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關節疼痛是手指部關節疾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其病因多樣,多發于中老年人以及頻繁或長期從事手部勞動的人。
手指關節疼痛通常表現為疼痛、腫脹、變形、活動受限等。由于病因的不同,其伴隨癥狀、并發癥等各個方面均有不同之處。
治療主要采用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必要時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
日常應多注意保護手部,尤其是手指關節,體質差者可進行適當鍛煉或補充鈣,通過預防可大程度地減少該癥狀的發生。
引起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有外傷、炎癥、退行性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勞傷等。
本病是由外傷導致手指扭傷、手指強力背屈等引起的,多見于拇指和示指。脫位后掌骨頭突向掌側,指骨向背側移位,形成關節過伸位畸形。示指脫位后常偏向尺側,指間關節畸形。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X線可見指節移位。
又稱扳機指或彈響指,好發于中老年婦女,常發生在拇、中、環指。典型癥狀為手指關節疼痛、腫脹,隨著病程發展,屈伸活動時出現彈響、活動受限等,但未侵及到骨頭。
癥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疼痛多發于早上,輕微活動后可減輕,過度活動疼痛反而加劇。該病多見于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多以手的遠端和近端只間關節容易受累。檢查可見關節壓痛,重者可出現肌肉萎縮。
大多數患者會出現早晨手指關節僵硬,活動后可減輕。一般為手指近端關節受累,多為多關節痛,具有對稱性、游走性的特點。X線檢查顯示關節周圍軟組織梭形腫脹、關節骨質損害等。類風濕因子陽性。關節癥狀反復,長期會導致關節變形。
典型發作起病急驟,早期會突然出現單側單一關節腫脹、疼痛,偶爾有雙側或多關節受累;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紅腫熱痛。實驗室檢查提示血尿酸增高。
外部因素導致手指關節軟組織挫傷,造成掌指關節脫位、手指韌帶損傷等。
例如打字員、秘書等工作者,長期從事手部勞動造成指關節普通勞損,適度休息可以緩解。
手指關節疼痛最主要的癥狀是指關節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根部不同的病因,臨床表現以及伴隨癥狀均不相同。
手指關節疼痛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兩種。
疼痛突然,以關節及周圍組織的炎癥反應為主。
疼痛持續,以關節囊肥厚以及骨質增生為主。
手指關節部位腫脹、疼痛,甚至活動受限。
引起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不同也導致了其臨床表現的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除關節疼痛外,會出現晨僵、腫脹、貧血,也可能出現發熱、無力等。
痛風性關節炎:典型發作起病急驟,早期會突然出現單側單一關節腫脹、疼痛,偶爾有雙側或多關節受累;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紅腫熱痛。多數患者無全身癥狀,少數可伴有頭痛、輕度發熱等。
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的同時,會出現關節壓痛、出現小結節、晨僵等癥狀。
功能障礙,手指關節疼痛或周圍軟組織紅腫熱痛導致不能提重物。
手指關節腫脹、彎曲受限。
手指僵硬,可晨起加重。
關節處出現小結節。
兩只手對稱性關節疼痛。
伴發熱、身體其他部位關節疼痛。
出現疼痛多長時間了?
疼痛的具體性質?持續性還是間歇性?
除此外還有什么其他癥狀?
疼痛之前是否受過外傷?
是否有其他病史,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痛風性關節炎等?
從事什么工作?
檢查患者手指關節是否有外傷、疼痛、腫脹以及關節活動度、屈伸時是否出現彈響等。手指關節出現梭形腫脹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也出現指關節梭形腫脹,但有特征性的Heberden結節,如單個指關節出現梭形腫脹,可能為指骨結核或內生軟骨瘤,手指側副韌帶損傷可使指間關節側方腫脹。
確認病灶,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
檢查關節疼痛是否由風濕導致。
檢查尿酸是否增高,增高可見于痛風性關節炎。
若懷疑其他疾病,或做完以上檢查仍無法確診,可做C反應蛋白抗體、抗環瓜氨酸肽CCP檢測、抗核抗體等進一步檢查。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即患者手指關節部位腫脹、疼痛,可初步確診為手指關節疼痛。
結合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明確疼痛性質以及病灶部位。
綜合病史、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檢查結果,進一步明確手指關節疼痛的病因診斷。
該癥狀較典型,一般無需與其他癥狀相鑒別。
疼痛不明顯且經檢查后發現病因并不嚴重時,可以采取家庭處理。但若癥狀為緩解應立即就醫。
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藥物,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進行屈伸活動,不可過度活動。
局部熱敷可軟化組織,緩解癥狀。
預防骨質增生。
如阿司匹林,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可以迅速緩解疼痛。且用于鎮痛時劑量較小,不會產生較強的不良反應。布洛芬: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但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不良反應可能。
如青霉胺等,可用于類風濕行關節炎的患者以緩解病情。
屬于解熱鎮痛類藥物,用于痛風引起的疼痛。
用于秋水仙堿治療無效或禁忌、腎功能不全者。
熱療、電刺激等可軟化組織,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淤。
通過針灸、推拿治療緩解局部疼痛,每周2~3次最佳。
若手指關節處或有其他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甚至威脅生命,應進行手術治療。例如掌指關節脫位手法復位不能滿足的患者可進行手術治療,切口小,恢復好;骨性關節炎晚期患者可通過人工關節置換術達到治療的效果。
手指關節疼痛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營養均衡飲食,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尤其痛風患者應忌煙酒。
適宜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草酸高的食物,草酸能與鈣結合,減少鈣吸收。
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品及刺激性食物。
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
對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節制飲食、戒酒,多吃堿性食物,以防痛風急性發作,并有利于尿酸排泄。
手指關節疼痛應注意在日常生活習慣及工作中避免過度手部活動,并時刻監測病情變化,癥狀是否有所好轉。
了解各類藥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如出現晨僵,可早晨醒來后適當活動關節,起床后熱水浸泡。
觀察疼痛是否減輕或消失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以及是否有新癥狀出現。
認識并重視手指關節疼痛是預防該癥狀的重要措施。日常應注意保護手指關節,適當休息,注意飲食。
樹立正確的心態,遵循醫囑,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禁止長期從事手部勞動,如電腦打字、長時間寫字、拎重物等。
注意關節保護,勞累時可適當按摩緩解疲勞。
飲食規律且有節制,防治痛風發作。
提高對該癥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