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雙胞胎情結的中國人,你真的了解“單卵雙胎”嗎?輔助生殖技術會增加“單卵雙胎”發生率嗎?請參看這篇文章。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郭麗娜副教授
“單卵雙胎”知多少?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王楠 醫師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雙胞胎寶寶,有的長得一摸一樣,穿同樣的衣服,都分辨不清是哪一個;但有的雙胞胎寶寶,不但長一點也不像,還大相徑庭,這是為什么呢?
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長的像的雙胞胎是單卵雙胎(monozygotictwin,MZT),又叫同卵雙胎,是雙胎妊娠的一種,他們或她們是由一個卵子和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又在不同階段發生分裂,形成了2個胚胎,這兩個胚胎的遺傳基因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單卵雙胎出生的孩子性別、血型、外貌等其它表型也完全相同,外表看起來一摸一樣也就不奇怪啦。這種雙胎約占雙胎妊娠的1/3。
自然妊娠單卵雙胎形成原因并不明確,與人種、年齡存在相關性,也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也就是說生育過單卵雙胎的家族,其后代生育單卵雙胎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家庭更大哦。
性別相同但長得并不相像,或者龍鳳胎的雙胞胎寶寶,都是雙卵雙胎,是由兩個卵子分別受精形成的雙胎。雙卵雙胎遺傳基因不同,分別來自不同的卵子和精子,與兩次單胎懷孕的兄弟姐妹一樣,性別、血型、容貌也都不同。雙卵雙胎還是比較多見的,約占雙胎妊娠的70%。與促排卵治療多個卵泡排卵受精有關。
你知道嗎?看似一摸一樣的“單卵雙胎”還有很多類型呢,醫學上根據受精卵分裂時間不同,把“單卵雙胎”分為4種類型。
這個名詞有些拗口,其實也不難理解。
這種類型是因為受精卵發生分裂時間比較早,一般是在精子和卵子受精后3日內,相當于早期胚泡,桑葚胚期,胚胎早早分裂形成兩個獨立的受精卵,因此這種情況和雙卵雙胎有些相似,每個胚胎具有自己的絨毛膜和羊膜,在兩個胎兒之間就有兩層絨毛膜和兩層羊膜,所以叫雙絨毛膜雙羊膜囊單卵雙胎。
這種類型胎盤可能為一個或兩個,約占單卵雙胎的1/3。
如果分裂發生在受精后第4-8日,胚胎發育處于囊胚期,這時已分化出滋養細胞,羊膜囊尚未形成,兩個胎兒在一個絨毛膜內,共有一個的胎盤,但分別有各自的羊膜囊,兩個胎兒之間僅有薄薄的2層羊膜。
這種類型約占單卵雙胎妊娠的2/3,是最多見的類型,也是最容易發生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的類型。
受精卵分裂發生在受精后9-13日,此時羊膜囊已形成,兩個胎兒共存于一個羊膜腔內,共用一個胎盤。也由于兩個胎兒在一個羊膜囊中,中間沒有間隔,孕期容易發生臍帶相互纏繞,扭轉,嚴重可致胎兒死亡。
這個類型比較少見,只占單卵雙胎的1-2%。
受精卵在受精13日后才分裂,由于原始胚盤已經形成,機體不能完全分裂成兩部分,將會導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聯體雙胎。這種情況大家也聽說過吧,就是兩個胎兒共有一個胸腔或一個頭等等,有的還得做分離手術,是不是比較恐怖?
聯體雙胎發生率約為1/5000。
近年來,隨著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的發展,多胎妊娠發生率明顯升高。自然妊娠單卵雙胎發生率僅占在0.4%,ART妊娠單卵雙胎要比自然妊娠高2~5倍。
我們也經常見到本來移植了2個胚胎妊娠,但其中一個為單卵雙胎,另一個為單胎,這樣就變為了3個胚胎,如果都有胎心,雖然很舍不得,但為更好的妊娠結局,就得做減胎手術了。因為單卵雙胎胎兒容易發生遺傳性疾病,妊娠期并發癥也比較多,現在一般建議減滅單卵雙胎的胎兒,留下單胎胎兒。
為什么ART單卵雙胎發生率明顯增高呢?基于現有資料分析,原因并不明確,主要與患者個人遺傳因素、實驗室相關因素、胚胎因素相關。
實驗室因素包括胚胎透明帶顯微操作、培養液、培養環境、植入前遺傳診斷與篩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and screening,PGD/PGS)治療等。透明帶顯微操作包括:單精子卵胞漿內注射(ICSI)和人工輔助孵化(assistedhatching,AH)。
有些學者認為,人工輔助孵化增加了單卵雙胎的發生率;但也有學者報道透明帶操作與未行透明帶操作的移植周期單卵雙胎發生率沒有差異,原因可能是早期胚胎具有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行透明帶操作后能快速修復受創部位,所以透明帶操作也許并非導致單卵雙胎發生的主要因素,但AH與單卵雙胎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證實。
2014年ASRM/SART輔助孵化在體外受精中的作用指南中也提到,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AH與單卵雙胎妊娠的風險增加有關。
Cassuto等研究者認為,胚胎培養條件與單卵雙胎發生有關,但這些培養因素是通過影響透明帶的變化,還是通過影響內細胞團溢出而導致單卵雙胎的形成,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移植胚胎包括囊胚期胚胎(blastocystembryo transfer,BET)或分裂期胚胎(cleavageembryo transfer,CET);凍融后復蘇胚胎(frozenembryo transfer,FET)或新鮮移植胚胎。有些研究發現,IVF/ICSI治療周期中FET單卵雙胎發生率增高為1.36%。
Shipley等研究者認為,囊胚移植時單卵雙胎發生率較分裂期胚胎增加兩倍。認為囊胚期胚胎在體外培養時間較長,而分裂期胚胎更接近自然妊娠情況。囊胚移植后出現較高單卵雙胎率可能與體外培養時間較長及特殊培養方法導致胚胎透明帶增厚、變硬及內細胞團溢出等因素有關。
體外培養時間長和冷凍復蘇均可以使胚胎透明帶硬度增加,致使囊胚在孵出時較易嵌頓,而分裂成兩個獨立的胚胎,導致單卵雙胎的發生。
目前單卵雙胎動物模型難以建立,也限制了對單卵多胎發生機制的研究。
雖然我們喜歡長得一摸一樣的單卵雙胎,但雙胎妊娠母、胎孕產期并發癥也增多。雙胎輸血綜合征就是發生在單卵雙胎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并發癥,通過胎盤間的動-靜脈吻合支,雙胎中一個胎兒的血液流向另一個胎兒,導致供血兒貧血、發育遲緩,營養不良,受血兒血容量增多,胎兒水腫,心衰,嚴重者會導致兩個胎兒均死亡。
對于單卵雙胎的媽媽就更需要加強孕期檢查,為生兩個健康寶寶努力啊!
責任主編:郭麗娜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