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
Lin Rongsheng

紙本重彩
180x145cm 2009
局部
(本文有刪節)
采訪時間2021年6月17日
采訪人:張敏
藝術品鑒:水墨相較青綠來說似乎更為“受寵”,您為什么會選擇青綠山水作為個人的表現方式?
林容生:對水墨與青綠進行分類實際是個長久以來的現象,理論上的分別自然是必要的,因為大家需要這樣一種便于表述的概念。這種局限,或者說這種分類有道理也有矛盾,觀眾察覺到你的繪畫傾向才會對你進行定位,例如我就一直被認為是青綠畫家,但從個人來說,畫家選擇自己的創作題材和風格應該是沒有約束的,并非一定要先行界定風格。
絹本重彩
81x98cm 1993
局部
紙本重彩
45x68cm 1998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68x68cm 2000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68x68cm 2004
局部
藝術品鑒:顏色的雅俗之分您如何看待?
林容生:色彩的雅俗或者說高級與否其中有一些是純粹有關色彩學的技術問題,例如顏色的飽和度、灰度能夠對人的視覺和心理產生一些不同的影響。古典的山水空間中是沒有色彩的,文人畫、山水畫的傳承中強調的是筆墨,不是色彩。水墨的色彩是黑白的變化,最單純也最高級。其實中國的繪畫中使用色彩的也非常多,北方大多數的壁畫、民間藝術中顏色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大多數用的都是比較濃烈、單純的色彩,又是工匠所作,所以被認為是俗的。文人畫放棄了色彩的表現,在文人那里,情感和心性是第一位的,筆墨一條“線”就足夠了。我們多年來一直將文人畫視作中國畫文脈正宗,追求清雅簡淡,所以不設色。從文人畫筆墨和意境表現的角度來說,顏色是多余的,只是為了討人喜歡,所以無疑是俗的。但我想,顏色本身與雅俗沒有太大的關系,重要的在于色彩所帶來的視覺和心理感受。雅與俗是個認知上的問題,這個認知可能與個人的生活積累、思想認識和審美感覺有關系。古代的青綠山水在今天看來是雅的,不僅僅在于色彩,也是在于氣息。水墨依然“高級”,但如何讓色彩與當下生活狀態有很高的的契合度,如何挖掘出色彩本身意義,體現出它本身具有的表達能力,是我們這一代創作者應該去實踐的。
紙本重彩
45x33cm 2004
局部
絹本重彩
40x40cm 2007
局部
紙本重彩
180x95cm 2006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36x68cm 2008
局部
藝術品鑒:您畫面中的幾何感、色塊呈現是受西方繪畫影響的痕跡嗎?您在用色上是否也對國外的繪畫有過借鑒?
林容生:幾何感、色塊是造型上的問題,我們所受的藝術教育對西方繪畫也有所了解。幾何感、色塊這些形式因素在國外的繪畫作品中是常見的。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有機會閱讀西方美術著作,也看過了很多西方藝術家作品,這個過程中開拓了眼界,同時也獲得了許多對西方藝術家和作品形式風格的認識。
紙本水墨設色
136x68cm 2011
局部
紙本重彩
180x140cm 2011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36x68cm 2014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36x68cm 2016
局部
藝術品鑒:您在不同創作階段畫面中的筆墨線條變化似乎有很大差異,您如何看待這種變化?有沒有哪一個階段的創作是最符合您的創作心境的?
林容生:我是從工筆開始畫青綠山水的,那個時候比較年輕,筆墨的積累顯然不夠。運用工筆的方式進行創作,在題材上、形式上、色彩上可以進行許多新的嘗試。實踐工筆最合適的年齡應該是在50歲之前,50歲之后眼力和體力都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技法定型之后很難有改變或突破,基本上都是在重復以前的自己。
紙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紙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紙本重彩
38x48cm 2016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80x96cm 2019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80x96cm 2019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68x45cm 2020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68x45cm 2020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36x68cm 2020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39x53cm 2020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39x53cm 2020
局部
END
新書推薦:《榮寶齋畫譜·林容生繪山水部分》
Lin Rongsheng林容生
1958年7月生
福建福州人
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