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魚它(爸媽內參作者)
記得小時候,我爸經常給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特別特別簡單,我講給你們聽:
“毛主席年輕的時候經常在菜市場看書。”
故事講完了,是不是特別簡單?我不清楚其真實性,但這卻是個畫面感極強,信息量豐富的好故事,從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三點結論:
第一,毛主席年輕的時候,中國還處于民國時期,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游戲,甚至連收音機都沒有,看書算是一件相當不錯的娛樂,所以毛主席在菜市場看得下書,我們只能說:不!奇!怪!
第二,在今天的人看來,在菜市場看書是一件相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不管是在民國還是在現代,菜市場都一樣是人聲鼎沸的地方。在那么嘈雜的環境下看書,的確頗有難度。只有少數像毛主席這樣真正愛讀書的人,才能做到。
第三,到底是什么讓毛主席能夠在菜市場里看書呢?除了對書本和知識的熱愛,有一樣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專注力。一個人對自身注意力的掌控能力往往決定他的成就,而這種能力最好從娃娃抓起。
年紀小的孩子注意力都是很不集中的,他們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尤其是色彩鮮艷的、會發出響聲的,讓他們專心做一件事很難。
除了有多動癥的孩子以外,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漸漸變得能夠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尤其是進入學校學習和生活以后。
但是學校并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獲得很好的注意力訓練,而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不同。即使到了十幾二十歲,很多人在上課的時候,依然難以集中注意力。
這可能是由于從小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另外也可能是心理和生理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做任何工作都無法集中精神,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他很難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
所以在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培養專注力是一門必修課。年輕的父母們多多少少都看過日本動漫或影視作品,我們經常會注意到日本的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弓道”。
“弓道”就是拉弓射箭,說來是一項相當不實用的技術,現代人學射箭干嘛?要說它是體育活動,看起來倒有點像高爾夫,運動量不是很大。但是日本人卻非常重視“弓道”,原因有兩個,一是文化傳承,二是“弓道”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要說中國人走在別人后頭,卻也不盡然。我們的“國球”——乒乓,恰恰是培養專注力的利器。據說打乒乓球還能促進眼球活動,預防近視。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個在國內普及率很高的,對運動場地又沒有什么要求的項目,對于注意力的培養有奇效。乒乓球打得好的孩子,專注力強,反應敏捷,學習也不會很差。
其實人的注意力并不需要特別去培養,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并沒有丟掉祖先留下的這筆財富。原始人在自然界中進行捕獵以維持生存,如果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單抓不到任何獵物,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在自然界中處于食物鏈頂端的那些捕食者,尤其擅長集中注意力。獅虎豹在獵食之前,都要屏住呼吸,慢慢潛行,最終實現突然一擊。
反觀被捕食者,往往連吃草睡覺都無法集中注意力,不斷地左顧右盼,生怕強敵突然出現。高度的專注力,幾乎是強者的特權。
但即便是那些強大的猛獸,它們在童稚時期,也不會自帶足夠的警覺。它們往往只顧著嬉戲打鬧,在捕食的過程中也容易被其他小動物分散注意力。隨著實踐經驗的增加,這方面的能力才慢慢加強。
不過很不幸的是,一些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反而會阻礙孩子專注力的養成。
首當其沖的是制止行為。
許多家長下班回家,發現孩子竟然沒有在專心做作業,而是在看電視!頓時就會火冒三丈,輕的直接把電視關掉,重則操起家伙就打。
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孩子并無好處,先不說孩子受到的肉體和心靈的創傷,對于他的專注力培養有非常嚴重的負面效果。
試想一下,動畫片看到一半,突然不讓看了,被趕著去做作業,此時孩子真的能靜下心來學習嗎?腦子里面肯定仍然在播放著動畫片里的劇情吧,甚至有些孩子還會開始推斷劇情發展,或者想著明天我要去問哪位同學,昨天那一集都演了什么。
即使他確實在寫作業,大抵也是速度飛快,草草完成任務,一心想著快點寫完可以去開電視,雖然中間有一截錯過了,但是能再看一點總比沒有好。小孩子自制力差無可厚非,但是家長在此就起到了一個誤導的作用。
我們說訓練注意力很重要,制止行為卻助長了分散注意力的能力。這種南轅北轍的教育方式危害極大,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
其一,孩子開始體驗“馬馬虎虎地做一件事”的感覺,而且這種行為被鼓勵,因為家長一般都會說“做完作業再看”。任務式地做完一件事情,反而能夠得到獎勵。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滋長浮躁心理。
其二,由于學習和看電視這兩件事情發生了沖突,而愛看電視是孩子的天性,做作業卻不是孩子喜歡的。這樣下來,孩子就會變得消極厭學,對于他來說,學習是一個敵人,阻礙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其三,孩子對于制止和命令的抵觸心理,這種心理會影響他們看問題的方式,也會將這種心理轉嫁到各種對象上,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同學等等。
第四,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孩子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他難以抗拒動畫片的誘惑。但是他既想看電視,又擔心被責罰,尤其是家長突然闖進來的情況,更會使孩子陷入焦慮和恐懼,甚至使他連看動畫片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面對這種情形,家長應該多一點耐心。原本教育就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活兒,比家長們日常工作還要復雜。
為何身為下屬,卻可以很好地對上級領導盡責,而身為父母,卻不能多花點心思,對子女的未來負責呢?
