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兩廣是指廣東和廣西,兩廣之“廣”字源于先秦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在古代很長時間了,兩廣都是統一管理,還設置兩廣總督的官職。清朝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但隨著廣東的經濟飛速發展,與廣西差距越來越大,人們似乎不再熱衷叫兩廣這個稱呼了,先不講廣東人的看法,就連一些外省看到我們直稱兩廣他們就會認為廣西那么落后這樣稱呼就是想用廣東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而已,就連廣西人也慢慢覺得這樣稱呼就是認為是在抱大腿,也盡量避免這樣的稱呼了。
就算現在廣東廣西再怎么算的清楚,但歷史始終有著講不完的恩怨。在早先,廣西是沒有沿海的城市的,欽州、北海和防城港是廣西沿海的三座城市在歷史上這三個地區長期屬于廣東管轄。到了民國時期,這里改設欽廉專署,歸屬廣東省。
從這以前的地圖可以看出甚至當年海南省也在廣東的管轄內。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兩廣后,出于剿匪和發展廣西經濟的需要,在1952年將整個欽州地區所屬縣市劃歸到廣西省。六七十年代,欽防北原屬廣東廉江地區。
當時的廣西張云逸老將軍他認為廣西與廣東的劃分并不公平,廣西山多地少,缺乏出海口,廣西人民積貧積弱。
于是張將軍就從葉帥管理的廣東極力爭取到了廣東廉江地區(今欽防北),為廣西獲取了上千公里的出海口!
葉帥雖然同意了,但聽聞廣東各部非常不舍,并沒有真正把欽防北劃歸廣西,還提出要求要交換,退休在家養病的張老將軍聽聞廣東反悔,硬是數次在人大會議上為廣西力爭出海口,才保住了廣西的海岸線。
因為海防的需要,欽州地區又一度被短暫的劃回廣東省,直到1965年才徹底歸屬廣西。
直至今日,海內外欽廉同胞在親緣上,對廣東歸屬感尤好。
而在廣東也對廣西有些地方也是愛之不得,在把欽、北、防三地劃為廣西的時候,廣東也并非沒有條件,當時就要求要拿梧州與其交換,以為廣西梧州是公認粵語發源地,他們對這個地方一直想劃為廣東管轄,然而最終廣西的只給了廣東懷集。
在建設南廣高鐵的時候,民間就有傳聞本來廣西規劃是直線通往廣州,而由于廣東的干預后面就經過了梧州市,而放棄了700萬人口大城市的玉林,在當時很多玉林人們也是反對這線路的規劃。當然這根本沒用,在2008年11月開工建設,2014年4月18日廣西段通車,同年12月26日全線開通運營。 全線設車站23座,始于廣西南寧東站,途徑貴港梧州,廣東的云浮,肇慶,佛山等地至終點站廣州南站,線路長577公里,日客車110對。
南廣高鐵已經建成多年了,但是在廣西民間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爭論。但是木已成舟爭來爭去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為什么當初不選擇玉林線自然有不選的道理。
放眼觀整個中國版圖,兩廣這樣劃分還是十分明確的,這樣才使得廣西不至于落后太多其他省份,這一切還得感謝張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