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為了健康,不僅是為了身體健康同時也是心靈健康。正確的運功讓心靈得到成長,并感染周圍的人。前提是不能受傷,要科學運動。
2018年柳州百公里徒步即將開始,初次參加此類活動的童鞋最關心的還是百公里該怎么準備,路途當中該注意什么?小編總結了上一年一些師兄們走完百公里的經驗和網上的一些帖子,希望給大家提供一點小小的建議。
百公里徒步是自我挑戰的終極徒步活動,組委會不提供任何補給,不提供返程的接送,全程都是徒步人員的自助自理,量力而行。
長時間的負重徒步你吃得消嗎?
裝備盡可能精簡:
*水1升以上,保持有500毫升水在身邊,打卡點有桶裝水提供,請帶杯子。
*充足的食物,前20公里,40公里,53公里左右,路邊有小商店,大排檔,夜市,70公里以后沿途不在有食物。
*頭燈或是強光電筒(非常重要)
*手機滿電或攜帶充電寶(非常重要)
*適和走山野、泥土路的鞋,口哨
*自備適量零錢。
*自備的簡單藥包(內含創口貼、清涼油、繃帶等)
*簽到卡、地圖
*夜間行走的防寒、防失溫的保暖衣物
*記錄軌跡推薦使用APP:咕咚,悅跑圈,六只腳,等等。
另外建議攜帶頭巾、手套,護腿、護臂等。
最好輪換使用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徒步鞋或運動鞋。大一號的在尾段時穿著會較為舒適。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
長距離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腳掌的極度疲勞。如果配備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鞋(如輕便跑鞋、徒步鞋、運動鞋),每隔一小時換鞋行走,并經常改變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結合),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受力更均勻,必可減少腳掌疲勞和疼痛。
新鞋容易引致腳部不適,刺激水泡形成,因此正式參加活動時,最 好穿著練習時穿過的鞋。我們步行萬里和蟻族戶外有經驗的同志建議在穿襪前在足趾背上涂上適量 Vaseline ointment (凡士林)膏,或用 Micropore tape (醫生膠布)把腳趾個別分開包扎,或嘗試用橡皮膏和泡漠雙面膠貼于足底。參加者可在練習期間嘗試不同的方法,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
鞋帶要系緊,使鞋子包腳良好。 鞋底較薄可以加多一雙鞋墊或穿厚一點的襪子。 一般穿底厚有彈性運動鞋較好,登山鞋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沒選好腳起水泡而放棄。穿上厚的棉襪子可以減少腳與鞋底的磨擦,減少起水泡的機會。
襪子:厚棉襪,要帶備用, 多換幾次,能保持足部干爽,可預防水泡。
1、徒步是種全身運動。
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松,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奏感。
2、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3、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
6、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后仰,降低重心,不可受傷。
同組人員行進的節奏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習慣走得快些,有些人走得慢些。如果走得快的人走得很快,走得慢的人拼命追,可能前面的人會拖跨后面的人,被拖跨的人最后也會拖住整隊人。同樣,走得快的人老是等走得慢的人,體能消耗也會加大,總覺得熱不起身來。這是行進節奏的不協調,所以在選人時最好選擇節奏相近的人同行,走得快的人要控制一下,走得慢的也適當加快一點。
*裝備須符合要求。
*參與活動人員有義務保護沿線路標標志,不得移動和取走,
*活動設置打卡點,漏卡將視為未完成。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參與活動人員途中不得丟棄任何廢棄物。
*參與活動人員途中須遵循安全第一,自助互助的戶外精神。
*合理使用登山杖,杖尖不得高舉對人。
*受傷和退出活動必須及時電話通知組委會,以便救援及指導下撤,中途撤退人員交通原則自行負責。
*參與活動人員需充分評估自已的狀態,克服饑餓、恐懼、幻覺、失溫、體力不支等狀況,必要時及時尋求他人幫助。
*參與人員發生意外及身體傷害,組委會有義務提供救援等幫助,但所產生的交通及醫療費用由選手及家人自己承擔。
*參與活動人員的同意以活動組委會名義為其購買活動期間的意外保險。組委會統一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更高額度需自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