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科學就要談前提假設,因為一切科學體系都是建立在假設之上的,有不同的前提假設,就有不同的科學理論。可笑的是,主流的科學界連這一點都忘記了,竟然把西方科學當成了真理來對待,進而站在西方科學的基礎上對中醫指手畫腳,仿佛中醫真的不科學一樣。其實,中醫背后有著一個與西方科學完全不同的科學體系,只是現代人不理解罷了。如果要想讓中醫得到世界的公認,就必須證明這個科學體系的存在。
前提假設都有兩個,一個是對物質基礎的認識,一個是對空間的認識。由于它們都是精密儀器無法直接證實的,因此,只能稱為前提假設。比如,到底是存在幾個基本粒子還是萬物歸一?空間是空無一物還是連續著物質?西方科學為什么會走向還原論,就是因為它假設了幾個基本粒子的存在。可如果萬物歸一呢?還原論就沒有了意義,因為自然規律在這里就根本不是東西,而只可能是物質聚散的原理,而這必然會走向系統論。
要正確認識中醫,就必須認識它背后的東方科學,這個科學體系是建立在氣一元論假設之上的,它用一種物質的聚散解釋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質的聚就是物質系統的產生,散就是物質系統的滅亡,因此,物質聚散的規律就是物質系統的發展規律,這走的一條系統論道路。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東西方科學體系的前提假設有什么不同?
在對實體的認識上,西方科學假定了萬物是由少數幾個死寂不變的基本粒子組成的,而東方科學則假定了萬物是由同一種生命之流(氣)匯聚而成的。一個是死的基本粒子,一個是活的生命之流。
在對空間的認識上,西方科學假定了空間的空無一物和對稱,而東方科學則假定了空間中連續著不對稱運動的統一物質。一個是對稱,一個是不對稱。
在對實體和空間關系的認識上,西方科學認為它們沒有任何關系,而東方科學則認為實體是統一物質的有序狀態,空間是統一物質的無序狀態,兩者是在不斷地相互轉化中存在的。
如果你站在西方科學的基礎上,就永遠無法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此時的人成了孤立在空間中的一種圣物。如果你站在東方科學的基礎上,人與自然之間有著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中醫的病因學就是建立在對這種關系的認識之上的,人是自然無限小的一部分,順應自然則生,違背自然則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對不順應它的人的一種懲罰。
目前的西方科學中,生命問題是最大的難題,人們始終無法理解死的原子是如何變成活的生物的?而在東方科學中,統一物質的物質(氣)本身就是有生命的,萬物都是由這種生命之流匯聚而成的,生命問題在這里根本不存在的。之所以有生死,僅僅是相對于物質系統而言的,聚則生,散則亡。
至于普遍聯系,西方科學更是無法理解,幾個死寂不變的基本粒子之間既無法屈伸,也無法交換物質,談普遍聯系是不可能的。而在東方科學中,物質不僅是徹底統一的,而且在空間中是連續的,這樣一來,普遍聯系就可以連續物質的有序和無序周期變換之中得到理解。就拿生物來說吧,它之所以與非生物在表現上大相徑庭,就是因為生物當中存在一種特殊的普遍聯系方式,它就是依賴自由氫質子在水分子鏈上的快速遞進,通過包絡在無機離子周圍有序水層的周期組織與離散進行傳遞的。力仍能量之外顯,對應著這種特殊的能量傳遞方式,生物當中存在一種特殊的自然力。
顯然,我們無法理解中醫,根源就在于我們都是站在西方科學的前提假設之上來認識它的。比如,陰陽學說,我們不是把它當成是空沒洞的哲學概念,就是把它們當成是本質不同的兩種東西,這樣一來,陰陽之間的轉化與關系就無法理解了。但站在氣一元論假設之上,陰就是氣之聚,即物質的有序狀態,物質系統;陽就是氣之散,即物質的無序狀態,混沌空間。有了物質的統一性,陰陽之間就可以相互轉化了。此時的陰陽學說就不再是空洞的哲學概念,而是描述物質運動的規律了。難道不是嗎?物質(氣)從無序(陽)向有序(陰)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產生,從有序(陰)向無序(陽)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滅亡。陰陽學說就描述了物質系統產生、發展、壯大、衰退、滅亡的規律性。由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質存在都是成系統的,因此,陰陽學說一下子就變成了對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揭示。
系統都是典型的“一”控制“多”,即一個中心要素控制無數周邊要素,使它們都聽中心的話。可“一”是到底如何來控制“多”的呢?對此,西方科學是無法理解的,而在東方科學中,要素都是活的,所有要素都是在競爭中存在的,而中心要素正是充分利用了這種競爭,實現了對眾多要素的控制。具體地說,順應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優先支持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產生并發展,違背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強力抑制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衰退并滅亡,在要素的周期產生與滅亡之中,普遍聯系方式就產生了,它體現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過連續在系統空間某一層次的物質有序和無序周期變換傳遞信息,控制著每一個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了系統的秩序。
由此可見,普遍聯系方式的出現是系統產生的前提,存在一種普遍聯系方式,就存在一類物質系統。生物的出現是靠液態水的存在,因為水中包含著一種特殊的普遍聯系方式。可以這樣說,有了水就有了生物,沒有水就沒有生物,人體就是靠水分子普遍聯系起來的。
很多人不理解五行學說,其實它和普遍聯系方式有關。我們知道,普遍聯系的本質是通過一種媒介的周期運動來傳遞信息,信息的區別僅僅在量上,或者說頻率上的不同,而在質上沒有任何兩樣。如果媒介出現了不平衡,信息就會在傳遞的過程中失真和變形,這樣一來,整體的管理就亂了。如果要保持整體的秩序,就必須保持整體的平衡,于是中國先人就引入了五行學說,用它們之間的相克制化來描述整體的平衡。
我們現在看五行學說,不是把它們當成是五種不同的材料,就是當成是純粹的哲學概念。但事實上,站在氣一元論之上來理解,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它描述的是統一物質(氣)的五種不同運動形式,在人體體現的五個不同的功能系統。比如,木描述了組織,金描述了離散,火描述了擴張,水描述了引力,土描述了普遍聯系,這五種運動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個物質系統當中,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保證了整體的動態平衡,并使系統不斷與外在世界的變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統的秩序。
顯然,陰陽五行學說不是空洞的哲學概念,而是對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揭示。其中,陰陽學說揭示了系統的發展規律,五行學說揭示了系統內部物質運動的規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科學體系,我們可以用它來解釋自然界的一切物質存在的存在,當然也包括人,中醫學就是建立在對這個規律的正確認識之上的。如果我們無法正確理解陰陽五行學說,就永遠無法理解中醫。
一句話,中醫不是不科學,而是中醫背后有著一個與西方科學完全不同的科學體系,西方科學是還原論體系,東方科學是系統論體系。要想證明中醫的科學性,就必須把中醫學中隱藏的系統科學體系揭示出來,推動新一輪的科學革命,這樣一來,中醫的科學性就能夠得到全世界的公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