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子花又名三角梅,莖粗壯,枝下垂,無毛或疏生柔毛;刺腋生,長5-15毫米。葉片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
常見紫色、紅色。
三角梅
一、種植土選擇和施肥
三角花喜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通風透氣較好的土質,怕積水,盆栽時可用腐葉土、泥炭土、沙土、園土各一份,并加入少量腐熟的餅渣作基肥,混合配制成培養土。可以在市場和網上購買配比好的土壤進行盆栽,因為每年施肥澆水容易造成泥土板結,可以每年進行松土,也可以在早春的時候翻盆換土。
三角梅4月~7月份是生長旺期,每隔7~10天施液肥一次,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可以用人糞水,但養在陽臺這個味道不好聞,建議直接購買相關液體肥料,加0.1﹪的磷酸二氫鉀,既可加速其營養生長,又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出現發蕾后改施以磷、鉀肥為主的速效肥,可在稀薄的餅肥水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氫鉀,同時給葉面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盛花期每周澆施1次礬肥水,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每次開花后都要加施追肥一次,這樣使開花期不斷得到養分補充。
三角梅
二、光照和澆水
三角梅花喜光照,屬陽性花卉,生長季節光線不足會導致植株長勢衰弱,且出現脫葉,并影響孕蕾及開花。所以花應該擺放在有陽光 的地方。
生長適溫為15~30℃,其中5~9月份為19~30℃,10月至翌年4月為13~16℃,在夏季能耐35℃的高溫,溫度超過35℃以上時,應適當遮蔭或采取噴水、通風等措施,冬季應不低于5℃的環境溫度,長期5℃以下的溫度時,易受凍落葉,應該采取保暖措施。
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要透”的原則。春秋兩季應每天澆水一次,夏季可每天早晚各澆一次,冬季溫度較低,植株處于休眠狀態,應控制澆水,以保持盆土呈濕潤狀態為宜。盆栽的生長季節適當控制水分,可促其花芽分化;6-7月三角花處于旺盛生長階段,可根據不同的品種,適當控水2-3次(程度以嫩梢和新葉梢呈萎蔫為度),每天向葉片噴水1-2次,2-3天后再澆透水(以盆底流出水為準)這樣反復控水幾次,可有效促成花芽分化,花蕾出現后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同時向葉面噴水1-2次,直至開花。
三角梅不耐積水,梅雨季節要防積水以免植株爛根死亡,澆水過多時,要將接水盤中的積水倒掉。
三角梅
三、修枝與花期控制
三角梅生長勢強,因此每年需要整形修剪,修剪次數一般為1~3次,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開花次數,每5年進行1次重剪更新。時間可于每年春季或花后進行,剪去過密枝、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等,促發新枝。花期落葉、落花后,應及時清理。花后及時摘除殘花。生長期應及時摘心,促發側枝,利于花芽形成,促開花繁茂。對老株可剪短一些。
若想國慶節見到三角梅,可提前將盆放于暗室進行避光處理,因其為短日照花卉。時間在8月初左右,將盆栽三角梅置于不漏光的環境中,每天從下午5點開始至第2天上午8點完全不見光,這樣保持50天,每天噴水降溫。正常澆水,每周增施磷、鉀液肥或蹄片赦肥。如此國慶節可見到絢麗的三角梅。
四、病 蟲害防治
葉斑病
病斑初為黃褐色,周圍有黃綠色暈圈,后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邊緣暗褐色,三角梅葉斑病
到了后期,病斑上出現黑色小點粒。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斑可在其上面涂抹達克寧霜軟膏,將發病較多的枝條剪去,發病初期一般可用50﹪的多菌靈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每7-10天噴1次,嚴重時按照實際的經驗,在第四天再噴一次,之后隔7天噴一次。連續3-4次,防治效果好。
褐斑病
被害葉片,在葉面上產生直徑為0.1-0.5厘米的黃褐色至淺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葉及時摘除燒毀,發病初期,用70﹪的代錳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10天噴一次,連續3到4次。
介殼蟲
在光照不良,通風欠佳,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易發生多種介殼蟲為害。
防治方法:可用45﹪的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殺。
三角梅
五、注意事項
1.盛夏和冬季因植株生長緩慢或休眠,應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2.勿施濃肥或生肥(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防止造成傷根,導致葉焦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3.寒冬需將其移到室內,否則會使其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