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方法很多,諸如口訣、順口溜、詩歌等,下面我們就把用詩歌來幫助記憶的方法作一介紹,供離退休老人和上年紀人,記憶力減退,作為參考,用這種巧記法,可在很短時間內,記住很多難記的知識,據說已故周總理在世時,就是運用這一方法,熟記28個省(包括5個自治區和3個直轄市),還有一個直轄市重慶是1997年3月新增加的。
1、巧記我國省名和直轄市名稱: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
四西二寧青甘陜,內海臺北上重天。
你只要記住這28個字的小詩,便可以牢記我國28個省(含5 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的名稱。
第一句詩“兩湖兩廣兩河山”:兩湖是指湖南省、湖北省;兩廣是指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兩河山是指河南省、河北省與山東省、山西省共8 個省。
第二句詩“五江云貴福吉安”:五江是指黑龍江省、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新疆(音同江)維吾爾自治區;云貴 是指云南省、貴州省;福吉安是指福建省、吉林省、安徽省共10個省。
第三句詩“四西二寧青甘陜”:四西二寧是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與遼寧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甘陜是指青海省、甘肅省和陜西省共7個省。
第四句詩“內海臺北上重天”:內海臺北是指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臺灣省和首都北京市;上重天是指上海市、天津市、與1997年新增加的重慶市,共3 個省和4個直轄市。
2、巧記中國歷代25個時代和王朝:
炎黃堯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與國共。
你只要記住這42個字的小詩,便可牢記中國歷代25個時代和王朝。
第一句詩“炎黃堯舜夏商周”:是指炎帝、黃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朝、周朝共7個朝代。
第二句詩“春秋戰國亂悠悠”:是指春秋(韓、趙、魏、3國)和戰國(秦、楚、齊、燕、韓、趙、魏7國)這兩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
第三句詩“秦漢三國晉統一”:是指秦朝、漢朝(東漢、西漢)、三國(魏、蜀、吳)、晉朝(西晉、東晉)4個朝代。
第四句詩“南朝北朝是對頭”:南朝是指(南方宋、齊、梁、陳4個王朝)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總稱)是兩個換代頻繁與列國紛爭的朝代。
第五句詩“隋唐五代又十國”:是指隋朝、唐朝、五代(梁、唐、晉、漢、周)、十國是指(吳、吳越、南漢、楚、蜀、閩、荊南、南唐、后蜀、北漢)4個朝代。
第六句詩“宋元明清與國共”:是指宋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與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6 個朝代。
3、巧記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二暑連;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只要記住這28個字的小詩,便可記住每年的二十四節氣。按陽歷上半年為6日、21日,下半年為8 日,23日,最多相差一兩天。
第一句詩“春雨驚春清谷天”:是指立春(2月4~5日)、雨水(2月19~20日)、驚蟄(3月5~6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5~6日)谷雨(4月20~21日)6個節氣。
第二句詩“夏滿芒夏二暑連”:是指立夏(5月6~7日)、小滿(5月20~22日)、芒種(6月~7日)、夏至(6月20~22日)、小暑(7月7~8日)、大暑(7月23~24日)6個節氣。
第三句詩“秋暑露秋寒霜降”:是指立秋(8月8~9日)處暑(8月23~24日)白露(9月8~9日)、秋分(9月23~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6個節氣。
第四句詩“冬雪雪冬大小寒”:是指立冬(11月6~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7~8日)、冬至(12月22~23日)、小寒(1月6~7日)、大寒(1月20~21日)6個節氣。
4、巧記我國古代十九部名著:
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
三言二拍贊古今,聊齋史書西廂鏡。
只要背熟這28個字的小詩,便可牢牢記住我國19部中國古典名著。
第一句詩“東西三水桃花紅”:是指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吳承恩的《西游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孔尚任的《桃花扇》、曹雪芹的《紅樓夢》6部名著。
第二句詩“官場儒林愛金瓶”:是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3部名著。
第三句詩“三言二拍贊古今”:三言是指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古今是馮夢龍的《今古奇觀》6部著作。
第四句詩“聊齋史書西廂鏡”:是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司馬遷的《史記》、吳承恩的《西廂記》、李汝珍的《鏡花緣》4部名著。
5、巧記我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相傳為檀公所輯,系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然而要熟記三十六條妙計,卻非易事。有一位學子,潛心鉆研,終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計中每計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
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次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尸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6、巧記《二十四史》作者:
《二十四史》是乾隆四年在明代“二十一史”的基礎上,增加《明史》、《唐書》《舊五代史》為二十四史,即自《史記》開始,至《明史》為止。作者的姓名復雜難記,為便于讀者記憶,有人將他們的姓名編成28個字小詩,可幫助記憶,現推薦如下:
司馬斑范陳房沈,一蕭二姚魏李芬;
徵壽劉熙歐陽宋,薛修脫濂廷玉臣。
第一句詩“司馬斑范陳房沈”:司馬是指編寫《史記》的司馬遷;斑是指編寫《漢書》的斑固;范是指編寫《后漢書》的范曄;陳是指寫《三國志》的陳壽;房是寫《晉書》的房玄齡等21人;沈是指編寫《宋書》的沈藥。
第二句詩“一蕭二姚魏李芬”:一蕭是指編寫《南齊書》的蕭子顯、故有“一蕭二姚”之說,即指蕭編一部,姚編兩部;魏是編寫《魏書》的魏收;李是編寫《北齊書》的李百藥;芬是編寫《周書》》的令狐德芬等。
第三句詩“徵壽劉熙歐陽宋”:徵是指編寫《隋書》魏徵等人;壽是編寫《南史》、《北史》的李廷壽;劉熙是編寫《舊五代史》的薛居正;歐陽是編寫《唐書》歐陽修;宋是編寫《五代史》宋薛居正。
第四句詩“薛修脫濂廷玉臣”:薛是指編寫《舊五代史》的薛居正;修是編寫《新五代史》的歐陽修;脫是指編寫《宋史》、《遼史》、《金史》的脫脫等人;濂是編寫《元史》的宋濂;廷玉則是編《明史》的張廷玉。在句末加一個“臣”字,是沿用了封建時代傳統的語氣,同時也為了押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