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可以“治愈”。 有一種高血壓其實是可以“治愈”的,那就是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 為什么腎動脈狹窄會引起高血壓呢? 因為腎動脈狹窄會使腎臟的血流量減少,刺激腎臟內存在的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使血壓升高,導致患者出現頑固性高血壓,而且難以用藥物控制。 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占高血壓的5%~10%。引起腎動脈狹窄的原因很多,如動脈粥樣硬化、纖維肌肉發育異常、多發性動脈炎、腎動脈發育不良等。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通常有如下臨床表現: (1)30歲以下者較多見; (2)病史較短; (3)突然發生明顯的高血壓,或原有高血壓突然加重; (4)無高血壓家族史, (5)降壓藥物療效不佳; (6)醫生在患者的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區聽診,可聽到血管雜音; (7)有腰部外傷史。當然,最后要依靠腎動脈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 對單側腎動脈狹窄的病人,過去往往采用一側腎切除的方法。如今隨著醫療技術水平提高,腎動脈重建手術和經皮腔內動脈成形術(PTA)已成為治療此病的較好方法,它們可“立竿見影”地使血壓恢復正常。 患高血壓而用藥效果不佳的人,特別是青年人,應做進一步詳細檢查,以免誤診誤治。 先知曉,再行動。面對高血壓病發病率逐漸增加的嚴峻現實,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我們早期預防、及時治療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期專欄作者 盧旺盛 副主任醫師 男,醫學博士。自1995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至今,一直在臨床工作一線。在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從事本專業10年余,先后在長海醫院、宣武醫院、天壇醫院學習,曾在德國RWTH短期學習。目前任職天壇普華醫院介入科主任。 擅長: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及介入治療、以及外周血管介入、腫瘤介入、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包括癲癇、帕金森病、腦癱及肌張力障礙的外科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