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午后,設計師陳暄帶著三兩助手來到了北京二環的汪芝麻胡同,見識了一座20萬1㎡的天價學區房,當然也是來改變孫先生一家六口的蝸居現狀的。
設計師把房子整個一圈兒看下來,內心估計是崩潰的,只得出了六個字的結論:
“不適合人居??!”
門口隨風飄揚的秋褲,
破舊不堪的房門,還有陳年的雜物。
很多人以為這里是貧民窟?!
(司馬也差點看走眼!~)
嘿,可別小看了這塊地方,這兒可是北京二環內的汪芝麻胡同。
離這兒不到300米就是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附近是有700年歷史的府學小學。
這地方是很多人削尖了腦袋都擠不進的天價學區房,至少得20萬1㎡!
相信很多人為了孩子會選擇蝸居學區房,但家里有這么一個學區房的孫先生卻不這么想,而他不選學區房的原因,也是為了孩子。
“這樣的房子根本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1.不見光
20㎡的房子像個集裝箱似的,
三面都被別人房子堵死了,
只有正面能過人,也還是朝西的,
白天幾乎沒有光能照進來,
需要24小時開燈照明。
孩子在家里學習得多傷眼睛啊。
你看,孩子三歲就戴上了眼鏡...
2.不通風
房間里的飯菜味、潮氣霉味,
在房間里四處打轉,但就是出不去,
幾乎能透過屏幕沖到你鼻子底下,
總是呼吸污濁空氣,肯定不利孩子健康。
(還好房子里沒廁所,沒廚房。)
3.沒廁所
洗澡間兼顧了一家人的所有用水需求,
洗臉洗澡,還有洗菜刷碗,
全家人上廁所是要出門去公共廁所,
晚上太冷就在家里備個塑料桶,
就有了剛才說的出不去的味道~
4.露天廚房
廚房是露天,距離屋子有段距離,
冬天要迎著穿堂風進進出出幾十趟,
做好飯要休息20分鐘才能緩過勁來吃。
臨時搭建的廚房和切菜板,
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的廚具餐具收納,
于是衣柜和冰箱也來充當碗櫥。
5.擠死寶寶了
房子太小,太憋屈了,
老人的睡眠區,
跟小夫妻和孩子分別處于房子兩個角落。
一家4口只能橫著睡在一米七寬的床上,
人擠人攢著睡,腿都伸不直。
而且整個屋子也沒有任何隔斷,
不存在任何隱私。
以至于孫先生以想到要留下來過夜
就直打哆嗦。
只是孫先生再粗的胳膊也擰不過大腿,最終還是妥協了。但妥協的條件是——必須要改造。
于是找到了陳暄。溫柔的設計師陳暄接到這個活兒,直說:“自己不是魔法師,只是設計師?!?/span>
但改造起來,還是費勁了心思,像極了魔法師。
即使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設計師也迅速從問題中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關鍵。一言不合先砸墻就是為了讓房子恢復本來的面貌,把問題曝光在我們面前。
砸墻之后,從最嚴重的問題下手——采光和通風。沒有這兩樣東西,人是不能活的。
所以,第一步,先能住人!古有鑿壁偷光,今有設計師砸墻開天窗。
唯一出氣的西面墻壁被全部砸掉。也許你像女主人一樣擔心隱私問題,設計師都替你想到了。
墻是沒了,但這里大有乾坤。司馬就先賣個關子哈...
只是這樣的采光還是不夠的,
設計師女漢子上身,爬上房頂,
決定在房頂開天窗。
這下子采光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這天窗開得可不簡單,身兼數職。
一方面解決了采光問題,另一方面,
自動升降的天窗還能增加空氣流通,
解決房子的通風問題。
沒有什么比自然通風更好的了。
可有人又要擔心北京的霧霾了,
設計師自然是考慮到了。
這不,房子里不僅安裝了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
進風口還加裝了PM2.5過濾器,
保證通風,同時保證空氣質量。
要說北方家庭必備的除了新風,還有暖氣!
