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老治療胃下垂屬中氣下陷者,每投以補中益氣湯重加枳殼(枳實)、全蝎,臨床運用體會,其療效較單純用補中益氣湯為佳。
王某,女,55歲.安陽市人,1999年10月14日來診自述兩脅脹滿,緊束已月余,就醫時診為肝氣郁滯,曾服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數劑,鮮效。刻下:食欲不振,胃脘隱痛兩脅脹滿,緊束,時輕時重,喜嘆息,舌質淡紫、笞薄黃,脈沉無力。病因緣于3天前,婆媳爭吵所致:審視脈證,脈與肝氣郁滯不符,乃疑而細詢,告曰:食后兩脅脹滿緊束,站立時加重,平臥時癥狀若失。忽悟之,遂囑X射線鋇餐透視,報告胃底位于兩髂嵴連線下5cm。于是辨證辨病結合,診為肝郁脾虛,中氣下陷,治宜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處方:黃芪30g,陳皮12g,升麻12g,柴胡12g,黨參30g,甘草12g,當歸24g,積殼18g,炒白術25g,全蟲5g(沖服),3劑,水煎服.
二診時,兩脅緊朿感減半,脘痛幾失,藥已中的,效不更方,上方略事加減,共服藥20劑,癥狀消失,一如常人。復經X射線鋇餐透視,報告胃底位于兩髂嵴連線下約1cm。為鞏固療效,改服補中益氣丸以資善后.
辨治思路:本例女性,病起于吵架,癥見兩脅脹滿緊束,胃脘隱痛,時時嘆息,舌質淡紫、苔薄黃.這一組證候,符合肝氣郁滯,肝胃不和,氣滯血瘀的診斷。可是醫予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解郁,行氣止痛,卻療效不著,這說明兩個問題:①可能病重藥輕,藥力未逮;②診斷有誤,抓的不是主要矛盾。待轉關老后細察,見脈沉細無力,詢知食后兩脅脹緊,站立時加重,平臥時若失,遂做X射線鋇餐透視,報告胃底位于兩骼嵴連線下5cm,于是轉換思路,從肝郁脾虛,中氣下陷論治,徑投補中益氣湯加味,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詎料初診敦顯,復診癥失。待服藥20劑后。胃底已上升4cm,臨床癥狀消失,這說明在辨證過程中抓住了主要矛盾,解決了主要矛盾胃下垂,投補中益氣湯加枳殼或枳實、全蟲,療效比單用補中益氣湯好。據臨床觀察和文獻報道,枳殼和全蟲對臟器弛緩,有緊上固下的功能,但是用量是個關鍵,一般來說,枳殼須用15g以上,全蟲須用5g以上,全蟲研面沖服較之入煎,藥效宏專。
中醫簡介:
關思友(1936-),男,河南安陽縣人,主任中醫師。1964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現任河南安陽衛校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高級講師,河南省中等衛校中醫教學研討會主任委員,中國名醫疑難病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臨證治療心血管病重視心和五臟的關系及“本虛標實”,對心痹的非特異性表現有較深的研究。著有《警惕心痹(冠心病)的非特異性表現》一文,獲國際心病學術會議優秀獎;1990年獲“全國知名中青年中醫藥人員”稱號,事跡載入《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當代世界傳統醫學杰出人物》。著有《臨證實效錄》等6部書,主編衛生部1995年頒發的《中醫學概要》教學大綱及《中醫學概要》教材。
延伸閱讀:
若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別忘了一鍵轉發分享哦:道醫網 ? 補中益氣湯重加枳殼、全蝎治療胃下垂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