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周懿王被天災人禍給嚇死了。可是,還有一件大事沒有交待啊。
誰來繼承王位?
周懿王有一個兒子,也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叫姬變。但是姬變從小狂傲任性,一直不受周懿王喜愛,所以遲遲沒有立太子。這時周王室的宗親不知如何是好,加上周懿王在位時,讓周王室榮譽盡失,顏面據損。他們希望一位比較有能力的人繼承王位,選誰呢?
姬辟方。
姬辟方,是周穆王的兒子,周共王的弟弟,周懿王的叔父,姬變的叔祖。這輩分很大哦。這姬辟方是活了幾代人啊。姬辟方是周穆王最小的兒子,算的上是穆王老來得子,姬辟方出生的時候,穆王都已經六十又三了。加之后幾代王在位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到了現在估計是周室宗親輩分最大的一個了。
好吧,那就他了。姬辟方,我們擁戴你繼承王位,中興周室。
于是,姬辟方即位成王,史稱“周孝王”。也是周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按照祖制繼承的王位。
姬辟方登基后,不忘周朝被犬戎打敗的屈辱,于是在周孝王元年,命申國國君率領六師攻打犬戎。
申侯雖然領命了,但是他內心是不愿意打仗的。認為攻打犬戎是不義之舉,徒增兩國百姓傷亡,給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申侯就向周孝王建議,說: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
什么意思呢?
從前我的祖先娶酈山氏之女,生下一個女兒,嫁給西戎的胥軒為妻,后來生下一個兒子名叫中潏(戰國時秦國和趙國的祖先)。中潏因為母親的緣故歸服周朝,使周朝西部的邊境不受侵犯?,F在我把女兒嫁給中橘的后人大駱,生下嫡子成。申人和大駱再次通婚,西戎全都歸順,您才得以為王。請您再三考慮。
這里面其實充滿了心機啊。
這里就要提到另一個人了,非子。非子是大駱庶出的長子,從小喜歡養馬,他養的馬匹個個精良。有一次呢,犬丘人就把這些信息告訴了周孝王,周孝王很賞識他,專門讓他在汧水、渭水交會處掌管養馬。
申侯這時候就有疑心了,他擔心周孝王讓非子回國去繼承王位,和他的外孫爭權。于是就向周孝王提了這些建議。不放非子回國,讓他的外孫能繼承王位。
周王自己也想了想,覺得是個好辦法啊,于是就采納了申侯的建議,讓申侯去與犬戎講和,犬戎果真接受了申侯的調解,愿意與周朝言和,并表示勇不侵犯周朝邊境。同時,西戎還遣使和申侯一起回到王都,向周孝王獻馬。周孝王很高興,重賞了來使,并回贈了許多禮物。
非子呢,就繼續為周王養馬,養了三年。馬匹呢,在西周時期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無論是打仗還是種地都需要精力馬匹,但是周朝馬業不發達,很多好的馬匹都是向周邊各國買進的。而非子這幾年養馬,使周王朝的馬匹大增,保證了周王朝的馬匹供應,對周邊的軍事威脅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事呢也對國內各諸侯形成了軍事威懾,使的周王朝的統治力量加強了。
這功勞可不小,得賞。于是,周孝王就封非子于秦邑,伯爵,建立秦國,號稱贏秦。秦國正式的登上歷史舞臺。
周孝王呢,封了非子之后,同年就病死了。周孝王雖然是不正當的繼承王位,但是他勵精圖治六年,解除了周朝邊境的威脅,鞏固了周朝內部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周王室力量得以恢復,可惜在位時間不長,沒有完成中興大業,壯志未酬。
周孝王死后,周懿王的兒子姬變,他的侄孫又在一些不軌之人的擁護下,登基稱王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