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很多的星體,有的我們十分熟悉,就像月球、火星等等。而中子星這樣的不經常出現在我們視野當中的星體,卻有著其他星體難以企及的重量。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它跟地球比誰更重些?結果當然是中子星更重,要知道它比太陽還重很多。
有人作出了大膽的假設,如果從中子星那里取出僅僅只有一立方厘米的物質,然后扔到地球上來,會發生哪些事情呢?有這樣想法的人,想象力也真豐富,畢竟中子星的重量不容小覷,雖然只是一立方厘米的物質,也不知道地球能不能承受得了。
其實中子星是從恒星演變過來的,所以它很重,就連太陽都比不過它。而且,它的質量最多能有太陽的二十倍,它內部是存在核聚變的,只是在燃料被燃燒完以后,輻射壓不夠了,他的核心就會有坍縮,最終使得外層的物質使勁向外面爆發,然后就有了超新星。
由于出現了引力坍縮,原子好電子殼難以抵擋住重力,就被壓成碎末了,然后還形成了電子簡并物質,這種物質的密度也很高。可是,引力還是把電子給壓縮到原子核中,因為產生的電子簡并物質還是沒能夠抵擋的住重力。最終產生的中子簡并物質有很大的壓力,大到足夠抵擋住重力,就沒有在發生坍縮,中子星就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了。
而在在中子星里,所有的原子核都是排列的特別緊密,而原子核里都是大部分都是中子,于是中子星就有了跟原子核十分接近的密度。這樣的密度可是太陽平均密度的三百五十萬億倍,實在是令人感到震驚。
超新星之后會發生爆發,剩下的核心形成了中子星,它的質量最高是太陽的三倍。這樣重的一個星體,它的體積并不是很大,因為引力坍縮的作用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它的半徑就只有十的到二十公里,這樣的半徑難以跟太陽的七十萬公里相比較,在太陽面前,中子星實在是很小。
一立方厘米的中子簡并物質的重量,就有五億噸,這么重的東西放在了地球上,想想還是挺刺激的。地球會因此劇烈顫抖嗎?其實,并不會出現多么嚴重的后果,地球也不會被傷害到。因為,該物質被放在地球上后,由于缺乏超大的引力的束縛,這種物質就不會存在了。它們都變成了自由中子,然后開始進β衰變,畢竟它們是十分不穩定的。
最終產生了中微子、電子、質子這幾種物質,而且自由中子不過只有十分鐘多點的半衰期,和接近十五分鐘的平均壽命,在衰變過成中,粒子會和自由中子結合,就產生了一些地球常見的物質,例如氫氣。所以說,地球不會受到中子星上的物質的傷害。
宇宙中的好多星體,還在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中子星這樣一個體積很小但特別重的星體,還是很神奇的,雖然很重,可是它的物質對地球還是沒有破壞的。對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