但由于房屋空間的問題,設計師特意選擇了超薄的電地暖,空間加熱速度更快。當然房屋自身的保暖狀況也要通過包裹保溫隔熱材料來解決。
真是不能更貼心了。
基礎問題解決之后,
便是提供好的生活功能。
20㎡的房子想要容得下一廚一衛三房,
怎么想也覺得不可能,
設計師只能挖坑,
向地下借了幾十公分。
通過高度差異,
一下子家里的區域劃分就清晰了不少。
但設計師的用語就更專業一些,分為長條的定區和方正的動區。動區是活動區域,定區是睡覺區域。
整個動區要包含一廚一衛和兩廳,是設計師的得意之作。
尤其是廚房,雖然很難很難很難,但還是解決了家里最根本的問題。
而定區雖然只是睡覺的地方,
但至少要容納一家4口,
而且長達15年。
設計師說自己仿佛是在玩華容道,
甚至連日常起身的角度,
床打開的角度,
橫睡還是豎睡都要考慮到。
畢竟要至少住上15年,
到兩個孩子都高中畢業。
終于,研究出了四口人睡覺的錯峰。
男寶還小的時候跟著父母睡,女兒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休息;等到男寶和女兒都長大以后,女兒到在上鋪睡,男寶到女兒現在的位置睡。
歷時50天,緊趕慢趕,
終于趕在女兒生日那天完成了,
20㎡的小屋也大變樣了。
“這是咱們家嗎?”
一家人剛打開就是驚喜的模樣。
哇~哇~哇~
接連都是一家四口的驚嘆聲。
一進門的黃金位置就是廚房,
女主人想要的烤箱,冰箱,還有櫥柜。
“終于可以在屋里做飯了!”
一轉頭便是一面大鏡子,
小姑娘于是樂開了花,
終于對著鏡子跳舞了。
誰知,鏡子后面竟是衛生間,
而不只是洗澡間了。
一家人有了馬桶,
再也不用大冬天到外邊上廁所了。
有了通風換氣扇,
也不用擔心房子潮濕,
不透氣了。
再往里走就是一家人的客廳所在了。
兩個小朋友有木馬,有積木,
有了玩耍和成長的空間。
“太奢侈了!”
若不是女主人對著客廳里不大的沙發驚呼,
司馬都要忘記這原本是只有20㎡的小屋。
曾經因為家里太小放不下,
一家人很多年沒有坐過沙發了。
在同樣大小的房子里看到夢寐以求的沙發,
一家人都有點激動,
趕緊坐下體驗了一把。
這里不止是客廳,
同時也是餐廳所在。
你瞧,桌子一節一節變長,
終于能坐下一家子了。
頭頂上的天窗很亮,
屋子里也亮堂,
人的心也敞亮了。
到了晚上要睡覺的時候,
遙控的天窗還能關上,
保證一家人的睡眠質量。
說到睡眠問題,客廳再往里就是定區了。
設計師構想了很多,
但到底實現了多少,
司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一!二!三!
三張床鋪完全能滿足一家四口的睡眠需求,
還能保證孩子的隱私問題,簡直太贊了。
等等,我們還有第四張床鋪,
老人來了也有地方睡,
再也不用人擠人了。
睡覺的地方有了,
只是讓人奇怪的是之前挖的大坑呢?!
不會又填平了吧。
當當~當當~坑在這兒呢!
夫妻兩個的床下是個小小的儲藏室,
而且還是步入式的。
不僅是大人的衣服,
還有自行車、寶寶的嬰兒車都能放得下。
放著小帳篷的榻榻米下
自然也是儲物空間,
只是設計師還貼心地給孩子們配上了書桌。
就連上鋪床位旁邊也有衣柜,
打到能躲貓貓的衣柜。
這么多的床鋪,這么多的儲物的空間,真是看的人滿心歡喜,一家人臉上的笑容也一直掛在臉上。
于是,驚喜一個接連一個,還在繼續。
還記得前面賣的關子么,就是門口這片玻璃門,雙層玻璃保溫隔音,還自帶調光的百葉窗。
一家人“哇~”了起來,女主人擔心的隱私問題就這么解決了。
你看,整個墻能全部打開,
陽光能進來更多,
這對原本不怎么見光的房子
無遺是最好的恩賜。
天氣好的時候,
一家人陪著孩子在門口蕩秋千,
再不是從前黑洞一樣憋屈的生活了。
看到孫先生一家笑臉,
感受從天窗傾瀉而下的陽光,
陳暄不禁熱淚盈眶。
做了很多年的設計,還是每次都會被設計帶給人好的幸福感而感動。
這也許是陳暄一直走在設計路上的原因。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二姑娘家(id:tccshe)
“我不是魔法師,我只是設計師。
只是一直在路上,
一直保持熱淚盈眶。”
需轉載的公號回復消息【轉載】
朋友圈轉發請隨意
合作、投稿請聯系:
yishuguang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