如果你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看動畫片,而這動畫片顯然并不屬于不健康題材,這正是言傳身教的好機會。你可以坐下來陪他一起看,并從中進行適當的引導。
這么做既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交流,可以跟孩子有更多的話題,防止他被一些不良內容誤導,還可以使你從一天的勞累中解脫出來,一舉多得。
孩子看完動畫片再學習,或者學習完再看動畫片,都是應該被鼓勵的。事情總要一件一件來,才能夠全心投入,取得成功。中途被制止,對前后兩件事都有不利影響。
學習不能學得專心,看動畫片也不能看得痛快,兩件事情的完成效果都大打折扣,使得孩子花費了時間,而收效甚微。
除此之外,部分休閑活動會阻礙專注力養成,而家長們則未予以恰當的干預。
這么一說,有些父母就開始糾結了,這是“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其實我們應該把握一個立足點,就是無論是“管”還是“不管”,都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進行有效地教育。“管”要管得科學,“不管”也要有明確的目的。
父母應該對孩子的休閑活動時間做一些限制或者約定。雖然孩子在一開始通常會“違規”,但是不要強行責備他,而應該在他們能夠遵守約定,也就是表現很好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而就一些具體休閑項目對孩子成長的不良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
玩電腦游戲會滋長即時滿足感,因為電腦游戲總是在暗示游戲者,只要過了這一關,或者干掉哪個BOSS,就能很快取得成功。而長時間觀看娛樂節目或電視劇,則使孩子養成被動處理信息的思維習慣。
長時間用耳機聽音樂,會使孩子容易陷入幻想當中,削弱其行動力。而上網瀏覽各種信息,更會使孩子注意力趨于分散,獲得大量碎片化的“垃圾信息”。
所有這些活動都會妨礙孩子溝通技能和思考技能的培養,使孩子難以形成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的持久注意力。
最后一點,父母要重視對于一定年齡孩子的性啟蒙教育。
這一方面對于孩子的持久注意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屬于生理方面的因素。
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性壓抑,會很自然地養成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擼”。“擼”是近幾年流行的一種比較含蓄的說法,其實就是自慰(或稱手淫)。
長期自慰行為會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精神渙散,萎靡不振,這方面的影響非常嚴重,而且波及任何一個方面,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難以專心,因為它是從根本上影響人體這方面機制的性能。
家長對男孩子的引導尤為關鍵,并且應密切留意兒子是否已經染上惡習。雖然的確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做一些努力是有必要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一些相關書籍。
青春期的女孩子則不至于有這一層面的困擾,但是女孩子會痛經。記得讀高中的時候,班里一些女孩子上課期間總是出出進進,有些則一整天按著腹部,十分辛苦。我很難想象,忍受著這樣的痛苦,她們是怎么專心聽課的。
痛經嚴重程度跟體質和飲食習慣有關。作為母親,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一些醫學知識,幫助女兒進行身體的調理,使她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關于孩子專注力培養,還有一些小建議,這些方法并不難,只要家長能夠用心,相信可以輕松地辦到。
第一,給孩子選購合適的玩具。類似于汽車模型、變形金剛等等的玩具雖得到大多數孩子的歡迎,但是這類玩具像果凍一樣,吃了既沒有太大壞處,也沒有好處。
家長可以為孩子選購一些比較益智的玩具,例如積木、拼圖等,尤其是積木。積木不像模型,它屬于非定向的組裝玩具,孩子在擺弄積木的過程,可以充分鍛煉想象力、動手能力、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切不可用電腦上類似的益智游戲代替玩具。因為能夠用手觸摸的玩具,和只能看的游戲對于孩子能力的培養效果大有不同。
第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擅長一門才藝。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以后當個藝術家,更不是為了參加選秀節目。
學習才藝可以集中性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例如學琴、學芭蕾舞或者學下棋,好處自不用提。還有一種韻律舞,也可以在訓練四肢協調能力之余,很好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并積極參加一些競技比賽。適當的體育鍛煉構建起孩子健康的身心。專注于某項運動,可以使孩子獲得集中注意力所帶來的成就感。
任何勝利和獎杯都是對比賽過程中專心致志的鼓勵,從而使孩子養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的習慣。
孩子終有一天必須走進社會,成為職場中人。辦公室的環境同樣十分嘈雜,經常有人在你身邊走來走去,甚至領導還會到你身邊巡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人不能很好地控制注意力,將精神集中于工作中,不單會影響工作效率,還會給領導造成不良印象。
成功者必然需要有立身鬧市而不亂的心智。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要讓自己的內心強大。
內心強大的前提正是專注力的強大,一個人如果總是因為身邊發生的狀況而分散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很難有突出的成就。
作者簡介:魚它,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管理學專業。好讀雜書名作,偶有所得便撰文分享。希望每一篇文字都能讓不止我一人受益,也希望能通過寫作交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