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
后工作于敦煌研究院從事古代壁畫及塑像修復
入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碩士
畢業后留校任教
進修于國家畫院何加林工作室
我在傳統文人繪畫和古代壁畫的天地里往復、尋覓,嘗試將水墨宣紙與礦物質顏料進行碰撞。我在努力地做一名歌者,試圖用點線面、色彩和肌理,交響吟唱出內心的聲音,從“故鄉”、“黃土高坡”到“子非魚”、“神游物外”,從對山川厚土、房屋窯洞的愛戀到對自由、浪漫和神秘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夠覓得屬于自己的一片藝術的花園。
詩情與玄思
墨彩萬象 紙本、重彩
140cm×70cm 2018
神游物外 重彩
170cm×360cm 2019
解讀付玉峰的山水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其間包納著豐富的信息含量。他的畫是一種精致的藝術,這符合東方人縝密的情感。而大面積的潑墨、潑彩渲染成宏大氣場,精微與廣大在其作品中融匯無間。
付玉峰的畫就如同他的人一樣沉穩而富有靈性,天資聰敏又篤誠好學。畢業后,遠赴莫高窟從事壁畫修復工作,忍耐住寂寞與利誘,只身來到這荒漠一隅修補褪色的佛光。一往數年,其間扎架子、攪泥漿,像工匠師傅們一樣下盡了苦力。終于,敦煌也饋贈給他豐厚的靈感。建筑、圓雕、浮雕、壁畫等多層次的藝術空間,絢爛而沉穩的礦物色彩,繁密而秩序井然的壁畫構圖,在玉峰腦海里形成無數透疊的印像, 這一切,都不期而然地滲入到他日后的山水畫當中。
子非魚
180cm×97cm
局部
繪畫作品,無論涂了多厚的色彩,用了多么繁密的筆觸;也無論描述了多么委曲的情節,表達了多么復雜的主題,未必即能免于單薄。藝術作品的厚度是內在的,不是表面的。付玉峰的作品,體現著詩情與玄思,精英與民俗,傳統與現代的激蕩與交融。
子非魚系列
180x145cm 銀箔
局部
子非魚系列
180cm×97cm 2019
子非魚系列
140cm×70cm 2019
子非魚·暢
200cm×160cm 2019
子非魚·凈土
180cmx97cm
子非魚系列
137cm×68cm 2019
付玉峰的山水畫,物象邊界與色域之間的混融在形式感上達到極致的自然與和諧,故而他的作品富含了時代性的特色。材料與肌理,作為繪畫媒介語言與點線面的構成一樣具有情感和生命力,這方面他尤有獨詣。他既能操控書寫的暢快,也欣然享受制作的樂趣。應該是藝術細胞在他體內增殖太快的原因,他總有許多新鮮的想法不斷產生并不斷付諸實踐。
太行寫生
71×34cm 2019
情系黃土
75x144cm
秋夢故鄉
秋風
180cmx98cm
山歌
75x144cm
山水小品
山花爛漫
180x90cm
山水
75x144cm
春暖花開
200cmx160cm
古 剎
70cmx46cm
羈鳥戀舊林
140×70cm 2017
山中來客
黃土情
200cmx160cm
夢里太行
紙本重彩 48 x35 cm
陜北寫生
48x38cm
夜
秋韻
180x100cm
夢影敦煌
180X180cm
邙山新雨后
70cmx70cm 2015
黃土高坡
140×70cm 2018
故鄉 34×139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