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也談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方出自《傷寒論》,主治心陰心陽兩虛所致的脈結代,心動悸。臨床上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心房顫動,傳導阻滯等引起的脈結代,心動悸證有較好療效,蔣氏草廬醫館常用之治療心肌炎、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的心律不齊,心悸氣短等癥近年看見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運用炙甘草湯對腫瘤患者放化療或術后的調理取得較好的療效,倍感震驚!為我們運用經方治病廣開思路。臨床驗證,誠不我欺!緩解放化療患者的副作用和增強體質效果相當好,為留人治病提供了寶貴時間。跟年輕同道探討該方臨床應用時,亦聞及反映本方運用效果不好者。綜合分析起來,認為在運用該方除辨證要準確外,方劑的用量、煎服法、配伍等正確與否,對于保證療效關系甚大。

1、尊重原方,處方量要大

由于某些原因,現代教科書、藥典等醫籍,中藥的量很小。處方藥物完全相同,由于各味藥物用量大小不同,臨床收效亦不同。炙甘草湯亦然。

現在臨床使用炙甘草湯的劑量和方劑學介紹的用量多:炙甘草12克,生姜6克,人參(或黨參)6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阿膠10克,麥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棗10枚。這些用量多偏小,臨床往往難以奏效,或奏效緩慢難現。究竟用多大劑量合適,蔣氏草廬醫館認為必須遵照《傷寒論》的用量使用。

《傷寒論》的原劑量是炙甘草四兩,生姜三兩,人參二兩,生地一斤,桂枝三兩,麥冬半斤,阿膠二兩,麻仁半升,大棗30枚。合現在的劑量應是多少呢?現代多數經方學者認為《傷寒論》中漢代的一兩折今為8克,一升折今為60~80毫克或18~30克;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者認為《傷寒論》中漢代的一兩折今為13.92克,一升折今為198毫克;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等對前述幾種折合法進行討論分析后,根據對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東漢光和大司農銅權和現藏南京博物館東漢永平大司農銅合等衡器、量器的考證,得出《傷寒論》中漢代的一兩折今為15.625克,一升折今為200毫升。這些折合法誰是誰非,暫未定論,以蔣氏草廬醫館臨床運用炙甘草湯處方用量大而效果好和柯雪帆折合法折算《傷寒論》中炙甘草湯的藥物用量與自己處方用量相近的情況來看,認為目前運用《傷寒論》中的方劑用量應以柯雪帆的折合法為妥。

蔣氏草廬醫館用炙甘草湯的用量是: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黨參30克,生地60克,桂枝30克,阿膠30克,麥冬45克,火麻仁30克,大棗30枚。柯雪帆折合算法炙甘草湯的用量應是:炙甘草62克,生姜47克,人參31克,生地250克,桂枝47克,阿膠31克,麥冬125克,火麻仁60克,大棗30枚。二者用量比較接近。

2、注意甘潤須與辛燥并用

仲景方劑的特點是配伍精專,每一味藥物都有其用場,隨便更易都會影響療效。炙甘草湯中以炙甘草為主藥,用以養脾胃補中氣,益氣血生化之源;以人參、生地、阿膠、麥冬、火麻仁滋陰補血;生姜、大棗調和脾胃;以桂枝通心陽;清酒通絡利脈。藥物是甘潤、辛燥并用,使滋陰而不致膩滯,通陽而不致傷陰,此其配伍之妙。

蔣氏草廬醫館體會方中如缺阿膠一味,則桂枝之辛燥難制,病人每易藥后胸煩,必須減桂枝之量;通過多年的探索,鑒于當今阿膠質次價高狀況,蔣氏草廬醫館自創一阿膠替代方法,用100克豬皮洗凈切條,開水肏一下,慢火燉爛,每藥后呷幾口豬皮湯,療效與阿膠相仿。同道可以驗證。

3不可忽視的煎服法

炙甘草湯的煎服法,《傷寒論》中記載是: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正確的煎服法對于保證療效亦是十分重要的。筆者發現近人使用炙甘草湯多不講究煎服法,恐是影響療效的原因之一。

蔣氏草廬醫館用炙甘草湯的煎服法是:取水1500毫升,文火慢煎,至諸藥快要煎好時,加入甜米20~40毫升或20毫升,再共煎30分鐘后取汁600毫升,分6~8次溫服。酒如加入過早會隨蒸汽全部揮發,達不到所需要求,故這一點必須注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經方炙甘草湯--治療心臟病、房顫
亂用《四圣心源》藥方的恐怖經歷!后遺癥仍在,求解救!
國醫經典解讀第21講:養陰強心第一方 炙甘草湯
心悸,氣短,這個一個方!效果很不錯!
應用經方炙甘草湯治療心臟病房顫體會
崔應珉炙甘草湯臨證經驗,學術與臨床,中國中醫藥報電子版,讀報社區,愛讀愛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沧州市| 西乌| 金山区| 漠河县| 日土县| 宜城市| 本溪| 建德市| 昌江| 余江县| 博乐市| 剑川县| 大庆市| 钟祥市| 布拖县| 鸡泽县| 孟津县| 呈贡县| 忻州市| 兴山县| 宣威市| 水城县| 长阳| 泌阳县| 马关县| 通江县| 高阳县| 鸡东县| 隆化县| 颍上县| 长泰县| 淮阳县| 鹤山市| 峨山| 响水县| 定南县| 饶河县| 福州市| 容城县| 甘谷县|