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了。
12歲的小文,最近上課總是打瞌睡,在家也是昏昏沉沉的沒精神,去哈醫大四院檢查,確診高尿酸血癥。
要知道,不加注意,高尿酸血癥很有可能發展成痛風。
無獨有偶。
14歲的小鵬,手突然疼得握不住筆,一用勁兒關節就疼,手指關節感覺有點腫。去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檢查,血尿酸高達900μmol/L,是成人正常值的2倍。醫生說,應該是長期血尿酸升高累積導致的痛風急性發作。
父母都十分不解,孩子也不喝酒、很少在外面吃飯,海鮮等高嘌呤食物吃的也不多,怎么小小年紀尿酸這么高呢?
醫生詢問了孩子們平時的生活習慣后,才發現,小文和小鵬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愛喝飲料,有時一天能喝三四瓶。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徐主任說,喝太多的含糖飲料、功能性飲料、甜味蛋糕餅干等等,確實會增加兒童患痛風的幾率,以前一年都遇不到一個兒童痛風的病例,現在幾乎每周都會有幾個過來檢查。
一樣是喝了太多的含糖飲料,16歲的大連男孩,小冰,空腹血糖的是正常上限值的5倍多,發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小冰媽媽說,自從家里三年前開了小超市,孩子一直把飲料當水喝,直到發現孩子濺在衛生間地上的尿液,像是糖水一樣粘鞋,才知道問題嚴重了。
這個剛上高一的孩子,之后的生活需要和人工胰島素作伴,控制病情,對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含糖飲料是指:任何含糖的汽水、果汁、功能性運動飲料、能量飲料或其他自制的含糖飲料。
關于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超過50g,最好能在25g上下。
大部分飲料,一瓶下去,全天的糖就基本夠了。
(劑量僅供參考,不涉及品牌)
飲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白砂糖,這些含糖飲料進入體內后會代謝成果糖,進而轉化為合成嘌呤的基礎物質,使尿酸生成增多。
此外,大量攝入果糖可刺激長鏈脂肪酸合成,導致高甘油三脂血癥,引起機體對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升高尿酸。
痛風、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需要用藥物輔助控制病情,不論是對未成年的孩子,還是大人,都會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糖,大概分為三類:
蔗糖類:
包括:白糖/白砂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麥芽糖等。
——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食用后,人體血糖很快升高。
各種糖醇:
包括:木糖醇、麥芽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赤蘚糖醇等。
——是從植物原料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甜味劑。
合成類甜味劑:
包括:糖精鈉(鄰磺酰苯酰亞胺鈉)、安賽蜜(乙酰磺胺酸鉀)、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鈉)、阿斯巴甜(L-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蔗糖素(三氯蔗糖)等。
——熱量低、甜度大,被廣泛應用在甜味食品中,在國家允許的劑量內,是安全的。
食品配料表舉例
在購買、食用飲料、零食等時,可以關注一下食物的配料表,看看里面添加的“糖”是什么類型的,以及添加的量。
如果今天已經吃了甜食、或是水果,就要避免吃其他含糖食品了。
營養成分表舉例
計算每天攝入的糖,不單單要關注具體糖的克數,還要關注一下食物的升糖指數是多少。
我們日常以為的、吃起來沒有很甜的食物,可能升糖指數很高,反而此時身體已經攝入了很多的糖,我們自己卻不知道。
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按高低劃分:
高升糖食物:>70,進入胃腸后消化快,吸收率高;
低升糖食物:<>
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群,都應該多食低升糖食物、少吃高升糖食物,盡量用低升糖食物替代高升糖食物,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為了方便大家查詢,把一些平時常見的食物的升糖指數整理在下面。
含糖飲料本身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造成問題的根源在于過量飲用。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面對可能給我們身體增加負擔的“糖”,要慎重選擇~
只要按量攝取、有節制的食用,就能吃得開心又健康。
建議收藏!
記得發給關心的朋友和家人哦!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