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學醫,籠中捉雞”,意思是說,只要你懂中國傳統文化,學中醫就象籠子里抓雞一樣手到擒來!這是古人對學中醫的評價,可現代人為什么感覺學中醫那么難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醫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上的,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當然很難理解中醫。
中醫的精髓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用中藥之偏來平衡身體之偏,只要身體平衡了,百病皆消。
這里的中藥概念是廣義的,它包括一切能夠糾正人體之偏的手段,如情志,食物,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磁療,電療等。這一點與西醫藥的概念有關本質的不同,西藥是用來殺死病變細胞的,而中藥是用來糾偏的。西醫治療講究精確,而中醫治療有一個寬泛的范圍,只要能夠糾正人體之偏,它都是有正向療效的。不過,如果正好能夠用中藥之偏來平衡身體之偏,療效就會立竿見影,效若桴鼓;如果藥量不足,正向療效雖然有,但效果就差了。中醫水平的差異就體現在這一點上!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么中醫能夠百病一法,無論什么病,都可以用糾偏的手段?
原來,在它的背后隱藏著我們中國先人對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認識,這個規律簡單地用一句話來描述,它就是“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原理,它就體現在陰陽學說里。這個規律無形無象、無所不在,體現在自然界的每一個物質系統當中。西方科學靠精密儀器來認識這個世界,至今對此仍然是一無所知。如果你迷信西方科學,理解不了這個系統學原理,那么你永遠理解不了中醫!
中醫學認為,整體的秩序是健康的根本,因為按照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原理,如果整體秩序井然,局部細胞都是整體的一個縮影,此時人體就是健康的,疾病的產生都是整體管理不善造成的,是它給了局部細胞病變的機會。如果要想使局部細胞重新聽整體的話,就必須恢復整體的管理,只要整體的管理恢復了,局部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
這里有一個難點,一般人很難理解,那就是系統的控制學原理。你可以觀察自然界的任何一個物質系統,它都是典型的“一”控制“多”。中心要素都只有一個,它和周邊要素并無兩樣,力量也無法與眾多要素相對抗,可就是它卻控制了系統中無數要素,使它們都聽中心的話,保持了系統的秩序。
如何實現“一”控制“多”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平衡”。因為中心要素是充分利用了要素之間的競爭來實現對所有要素的控制的,具體地說,聽中心的話就優先支持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發展壯大,不聽中心的話就強力抑制它,使它不斷在系統空間衰退并滅亡。通過這種方法,使所有要素都聽中心的話。如果要素之間失去了平衡,彼此之間就無法監督,“一”控制“多”就會失效,整體的管理就亂了,而疾病就是整體管理失控的一種結果。
中醫為什么引入五行學說?就是因為系統平衡的需要!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亂了,恢復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因此,中醫不管治什么病,都是用同一種方法,那就是調平衡,只要身體平衡了,百病皆消。
人體的不平衡主要來自兩方面,一部分是先天,它是由最初的出生環境決定的,這部分可以看成是疾病的內因;一部分是后天,它是由后天的自然變化、飲食、生活習慣、地理環境等決定的,這部分可以看成是疾病的外因,當它加劇了人先天的體質偏性,使它偏上加偏,人就病了。
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先天的體質偏性是內因,它是由人體的一把手決定的,非常穩定,一生不會大變的,除非換了心臟。作為一個中醫,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你輕易抓住疾病的主因。由于先天的體質偏性主要和出生時間有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五運六氣很快學會。
為什么我們說學中醫非常簡單?因為通過五運六氣判斷人先天的體質偏性非常簡單,幾乎一學就會。而掌握了先天的體質偏性,就可以用它來指導人體的中醫治療了!它無非就是弱者補,實則瀉,調五臟六腑的平衡罷了。
學了五運六氣,我們還可以通過它來判斷后天的自然變化對先天體質偏性的加劇量,這樣一來,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清晰地顯現在你的面前,你所要做的就是糾偏。當然,手段是豐富多樣的,你可以通過飲食,也可以通過推拿按摩,也可以用針灸和中藥。
至于要成為高明的中醫,那就是要提高精確度了!即盡可能地把握人體五臟六腑偏的方向和量,然后用中藥之偏來平衡它。只是由于這些量是無形的,需要用外在的方法進行診斷,如四診,再加上中藥的偏性也是無形的,需要大量臨床經驗來積累。不過,對于普通的中醫小白來說,只要能夠把握人體的五臟六腑的偏性,并學會糾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