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南方一戶人家的臘味掛滿了窗戶,讓網友大呼羨慕。這我就笑了,在我們柳州,一進臘月,家家都開始趕制臘味。
這不,有網友向柳州1號爆料,1月22日,在融安縣長安鎮,好多居民在樓頂晾曬臘味。除了臘腸、臘肉,還有臘魚臘鴨臘豬蹄等等,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大戶人家。
其實啊,我們大柳州很多地方仍保留有最傳統、濃郁的年味,
腌臘肉;做油糍、油角;做艾糍粑……
傳統節日氛圍濃郁到你只想留在家鄉!
曬腌臘肉、臘腸、臘鴨
臘肉、臘腸、臘鴨是柳州人的特色食品。臘味是將新鮮的肉等食材,放入食鹽、香料、米酒等進行腌制,經過一周左右的晾曬后,再進行三次以上熏制將肉烘干即可,食用前放入鍋中蒸熟。
(1月22日,融安縣長安鎮大巷村,居民在樓頂晾曬臘味。 通訊員 譚凱興攝)
做扣肉
親朋好友圍坐在豐盛美食桌前分享快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帶來的不只是熱火朝天的年味,也寓意著來年大豐收。剛宰好的豬肉再做一碗地道的扣肉!那味道!簡直絕了!
包粽子
小編的老家的習俗都會提前包粽子。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兩,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餡兒。餡兒是由去皮的綠豆、半肥不瘦的豬皮拌上面醬制成,夾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稱一絕。壯家包粽子過年,但年三十晚絕不吃粽子。
做艾糍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地結成一團。”農村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在春節期間,融水山區苗族人會舂上幾十斤的艾糍粑,用于親友往來的互贈禮物,送的糍粑越多,說明女兒越尊貴,最受到村里人的尊重。在柳州市區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購買艾糍粑回家作為傳統零食吃。
做豬血腸
做豬血腸也算是柳州人逢年過節的習俗之一。豬血腸外形與臘腸相似,內料是混著豬血的糯米和一些肉末,整條血腸十分緊致,口感不膩,吃了還想吃。
做油糍、油角
油角可以說是柳州過年的特色風味之一,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把握好面團力度和糖量就行了。現在在飯桌上可能已經少見了,但是這樣東西老柳州們十分愛吃的。
炸油堆
油堆是柳州人的特色食品,過年過節家家戶戶炸油堆的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柳州人做油堆,有的有餡,放芝麻白糖;有的沒餡。有餡沒餡看各家的口味。
還有另一種水油堆,在炸制的時候加入糖漿,所以是軟的。夾一個放進碗里咬一口,香軟的糯米伴著黃糖水,好吃到上天。
做豆腐釀
春節雞鴨魚肉是必備的,但豆腐釀也是不能少,餓的時候當宵夜吃也可以,美味管飽。
麻棗、麻通、蘭花根
麻棗、麻通、蘭花根可以說是小時候的年貨三大神器,拜年的時候大人們都喜歡提兩袋在手上送人,以前準備過年的時候在路邊也會經常有買麻通、蘭花根的面包車。
做年糕
在柳州,過年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以前,有專門做年糕的年糕坊,年糕坊里做年糕,要先把米碾磨成粉,再倒入蒸籠里制成糊糊的糕坯,最后再放入機器里做型。現在過年已經很少有人愿意親自做年糕了,大多數人群都選擇到超市或者蛋糕店購買。
吃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年三十的一餐。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飯表現出農村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親密。結倫君覺得最幸福事莫過于一家人都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
年關將近,臘味漸濃,每次看到大街小巷晾曬的臘味時,我就知道我離記憶中的那份年味不遠了。時間悄悄在溜走,所幸的是一嘗到柳州的傳統年味,它們就好似一臺時光機器,瞬間把我帶回小時候。
來源:通訊員譚凱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