因為心曾見過實相——領悟到一切都是來了就走。快樂來了就走,痛苦來了就走,一切都是來了就走。心已看見這樣的實相,即便最愛的父母死了,也會接受那是平常的事。

    如果心認為那是平常的事,能夠接受實相,就不會因為與所愛的分離而痛苦。有時在生活中,還會遭遇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問題。比如兩年前的洪災真是突如其來。我們不喜歡它,不希望家里遭到水淹。如果有修行就會知道,洪澇災害只是臨時的。如果水不走,那就我們走嘛!不過如此而已。

    心不會太苦,因為明白一切全是臨時的。讓我們耐心的訓練與實踐,直至心洞徹實相,愿意接受實相:生命中生起的一切全都是臨時的。

    如何讓心愿意接受實相呢?帶領心持續地去觀:快樂是臨時的,痛苦是臨時的,不苦不樂也是臨時的。我們要反復的、日復一日的看。然后,無論生活中發生什么,都知道那只是臨時的。苦、樂、好、壞以及各種問題生起,心會明白那全是臨時的。

    何時照見世間的實相——這個世間也是臨時的,就再不會因為任何變化而有不安。諸如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些沒有實質意義的事,再也無法動搖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會獲得滿足感,將會有真正的依靠。

現在我們還未有真正的皈依,只是嘴上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寶還未成為真正的皈依,因為我們的心里沒有法。

如果我們的心是僧,就會有所皈依。如果我們的心有法,就會有所皈依。如果我們的心與佛陀無二差別,就會有所皈依。這稱為已經抵達皈依處,抵達真正的三寶,因為心已經得法。

    現在皈依佛對我們來說還只是掛在口頭上。有誰會來幫助我們嗎?沒有。因此,要訓練自己的心。透過如實觀照,讓心與法融為一體。

    須陀洹圣者照見初階的法:任何現象生起是正常的,滅去也是正常的。須陀洹如是看見,我們也要反復的如此看見。何時明白須陀洹圣者的法,何時就成為須陀洹圣者。而對于阿羅漢來說,他們并非看見凡有生,必有滅。阿羅漢會清楚照見不生不滅的——涅槃。涅槃不是凡夫所能見到的。

    我們一定要訓練,用功修行才能做到——無論生命中發生什么,都不會太苦。對別人來說也許苦得要死,而我們只覺得苦一點點,還能活下去,而且生活越來越安穩。

    無論世間多么豐饒誘人,都沒有真正的安穩,一切只是臨時存在的現象。如今有健康、精力、能力、見識,然而這樣的狀況會保持多久?一旦轉變了又會如何?畢竟我們不是超人。如果某天比我們更棒的人、比我們更富有的人、比我們更會做生意的人出現,而我們已經衰老,大腦退化,不敵別人,毫無還手之力,那時應該怎么辦?

    因此,一定要訓練自己!那么無論生命中什么發生,都能有所依靠。即使世人苦到難以招架,我們也只是覺得苦一點點。 一定要訓練。如果不從今天開始實踐,那么等到痛苦降臨,就只能痛哭流涕:隆波救我!而隆波也只能為你念誦世事無常,其余愛莫能助。誰能夠幫忙我們呢?惟有自助。

大家還跟得上嗎?現在,隆波來作總結:第一,持守五戒。第二,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心不苦不樂,也知道。持續的知道,不用與它們有任何交涉,不用對治和干擾。僅僅如此訓練就行了。若能如此訓練,那么無需多久,生命就會比以前更加美好。


(法談部分完)

  

《從凡夫步入圣者》視頻鏈接:

//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I2NjA0NA==.html?f=25913344&from=y1.2-3.4.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長篇法談 | 當疾病來臨時(上)之一
《從凡夫步入圣者》之九
法義討論
涅槃的性質及相關禪修實踐原理的探討
法句經要義 第七品 阿羅漢品 名醫耆域 阿羅漢斷除一切煩惱系縛
《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香河县| 嫩江县| 韶山市| 唐海县| 望江县| 鹤峰县| 甘孜县| 华亭县| 张家港市| 兴业县| 奇台县| 兴和县| 龙游县| 万安县| 平舆县| 湛江市| 青州市| 西峡县| 苍山县| 沈丘县| 长海县| 东宁县| 宝山区| 杭锦后旗| 宁安市| 乌兰察布市| 桂平市| 湖南省| 新乡市| 开化县| 沙田区| 墨竹工卡县| 丁青县| 台安县| 施甸县| 安化县| 集贤县| 乌什县| 蓝山县|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