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教師的工作,每個人都會首先想到肯定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杰出的、、、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就說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道',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韓愈認為言傳身教、道德品質比學習成績來得重要。
'授業',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是老師與家長最關心的主題。作為老師,一定要有一技之長,然后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傳給學生。
'解惑',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有效地解決知識的困惑。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找出自己的困惑,然后老師有效解決。
可是在經濟發展、物質橫飛的今天,老師的定位好像變了。先說一個示例吧!一個學校為了迎接省里面可能會抽到的檢查,晚上九點過開了一個多小時的會,會議要求:1、把全校所有衛生打掃干凈,不留死角死面;2、把所有的雜物找地方躲起來,避免檢查的領導看到;3、全校有18個班,都是大班額,但是由于文件規定不能超過55個學生一個班,所以必須改成24個班,全校教室都(包括物理、化學、生地實驗室)沒有這么多;4、所有輟學生由于沒有上報,都需要用請假條來補;5、要找學生及學生家長來進行座談,當然,就像網絡上出現的那樣找'家長'就行了;6、所有的各功能室的管理人員必須到位.......最后一句最厲害。'如果做不好,要實行責任倒查,誰做不好這負責。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迎接檢查上來!'
看到這些工作,我承認有些確實應該做好,這是教師分內的事情,但是還有很多很多那些完全假的東西,請問教師應該怎么辦?特別最后一句,是不是說明迎檢這段時間,教學時次要的,可有可無,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假的做好做合格迎接檢查呢?
有很多時候,幾個教師會在一起吹牛,就說是現在的教師還是教師嗎?其他教師回答,要適應角色轉變。
當然,我相信這種迎檢方式不會就只是一個地方,你們那里是不是這樣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