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專利資產運營指南》
一.概念
二.企業運營特點及問題
三.技術的準備和篩選策略
四.專利運營實現策略
五.專利運營管理及人員能力建設
1.職責及績效管理制度
2.知識產權最高負責人職能要求
3.企業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及專職人員職能要求
4.企業研發技術部門及人員職能要求
5.企業業務部門及人員職能要求
企業專利資產運營指南
運營機會的初步評估和策略制定工作由企業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負責,技術部門和相應業務部門負責配合完成。運營機會包括自行主動發現而獲得的機會和第三方主動征詢而獲得的機會。
【解讀】:
此處所述運營機會包括產業化式和維權式兩類運營機會。
企業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必要時在相應技術部門的配合下完成技術識別,進一步會同相應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完成商業評估,以首先確定其是否為真實有效的運營機會。
當運營機會涉及對是否使用了專利技術之判定時,應制作技術特征對比表。
技術特征對比表樣例:
【解讀】:
《技術特征對比表》,也就是常說的CC表,是分析技術實施行為,包括產品類技術、方法類技術,是否落入某一專利保護范圍的專用工具。對于維權式運營,利用CC表進行分析不可避免。對于產業化式的運營,情形較為復雜,通常也應利用CC表進行摸底分析。
運營機會的出現意味著相關技術通常具備較大價值,無論CC表分析結果如何,應當就相關技術系統評估專利的狀況,及時分析是否有必要、有條件緊急補充申請相關專利以完善專利布局。
對于產業化式運營,倘若發現出現運營機會的技術并沒有、以后也不會落入我方專利保護范圍,即,我們并不掌握相關專利,以后也不會掌握相關專利,則不存在專利運營機會。但是,倘若預期進行的產業化活動可能涉及我方專有的技術秘密,則仍可能存在實質性運營機會,應以技術秘密運營的方式跟進。
初步評估中應包含項目實施可能的前景之下,對預期成本、關鍵資源需求、收入的預估。
初步評估中還應包含對相關方經營情況、資信等情況的基本盡職調查。
當相關信息和情報不夠充足時,該當通過各種途徑補充收集情報,尤其包括向潛在運營對象、利益相關人,以及專業機構等收集情報。
【解讀】:
對運營機會的評估,實質上與做投資機會的評估相同,即相當于投資人對投資項目做出評估,因而須收集上述情報。這些情報將用于支持對技術運營前景和風險的評估,進一步支持對技術運營商業價值的評估,進而支持對己方技術的估價。
當面對的是產業化式的運營機會時,其與投資項目的同質性顯現得最為清楚,倘若產業化運營得以實現,企業可能的選擇是:
以技術入股;
收取與未來產量或銷售額成比例的變動許可費;
收取固定費用;或
前三項不同形式的混合。
其中,收取變動許可費相當于在一定范圍內享有分享收益的權利,效果類似于持有不享有投票權,無權干預經營管理的股權。
企業具體將采取哪種方式將基于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經營戰略和對風險的評估做出決定。
對于維權式運營,其實也并不能排除以上述方式推進的可能。
即使企業的經營戰略非常清晰,幾乎確定只接受,例如,采納一次性賣出專利的方式,仍須面對技術、專利估值的問題。
總之,面對運營機會時,企業應采取與投資人相類似的方式加以應對、處置。
當對外收集情報等工作可能涉及泄露商業、技術秘密時,應當采取保密措施,包括簽署必要的保密協議。
對于真實有效的運營機會,應主要依據運營涉及的技術項目和活動與企業商業戰略相關性確定運營指導方針:
當項目與企業自身的商業戰略和核心業務相關度非常高時,應按自身商業戰略需要確定詳盡的運營指導方針,這種情形下,通常企業須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復雜的技術和專利運營。
【解讀】:
當出現的運營機會與企業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十分相關,企業尤其應注意運營機會與企業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對潛在沖突加以控制,設計運營指導方針。
因潛在的運營與企業業務關聯很高,企業 “須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復雜的技術和專利運營”,其中重點指核心決策和策略設計。因為相關事項非常復雜,企業須引入必要的外部專業支持,包括知識產權、投資、法律等領域的顧問。
當引入外部資源符合企業涉及該技術的發展戰略時,適當條件下,該運營機會可能順暢發展成合作進行的技術產業化項目。
當企業相關商業策略不需要引入外部合作資源,且期望有效抑制競爭時,則企業需要在合法的范圍內,例如,不構成濫用壟斷性權利、不構成不正當競爭,利用合理理由拒絕或遲滯對外許可的達成,抬高給與對外許可的門檻。
在以上例舉的兩種情形下,企業設計的運營指導方針當然會大相徑庭。
當項目與企業自身的商業戰略和核心業務相關度較低時,應按自身商業戰略需要確定必要的運營指導方針,這種情形下,通常企業可以選擇以靈活方式直接與需求方達成運營交易,也可以選擇將技術和專利以較為簡潔的轉讓或獨占、獨家許可的方式轉移給外部專業運營機構,再由專業運營機構與需求方達成運營交易,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解讀】:
當出現的運營機會與企業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基本不相關,問題就比較單純、簡單了,企業通常不愿意過多牽扯精力和資源,希望以較為便捷、高效的方式就技術許可或運營取得合理對價。
運營指導方針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企業為保證自身商業戰略和商業活動的需要,應對相關權利所施加的限制和保留。尤其當項目與企業自身的商業戰略和核心業務相關度非常高時,對需求方可能的運營模式通常需要加以必要限制。相對而言,收費標準盡管重要但仍是次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